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基次爾
摘要:筆者對西部山區學校學生流失的原因進行了簡略的分析,最后提出,區域不同使學生流失的原因也不相同,教育工作者要根據當地實情,努力尋求解決學生流失的辦法,讓學生回到學校就讀,最終,才會使教育事業得于向前發展。
關鍵詞:西部學校;學生流失;原因分析
在西部少數民族山區,由于地處老、少、邊、窮三位一體的貧困地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經濟落后、人民群眾思想意識低下及歷史性遺留的種種原因,給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一、家長思想意識低下,孩子形成溺愛所導致
由于山區人民群眾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程度低下,家長思想認識不到位,根本不知道知識的重要性,不懂得"有了知識文化想要發家致富就不會怕"的真正含義,更不明白現代的農民不掌握科技將不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深刻道理,不會比進步,只看重于當前,安于現狀,目光短淺,沒有為孩子的成長設訂目標,更不會為孩子的一生著想,很不重視孩子的學習,讓孩子成為"自由人",孩子愛怎樣就怎樣。部分學生星期天從家出來,根本就沒有返回學校,既不在家,也不到學校,而是在途中或在學校周圍游逛,教師到校外追一次回學校一次,沒時間去督促就在校園周邊玩耍,每天準時回食堂吃飯,卻不在教室上課。學生由偶爾缺課逐漸發展到經常逃課,時間長了由于趕不上其他同學的學習,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到學校讀書。學校多次組織教師家訪與家長交流,支教重教的意識卻無法得到家長的重視。家長知道自己孩子在校的所有情況,總是認為孩子還小,打怕他痛,罵怕他哭,不讓孩子做該做的家務,不忍心教育孩子,總是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想要什么給什么,一星期要用多少錢給多少錢。結果,使這些孩子在心里滋生了一種想法:反正父母又不打罵我,不必要干農活,還有錢花,到學校不僅要做作業,違反學校校紀校規還要收到老師的批評,不自由,不如在學校周圍閑逛逍遙自在。正因家長對孩子的這種溺愛思想導致了學生的流失。俗話說:"打是心痛罵是愛,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針對這一情況,本人認為家長應該恩威并施,讓孩子多參加勞動,體驗父母賺錢供其讀書的不容易,樹立自己威信時一定要嚴格要求,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多關心和鼓勵,使其養成一種好的行為習慣,對父母既怕又愛又聽話。同時,時常和老師保持聯系,多關注孩子的思想動態,一同管教孩子,使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學習。
二、學校教學設施配備不足,勞娛失調所導致
學校的教學設施對于學生的發展尤為重要,學生不僅要有讀書學習的地方,更應該有體育鍛煉的場所,這樣才會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西部山區中小學校由于當地經濟發展滯后,學校教學設施配備無法做到配足配齊,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比如我們鄉九年一貫制學校,鄉中學和中心完小合在一起已算是全鄉最好的學校,所以,本人認為,國家應該加大對中小學基礎教育的建設投入,配合當地政府多渠道、多途徑籌集資金,盡最大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把各種教學設施配足配齊,同時,學校多想辦法多制鄉土器材,讓學生多玩多鍛煉,力爭實現最好的房子是學校,最好玩的地方是校園,最想去的地方在學校,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勞娛活動得到平衡調節,到校后能留住,想讀書,主動去學習。
三、學校專業教師空缺,學習枯燥無味所導致
西部山區人民群眾大雜居、小聚居,村寨分散,人口稀少,學校無法實現集中辦學,按師班比教師不足,而按師生比教師切超編,有的班級10多個學生,有的班級30多個學生,根據山區的實際情況按師生比分配教師是不合適的,教師是嚴重不足的。但由于種種原因上級部門只能按照按師生比率分配教師,所以,學校往往是專業教師空缺,學校和當地政府只好低待遇聘請有一定知識的人到小學代課,把小學教師調到中學任教,部分小學教師半路出家自學成才,沒有在學校得到專業的學習,沒有掌握和形成系統的教學理論,到中學任教的教師又多數專業不對口,因此,在教學工作中知識難于銜接起來,無法做到融會貫通,沒有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學起來感到枯燥無味、知識生硬而很難接受。這樣,時間久了將會使學生產生厭學,導致逃課,最終形成流失。因此,本人認為,國家應該根據西部山區群眾居住的實際特點,按照師班比合理分配教師,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師隊伍,使專業教師盡量滿足學校的需求,與此同時,在職的中小學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讓自己的理論知識做到:專業化、科學化和系統化。用豐富的知識,創新的教法,熟練的技能把全面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喜愛教師的教學技巧慢慢轉向想學任科教師所教的學科上來,不僅要留住學生的人,還要留住學生的心,使其主動獲取知識。
以上只是本人對自處西部山區學校學生流失原因的幾點見解,在當今教育工作中地區差異不同,致使學生流失的原因也不一樣,還有其它諸多原因導致學生流失,需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結合實際,不斷總結經驗,探索新法,積極應對各種學生的流失,這樣才會穩步推進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總之,我們只要從農村小學的具體情況出發,合理備配師資,加大業務知識和理論知識培訓力度,從根本上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建立起適應時代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真正建立健全靈活務實的教學管理制度和評價體系,才能使我們農村教育教學的改革得以發展,著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素質教育才能真正體現出來。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通過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偏遠山區學校的教學質量是可以預期的,也是可以實現的。
參考文獻
[1]胡慶鴻《在讀﹤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
[2]黃海生《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興趣激發》
[3]《小學數學參考》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