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摘要:隨著科技和經濟的持續進步,機器人技術已經逐漸變成目前我們國家十分重視的對象之一。為了能夠貫徹新技術理念發展的基本需求,當前學校應當改善原有的工作模式,對于人才發展的目標予以明確,以此建立質量評估反饋的機制。本篇文章將闡述培養主要目標的方法,并對于加強資源共享工作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見解。
關鍵詞:中國制造2025;智能制造;機器人;質量評估
引言:
從現階段發展而言,我們國家已經進入了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高等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時候必須對具體目標予以明確。尤其是近些年我國頒布了《中國制造2025》政策,其目標便是創新發展,智能機器人便是其中的核心內容。也正是如此,培養大量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是我們國家的歷史使命。基于這一背景,學校首先應當在人才培養的基本作用方面進行創新,并且在軟硬件層面給予足夠的支持。
一、明確培養的基本目標
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已被列入我國信息產業發展規劃之中,智能機器人成為重點發展戰略進行推廣。智能機器人是多種領域的結合,其中包含軟件工程、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開發等,與此同時還包含著高性能電子器件、信號處理與模式識別等綜合集成的系統優化。在國家戰略的推廣之下,工程訓練中心已經將培養具有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作為重點工作。并在培養人才過程中,以機器人創新項目與機器人競賽為學科,從而以便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隊員的相互溝通能力,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完善。
二、加強資源的共享工作
(一)與學院展開聯合
現階段,工程訓練中心聯合計算機學院、電子信息學院、電子工程學院,聘請教師帶入學生進入實驗室教學,從而建立先進的智能控制研究中心和智能器械的制造技術研究中心,對人工智能控制、科學技術的研究、運動學分析等相關領域進行技術研究。為智能機器人領域培養優秀的創新團隊。因此,挑選優秀的計算機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組成項目團隊,進而進行項目的研發工作。除此之外,教師應當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針對特點制定不同的智能機器人的研究項目與課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實驗室先進的設備資源進行智能機器人的研究。就目前階段,學生的研究項目主要有:基于圖像處理的物塊搬運平臺的開發、基于嵌入式系統的飛行器自主巡線飛行等[1]。
(二)與企業展開聯合
工程訓練中心與國內外知名技術企業展開聯合,共同建設智能機器人實驗室。與此同時,公司的工程師會定期為學生進行市場分析與技術應用的技術培訓報告。工程師將對學生進行創新技術的培訓與訓練,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技術指導,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實習崗位等。就目前而言,企業不僅定期為學生提供智能機器人開發的創意設計、機器人機械運行等全面培訓,而且還為學生提供2~7個月的工作實習機會[2]。
(三)做好技術創新的工作
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術的指導與支持,以便學生能夠得到有效的知識儲備與技能培養。因此,工程訓練中心重點打造優秀的指導團隊以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在指導團隊的組成方面,不僅需要能力優秀的高技能人才,還需要有專業背景的實力博士與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在引進人才方面,工程訓練中心主要看中人才的智能優勢。團隊教師主要通過學生參加各項機器人競賽項目從而做出正確良好的指導。不僅如此,對于在競賽中取得良好成績的學生與教師,訓練中心應當根據比賽的級別與難易程度,對學生與教師進行相應的獎勵措施。
(四)加強團隊的建設
加強學生的團隊建設,有利于學生的自主管理的培養,對學生的獨立自主和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起到良好的作用。除此之外,訓練中心應當進行有組織的課外教學活動。教師應當指導學生組建創新思維社團、工程器械創造協會、機器人開發團隊等人工智能機器人領域的團隊,從而指引學生進行機器人技術領域的創新與開發實踐,并且訓練中心應當給予學生團隊資金、設備、場地等方面的支持。現階段而言,學生團隊的創新項目都有指導教師進行技術、研究方面的問題指導,并且學生團隊的實驗室也配有專業的管理人員對學生日常實驗活動進行管理。
(五)加強平臺的建設工作
工程訓練中心應當通過科技競賽的方式以便吸引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進科技創新活動中來。讓學生參加科技競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創新意識與工程能力。通過學生創新社團的建設,在組織競賽過程中,指導教師應當注意學生團隊的新人員與老人員的結合,各個學科領域的互相結合,從而將競賽變成日常教學之外的第二教學課堂[3]。
三、優化反饋機制
工程訓練應當通過建立人才評估反饋機制,通過評估機制能夠有效的了解到學生的能力培養效果,從而有助于改善培養的方式與目標,進而為工程訓練中心不斷提高優秀人才的培養質量。人才培養評估體系是通過學生的能力培養目標作為評價的核心,以工程訓練學校內、企業合作學校外、科技競賽學生成果三個部分的評估組成。其一,工程訓練學校內評估包括學生自身評價、指導教師評語與團隊隊員互評作為依據。其二,企業合作學校外評估包括社會反應、校友之間的反應及實習期間用人單位的反應作為依據。其三,科技競賽學生成果包括科技成果、競賽成果等方面。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科技和經濟的持續進步,機器人技術已經成為我國技術產業的發展戰略,因此培養學生工程創新能力與工程能力是現階段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工程訓練中心通過建立機器人技術的核心項目,與國內外知名企業進行合作,完善學生的工程學習能力與創新思維的培養。通過平臺的建設,使學生通過科技競賽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創新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建立人才評估反饋機制,使人才質量得到不斷的加強與提高,這對智能機器人的創新人才培養起到了積極正面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文晨.厚植創新沃土培育創業種苗——廈門創新創業園著力營造“雙創”新型生態圈[J].中國高新區,2016(14):57-61.
[2]松湖宣.對接東莞智造推動產業發展——松山湖(生態園)機器人產業創新生態圈獲贊另辟蹊徑[J].中國高新區,2015(12):139-141.
[3]曾繁華,侯曉東,吳陽芬.“雙創四眾”驅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機理及創新模式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33(23):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