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溯筠 孫志雙 鄭光浩
摘要:性狀鑒別是生藥學實驗中的四大鑒別實驗之一,它的學習必須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本文探討了生藥學實驗中性狀鑒別的教學現狀,進一步說明了在實驗課程中開設性狀鑒別實驗的必要性,并結合筆者所在院校對學生的調查,總結了一些在傳授過程中的學習方法和手段,用以提高學生們對生藥的識別能力,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有科學思維、綜合創新能力、獨立工作能力的人才。
關鍵詞:生藥學實驗;性狀鑒別;必要性;生藥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39-0273-04
生藥學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直觀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中對生藥的真偽和品質的鑒別是重點也是難點。性狀鑒別又稱為經驗鑒別法[1],通過一些簡便的方法對生藥的外觀性狀進行鑒別,辨別真偽,操作簡單,快速有效,但需要反復實踐、長期總結才能夠掌握。性狀鑒別實驗的開展有利于加強學生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利用專業知識分析、解決生藥鑒別中各種問題的能力,對今后從事相關工作的學生來說,掌握識別常用生藥的能力很重要。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們對生藥識別的能力,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性狀鑒別在生藥學實驗課程中的教學現狀分析
(一)課時少
在生藥學實驗教學中驗證性實驗擠占了性狀鑒別實驗的課時,使其課時減少甚至消失,導致學生認藥識藥的能力有所降低。據調查[2],生藥學實驗課程中94%的院校是“以驗證理論課為主,同時學習實驗基本操作,實驗課與理論課教學進度同步進行”。
喻麗紅[3]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生藥實驗教學中,實驗內容主要分為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其中顯微鑒定實驗占生藥學實驗教學的90%,留給其他鑒定實驗的課時很少。王麗[4]等人也表明生藥學實驗中存在顯微鑒別所占比例過高,實驗設置重復等問題。顯微鑒別中根類生藥、根莖類生藥、皮類生藥等有很多觀察步驟都很類似,而作為驗證性的實驗沒必要重復設置,所以應該適當減少顯微鑒別,增加其他類的鑒別實驗。
性狀鑒別的教學與其他的理論教學不同,它不能僅靠紙上談兵,描述的再逼真,也不如直接藥材的性狀更直觀、生動、清晰。性狀鑒別的能力需要反復實踐、長期積累才能夠提升,經驗性實驗課時少使得學生們不能深入了解學習,對生藥的學習興趣逐漸下降,使得提高性狀鑒別能力的工作不能很好地展開。
(二)傳統的性狀鑒別實驗教學模式比較單一
傳統的性狀鑒別實驗開展多為以一種藥材為例詳細講解性狀鑒別的方法,老師選定一種藥材從藥材的形狀、大小、顏色、質地、表面特征、斷面特征、藥材的氣和味這八種性狀中選出兩種以上典型性狀特點進行講解鑒別。然后讓學生進行觀察后,再自行觀察其他藥材,書寫報告。在學習過程中因為接觸的藥材較少,許多同學都無從下手,茫然若失;有的同學缺乏主動思考,不認真觀察而直接按照課本中的例圖或者其他同學的實驗報告書寫;有時候學生們難以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鑒別的性狀特征。例如,鮮桔梗的味道,有的同學無法形容出其特有的味道,只有極個別的同學能描述出味先微甜后苦,花生味,微辛。
(三)經驗性教學被忽視
國家對高校實驗教學的投入增加,引入許多先進儀器,如數碼顯微互動教學系統[5],薄層層析、高效液相等,借助于這些現代化的儀器設備很多學校就把生藥學的實驗重心放在了理化鑒別和顯微鑒別實驗上,對傳統經驗性實驗(例如本文探討的性狀鑒別實驗)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忽視。
(四)缺乏有效的性狀鑒別能力的考核
據王紅霞[2]等人統計,對于性狀鑒別實驗考試根據各校的具體條件,開設此課的院校也僅60%進行。多數學校生藥學實驗的成績是以實驗報告和期末考試為主,實驗課平時成績為輔。實驗報告多以老師的板書和相關資料為模板,并不能判斷學生對實驗的掌握情況,不能體現出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期末考試中多以粉末顯微鑒別為主,重點考察了顯微鑒別,而忽視了性狀鑒別的考核。要客觀衡量學生的實際藥材鑒別能力,需要建立合理的實驗課考試制度。
(五)性狀評價標準不統一
