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果
摘要:課堂教學是一項涉及內容頗多的系統工程。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也是學校、家庭、社會的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本身就充滿了未知和探索,也就充滿了無數的問題。而數物理來源于生活,也是對生活的提升和詮釋,在教學中,積極創造適合學生學習的氛圍,巧妙設定與把握物理問題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課堂教學高效,把握好物理問題是培養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基礎。
關鍵詞:物理教學 探究性學習
一、鼓勵學生合作探究
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避免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的傾向,明確并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引導下,放手讓學生合作探究,分析解決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大膽放手嘗試,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機會,擁有時間才能讓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有些老師總是擔心學生學不會,一味的講解,總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自己的思維到哪兒,就一定讓學生按自己的思路走,甚至統一標準答案,這無形中就阻止了學生的發展思維,讓學生產生了依賴思想,造成了學生自學能力差的結果。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體現“教師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有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又可以讓教師教的很輕松。
二、使學生在他探究中快樂學習
物理教師要把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善于提出讓學生樂于探究的問題,對于學生的探究結果要給予學生適當的評價和肯定,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充分調動學生合作探究的興趣。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太大或很有深度,學生肯定會不知所措,無從下手。因此,物理教師在課堂上要精心設計問題,可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或思想實際,大問題小設計化,深度問題淺度化,枯燥問題有趣化。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和生理特點,緊密聯系課程內容由淺入深的設計問題。對于學生的答案,對的要給予表揚和肯定,錯的要贊揚他們的勇氣,適當做出點撥,不要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和自尊心。應該讓學生感到,只要回答問題就會受到老師的表揚,以激發他們合作探究的興趣。
三、使學生積極參與探討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境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通常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學習的過程中,通常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搜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參照學生自己收集的信息資料和課文內容提出問題,教師通過學生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拓寬學習內容,使學生通過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知識技能,培養態度、情感、價值觀。
四、物理教師要做到教學目的明確
物理與社會生活、生產有著廣泛的聯系,對于我國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從這一點來說,物理的實用性比較強,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物理課堂教學應該以培養學生的物理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為目的,為學生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打基礎,只有這樣我們的物理課堂教學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的物理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應該圍繞著培養學生的物理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目來進行。教師組織堂課,首先要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的和任務。教學目的和任務要具體明確,二要全面恰當,在知識技能方面明確哪些應該理解,哪些應該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過哪些內容、活動或練習,培養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課,一方面有主要的一兩項目的,如學習新知識,或進行某種技能訓練。同時,要全面考慮發展雙基和教育的各項任務以及能力的培養,如何貫穿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例如通過演示及計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反應能力、實際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要求教師不僅要講好習題,還要教給學生如何培養邏輯思維能力;要培養學生的技能,就要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掌握相當的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注意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過程和方法,以適應實際需要,防止出現教學上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向行為,它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主動參與,探究學習的過程,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逐步讓學生學會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學會用所學物理知識,所學物理實驗來檢驗自己提出的問題,從而為學習,為物理實驗來設計方案,細心的處理各種材料,觀察、測量并記錄數據。現行的物理教材是面向全國的,它只是根據教學大綱提出一般的教學內容。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地傳授,是收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的,也開闊不了學生的思維,更別說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探討的能力了。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鉆研教材,鉆研學生、鉆研教學方法。鉆研教材不僅是對教材的理解、領會、還包括對教材的加工處理。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教學條件,以及自身的教學經驗駕馭教材。注意知識、技能、能力的相互聯系和前后照應,并根據學習遷移的原理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只有這樣,在課堂教學中物理教師才可以做到教學目標明確,也才可以真正的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陶紀元. 淺談初中物理教學探究性學習的策略[J]. 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 2010(9):66-66.
[2]趙江艷. 探究學習法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 軟件:電子版, 2013(1):19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