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要:有人說英語既是活的語言,也是枯燥無味的語言。作為一項實用語言,英語對于學生的未來工作、學習影響深遠,但是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不注重學生的口語能力培養,導致英語的學習出現“啞巴英語”的現象,對于學生而言,英語學習枯燥無味。
關鍵詞:英語教學;口語訓練
初中英語的教科書中口語訓練內容有很大比重,如:問路、看病、打電話、購物等,口語篇幅貫穿于教材的始終,突出了英語最本質的功能——交際性。現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做一簡要分析。
一、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標
愛心與耐心是幫助學生端正態度、明確目標的前提。英語詞匯量大,尤其是新教材詞匯量更多,再加上許多句型及短語也要記憶,學生學起來本身就有一定的難度。總會有些英語基礎較弱抱怨自己記憶力較差,記單詞比較困難。我就告訴他們勤能補拙的道理,指導記單詞的一些小巧門,同時降低對他們的要求,由原來的每個單元一次性的記憶變成每六個單詞聽寫一次,這樣他們覺得記憶單詞比較輕松,漸漸的對英語產生了興趣,明確了目標,積極性也隨之提高了,成績自然得到了增進。
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口語學習興趣
1、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消除過于緊張的焦慮情緒,達到最佳學習狀態。教師可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如猜謎、做游戲、聽英語歌曲、講一個英語小笑話等,將英語課上得引人入勝,學生學的興趣盎然,樂于開口,自然而然就加速了口語能力的提高。
2、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對教學充滿激情,豐富的表情、幽默的語言、一舉手一投足都會創造一種和諧的交際氛圍,激發學生愉快的情感,使他樂于開口說英語。同時,學生積極向上、歡樂愉快的情緒又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發展。在良好融洽師生關系的基礎上,教師寓情于景、寓教于樂的教學,就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3、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培養學生自信心
學生開口講英語,既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又害怕出錯而羞于嘗試。這時,教師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個默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份由衷的贊許,都能極大地調動說英語的積極性,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同時,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英語,這種積極肯定的態度也會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暗示,充滿自信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提高學習口語的興趣。
三、創設交際情境,使教學過程交際化
英語教師應盡力創設或尋找一些真實或半真實的交際情景,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讓學生興趣倍增,氣氛活躍,帶著好奇心在不由自主的狀態下去看、去聽、去說、去感覺,提高英語核心素養。
1、借用實物創設情境。使用直觀教具,不僅可以呈現大量的英語名詞,也可使表達一些方位介詞更簡潔明了。如創設實物情境組織“辨認物品”“指明方位”之類話題的教學和訓練,可以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形象真實,學生印象深刻。
2、通過圖畫創設情境。實物情境有時受到條件的限制,有些東西教師不便甚至不可能帶進教室。這時,圖畫情境就發揮其特有的優勢,如交通工具、家庭擺設等。特別在描述一個事件,表達一串連貫的思想的時候,圖畫情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教師能當場畫簡筆畫,那效果則會更佳。
3、利用環境創設情境。教室是教學的主要環境,也是進行各種語言模擬訓練的最方便的“臨時舞臺”。如一、二張桌椅稍加一些道具就能為學生提供“購物”、“用餐”、“借書”、“看病”等對話情景。教室里的座位排列還可以排成街道、廠家、商店的樣式,使“問路”這樣的話題在較形象的情景中進行。
4、運用體態語創設情境。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動作、表情等體態語言創設英語教學情境,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情感交流。如在“看病”這一對話情境中,教師可用動作做出捧腹、咳嗽和按額、按背等不同姿勢配合面部的痛苦表情進行口語教學。同樣,組織“現在進行時”的操練時,動作情境也較為有效。
5、巧用現代媒體創設情境。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把多種媒體引入英語課堂教學已成為發展趨勢。錄音、錄像、電視已成為現代課堂中較常用的教學手段,為創設情境、培養口語能力開辟了廣闊的渠道。如看了一段錄像或電視后,把聲音去掉,讓學生借助畫面進行語言表達,也不失為一種練習口語能力的好方法。
四、教學活動多樣化,提高口語綜合能力
教師要積極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活動,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更多開口說英語的機會,使學生在活動中通過交流和合作,鍛煉聽說交際能力。課堂活動形式多樣,可以采用小組練習,即“群口相聲”;兩人一組,即“對口相聲”;個人練習,即“單口相聲”等……
1、值日報告。課前5分鐘,用英語談論天氣,或講一個故事,或報道一條新聞,或介紹學校的一項活動,或推薦一本好書……題材不限。只要學生有話可說,有感可發,“臺下”學生也得到了聽英語的機會。
2、交際游戲。這種活動就是把學生置于一種游戲時的情景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學習和掌握語言。例如:老師拿一張圖片,讓學生在不看圖片的情況下,通過向老師提問猜測圖片是什么。或者以小組活動的方式進行,小組中一位學生手拿圖片或設想一個情景讓其他同學猜測。
3、完成故事。這種活動是把課文分成兩部分或幾部分,要求每位學生只看其中的一部分,然后要求他們通過向組內其他同學提問的方式完成整個故事。教材中的課文都可用來進行這種形式的口頭交流。
4、扮演角色。就是讓學生扮演一個角色,如警官、售貨員等;設想一種情景,如購物、安排晚會等,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模擬交際訓練。練習完每課對話之后,可請一對學生臨時編排相似的對話或把全班學生配對,讓所有學生同時編排相似的對話進行訓練。課本上有許多話題都是很好的表演材料。讓學生邊學邊演,知識掌握輕松自如,還能自編臺詞,達到了口語鍛煉之目的。
為了能讓每一個學生開口說好英語,教師也應該注重自身英語水平尤其是口語水平的提高。同時,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認真指導好學生的課外學習,這些都是應該注意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韓炳華. 淺議提高英語口語訓練有效性的策略[J]. 揚州教育學院學報, 2007,(01) .
[2] 張恩華. 非英語語境下如何快速提高英語口語水平[J]. 職業教育研究, 20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