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程玲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與綜合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在小學這樣的啟蒙教學階段,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能夠為學生今后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對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的研究,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構建高效課堂,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本文主要從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出發,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從多方面論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教學方法
語文是小學中的一門基本的學科,語文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們學會如何準確巧妙地運用文字和語言,而且閱讀則是聽、說、讀、寫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拓寬知識面,活躍思維,可以說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和基礎。但是目前許多學生對閱讀沒有興趣,覺得枯燥無味,或者一目十行,走馬觀花,根本讀不懂其中的意思,大大影響了整個語文課程的教學進度。所以,怎么讓才能增加和提高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從而讓他們在閱讀中理解文章意思,通曉作者感情,更好地進行語文教學過程,這是我們需要不斷地在實踐中摸索的。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
小學生由于年齡和心理特點,就故事性或者情節性較強的文章來說更能夠吸引學生,相反對文學性較強的文章根本提不起興趣。教師可以根據這一點,在課程閱讀開始前用謎語、與課文或者作者有關的小故事、巧妙的設問、創設情境、開展競賽、運用多媒體教學等引入,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想繼續了解和知道更多,對接下來的課程和學習充滿了好奇。
例如:《拉薩的天空》一文可以采用多媒體投影,用課件先展示一塊中國地圖,向學生指明拉薩的位置,展示出拉薩的美景、天空的湛藍,讓學生來表達第一感受。接下來再通過播放優美的音樂,讓學生們朗讀課文,使他們在優美的語言文字中感覺到拉薩的天空的美麗。
通過課件和音樂深深地引起了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興趣,會帶著一顆好奇心去閱讀課文,也能幫助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建立平等關系,培養對話意識
閱讀需要一個和諧輕松的氛圍和融洽的師生關系,因此就需要建立平等的“對話”。教師在閱讀中應該是和學生平等的,是一名參與者而不是領導者。教師要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在閱讀中自行發現文意,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由被動變為主動。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還要傾聽學生們的見解,允許學生提問而不是搞“專制”,使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表意見,營造出一種積極和諧輕松的學習和閱讀氛圍,更有利于學生積極的參與。例如在課文閱讀過程中,學生對課文的某個部分或者整體文意提出質疑,教師要肯定其發現而不是覺得離譜就全盤否定,要以一種平等對話的方式來回答學生的疑惑,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閱讀熱情。
三、加強朗讀訓練
古語道:“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自古以來對朗讀閱讀十分的重視,這不是沒有道理的。閱讀過程中一般學生需要思考的東西很少,容易陷入被動,不利于學生思考能力的提升。所以閱讀要做到成為教師、學生與文章之間的橋梁。其中讀是閱讀教學的核心。教師要讓學生們帶著自己的理解和感情去讀。同時更要注重朗讀的要求,用普通話朗讀,也要注重語調語氣音量、抑揚頓挫和表情。
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激勵學生表現自我,積極參與,從而體會到朗讀的樂趣。比賽可以用感情深厚的課文,從而達到練習學生感情的目的。《說給祖國媽媽的悄悄話》指導學生讀出對祖國的愛,對偉大祖國的自豪;《掃大街的父親》指導學生讀出父親對孩子深沉隱忍又偉大的愛。還可以用含有對話的課文,在閱讀中引導學生們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學生們產生極大的朗讀熱情。在不斷地去優化朗讀練習,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情感,語氣也要區別開來,讓學生們感受到朗讀和合作的樂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引導閱讀和寫作結合
閱讀的最終目的是要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進而可以更好地寫作。讀與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固定模式。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互為前提的,閱讀可以幫助學生豐富詞匯,擴展知識領域,從而為寫作鋪好基石;另一方面,寫作對閱讀又有很大地促進作用,能夠提高閱讀的能動性和主動性。例如可以仿照課文的格式進行寫作,《地球信箱》是落葉寫給大地母親、太陽寫給大地、冬天寫給春天、遙遠的過去寫給今天的,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一封愛的信箋,寫給沙漠荒山等等,以幫助加深閱讀理解。所以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課文讀后感,針對閱讀課文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或者做讀書筆記,摘錄課外自己喜歡的文章里面的詞語或者句子,積累和豐富詞匯,也可以要求他們寫日記或者周記,寫寫身邊小事。定期給學生布置黑板報或手抄報的任務,學生就會自覺地收集課外資料,動用知識儲備。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五、總結
閱讀是語文的基礎,就像是房子的地基,如果地基不牢,房子根本建不成。所以學好閱讀至關重要。閱讀不僅對小學生的寫作有很大幫助,而且對于學生自身來說,也能提高學生的見識,拓寬知識領域和增加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創新力。并且小學是學習閱讀的初始階段,在此階段能夠做到閱讀獨立性和自主性,利于之后的高年級的學習。所以說,在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活動出發,采用合理多樣的閱讀教學方法,將他們的閱讀興趣激發出來,達到吸引學生注意的目的。同時教師也要起到引導作用,及時與學生進行對話,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多讀多聽多寫,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來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
[1]魏林輝.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J].好家長,2017(55):222.
[2]殷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目標的落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