諶和平
摘要:語言的文采是佳作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內(nèi)容主題、思想情感的表達與之密切相關。語言是思想的載體,說得準確生動,表達便深刻明了。因此,平日的作文訓練與寫作,便必須注意語言的錘煉。其實很多同學都積累了大量的語詞與佳句,單不知道怎樣去運用,空有滿腹經(jīng)綸,不知如何著手。本文,便是從該方面拙談中考作文中讓語言飛起來的策略。
關鍵詞:中考作文;語言;駕馭能力
一、斟字酌句,講究煉字。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的詩句告訴我們“推敲”字詞對于表情達意的至關重要,一字之差,意境千里。我們的文學大師魯迅先生在這方面堪稱一絕。課文《孔乙己》中,他寫到:“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對于迂腐又自命清高的孔乙己,短衣幫們的態(tài)度是“叫”“嚷”,兩個字寫出了眾人對孔乙己肆無忌憚地哄笑耍笑與嘲笑,既不重復,又傳神逼真地再現(xiàn)當時的情景與眾生相。孔乙己闊綽的時候,他往往是從口袋里“排”出九文大錢,但落魄的時候,卻是“摸”出四文大錢。一“排”一“摸”,形象地塑造了孔乙己窮而炫富的迂腐可笑和窮困潦倒的落魄凄慘,真可謂一字一世界。
二、使用短句,修辭貼切。
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表達方式便有不同的意境,短句的使用、修辭的恰到好處,能使簡單的話語變得余音繞梁、有滋有味。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在美麗的大自然中,姹紫嫣紅的春花圖比比皆是,但寫成文字的春花圖,獨朱自清先生一騎絕塵。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炫目的手法,樸實的文字卻鑄就別具一格的美景,究其原因,不外乎句式的變化和修辭的使用。文段以短句為主,節(jié)奏富有韻味,讀起來朗朗上口。某學生在《周末爬山》中這樣寫道:我在萬里晴空、云彩都不見的、向來云霧繚繞的山頭顯得眉目分明的這樣一個好天氣去爬中坡山。我建議他做了如下修改:那一天,萬里晴空,不見一絲云彩,向來云霧繚繞的山頭不再故扮神秘,顯得眉目分明。在這樣一個好天氣中,我決定去征服中坡山。”這樣一變化,表達清晰,內(nèi)容突出。而修辭的使用,使語言更加形象生動,表意豐富,語句的表現(xiàn)力也更為深刻。
三、人物描寫,栩栩如生。
在敘事寫人的文章里,要突出故事的主要人物,必須涉及到人物描寫的各種方法。單一表現(xiàn)手法,是難能讓人物躍然紙上的。魯迅的《藥》,選文在刻畫劊子手這一人物時,用了語言、動作、外貌、神態(tài)等描寫,把劊子手活靈活現(xiàn)地展示在讀者眼前——言語粗魯,長相兇殘,貪婪錢物。從這里我們可知,在刻畫人物的過程中,要根據(jù)刻畫對象,仔細地審慎對象的一言一行,對他的外貌、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幾個方面做出細致的描寫,方能把對象寫得栩栩如生。
有個學生寫遲到,這樣寫到——老師問:“你怎么來晚了啊?”這句話雖然簡潔清楚,但很明顯,欠缺生動。老師當時的神態(tài)怎樣?語氣怎樣?動作怎樣?不同的描寫,老師的嚴厲寬容慈祥與否,都是千差萬別的。如:老師輕輕地放下手里的書,笑瞇瞇地問:“你怎么來晚了啊?”再比如:老師“啪”的一聲把書丟在講臺上,板著臉,瞪著眼睛問:“你怎么來晚了啊?”一比較,人物形象突出,血肉飽滿,但性情各異。
四、意境優(yōu)美,詩情畫意。
有個學生寫青春:“某個清風拂面的午后,斑駁的梧桐樹影,甚至還有不知名的淡淡花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時侯的我,很奇怪老師為什么從來不干涉,就任我一堂課一堂課地做著夢。今天,我才知道,原來,他正微笑著,從我們年輕飽滿的臉上再一次次地重讀著我們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青春呢。”青春是美麗的,是一生中最富有夢想最充滿情懷的歷經(jīng),沒有美麗詩意的文筆絕難描繪那多彩的人生。毫無疑問,選文對青春的譜寫,有著靈動的思維,充滿遐想,讀來如嘗甘醴,讓人陶醉在過往青春的回味中。
五、勵志向上,感染力強。
“文以載道”,說的是文章或文字必須承載一定的思想和哲理,并以此來啟發(fā)并激勵人們的言行。一篇文章,如果缺乏智慧的啟迪、情感的熏陶、哲理的思考,那么再華美的文章都是易逝的露珠,經(jīng)不起陽光的洗禮。
有個學生在畢業(yè)留言里寫到:“當中考的最后一聲鈴聲響起,一切都將定格為一張新鮮出爐的畢業(yè)照,等待時光令其慢慢褪色,但此刻,我們注定要積蓄力量,準備開出驚艷的花朵。”語段很柔美,充滿詩意,但詩意中不乏有對過往青春的懷念,有對未來奮力躍起的渴望。這樣的語言,充滿向上的力量,包含奮進的正能量,每一個讀者,都會難以抗拒其對心靈強大的沖擊力。過目不忘,不僅可以指人的記憶力,更可以明證好文字經(jīng)典的感染力。
六、真情實意,感人至深。
一篇好的文章,絕不粗制濫造,必是源自生活的真情實感,真誠地表達對人事的態(tài)度與情感。有個學生寫《我最愛的老師》:“周老師,我們的班主任兼數(shù)學老師,她有一成不變的口頭禪——再做一道試題看看。老師常不厭其煩地給我們講解同一道試題,反復地翻炒直至我們醍醐灌頂。語文諶老師不時拿著一根教鞭,在我們不認真的時候給我們幾鞭子伺候,出其不意的速度讓我們躲避不及。音樂老師,她的頭發(fā)黑而直,一張俏俏的娃娃臉,身上煥發(fā)著若有若無的蘭香。我喜歡她溫婉的聲音和柔和的微笑以及她強大的氣場,我希望能如老師一樣溫婉地存在……這些見證我年少時光的老師們是我青春里最可愛的人,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豐富著我們的學識,錘煉著我們的人生。”小作者善于觀察,能捕捉到各個老師靈動的細節(jié),寫出的老師符合各自的學科形象。文段沒有只言片語的“愛”“懷念”等詞語,但對老師的愛與留戀又淋漓盡致,讀來不禁潸然感動。孫犁先生說過:凡是長期被人稱頌的名篇,都是感情真實之作。縱觀美文,哪一篇文章能拋卻“真情”讓人嘖嘖稱嘆呢?
人靠衣裳馬靠鞍,好文章同樣需要優(yōu)美的語言來修飾。優(yōu)美的語言,如飲醇酒,如品香茗,如沐春風,使人內(nèi)心愉悅,通體舒暢,讓人賞心悅目,心馳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