性狀質量優異的評價標準就是按中藥材性狀質量優異,劃分出商品規格等級,按質論價。以保障藥材質量,滿足人民用藥需求[6]。然而目前的中藥市場還沒有統一的性狀等級標準準則,藥材的等級評價主要依靠測定有效成分含量[7],這就給性狀鑒別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作為高校教師本身無法準確掌握藥材的優劣就沒有辦法將鑒別的知識傳遞給學生。當今社會受經濟的驅動,市場發展迅速,在利益的驅使下藥材商層出不窮的制造偽品流入市場,而教師們不能及時更新這些新偽品的知識,也限制了性狀鑒定課程的開展;此外,現階段農藥化肥的使用和水土大氣條件的改變等因素使得藥材性狀規格發生了,教師要及時掌握性狀的變化,實時更新。
(六)其他因素
傳統中醫藥受到近代西醫藥的強力沖擊處在低潮期[8],很多生藥的性狀鑒別經驗缺失,相關的研究不受重視,使得這一領域的課程開設成為難點。隨著人們生活工作所涉及的活動范圍不斷增加,野生藥材的生存環境每況愈下,致使野外教學條件不斷下降,經驗性教學的又一傳授途徑受阻。在進行藥材的市場調查時,一些依附在藥材市場下的醫藥學院相對容易展開學生們對市場調查的學習,而遠離藥材市場的校區就相對不易開展。
二、性狀鑒別實驗課程開展的必要性
(一)學科特點決定性狀鑒別是必要的
我國是世界上中藥資源種類最多的國家,藥用資源種類達12807種[9],顯然僅僅依靠一部教科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幾幅掛圖或者是多媒體等傳統教學手段學習這么多種中藥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目標,無法讓學生真正學會中藥鑒定的理論精髓和技能。學生必須通過實驗學習和反復的實踐才能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更好的消化吸收理論知識,加深理解和鞏固,才能將其內化為鑒定中藥的技能,才能培養應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中藥鑒定的四大方法的學習必須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才能真正對理論理解掌握。
性狀鑒別是中藥傳統鑒別方法的經驗集成。在學習過程中,理論教學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主要突出的是視覺和聽覺的效果,不能體會到一些細微的差別,無法體現性狀鑒別的觸覺、嗅覺和味覺等特征。例如,將黃連放入口中后苦且有麻舌感,咀嚼后苦味加強,不同的人味覺感官也不盡相同,只有親身體會才能更好地記憶,也再次說明了用實物進行性狀鑒別實驗教學的必要性。
(二)性狀鑒別是最簡捷、經濟的鑒別方式
有的藥材在外觀性狀上就很容易鑒別,不需要借助儀器和復雜的數據標準,如《中藥材的真偽鑒別》所選材料為山藥和山薯[10],它們的顯微和理化鑒別現象不明顯,兩者在外觀性狀上很容易鑒別,如果采用顯微和理化鑒別反而不容易鑒別,所以針對不同的鑒別對象,采用適宜性的鑒別手段。
由于藥材的生長習性,采收時間和氣候等不同而有不同的外表特征。依據藥材本身固有的特征進行鑒別,具有實際的鑒別意義。例如,從性狀上我們就可以很簡便、很直接地將寧夏枸杞和其他產地的枸杞區分開來:寧夏枸杞呈橢圓形,中部膨大,兩端極細,長1—2cm,直徑為0.05—0.1cm。果皮鮮紅色或暗紅色,陳久則變黑;全體具不規則的皺紋,略有光澤,一端有果柄的痕跡,另一端有凸起的小點柱基,肉柔軟滋潤,內包多數黃色種子,扁平似腎形,無臭,味甜微酸后稍苦,嚼之唾液呈紅色。新疆、內蒙產枸杞外表色澤與寧夏枸杞相似,顆粒近圓形,無果柄痕和柱基,味甜而微酸。河北產枸杞果肉薄,酸苦味比寧夏枸杞濃,質量最差[11]。
(三)有利于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
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實驗的選取均為顯微驗證實驗。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基本實驗操作技能,有助于理論知識的鞏固,但是缺少自主實驗設計的重要環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難以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和創新欲望。而性狀鑒別實驗的開設正有利于學生們提高綜合實驗技能、科學研究技能,有利于開設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
三、實驗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一)注重教學設施等硬環境在實驗教學中發揮的作用,不斷進行改善
一方面,將生藥標本從封鎖的標本室轉移至走廊,不僅方便組織集體觀察學習標本,也方便學生們課后復習及豐富需要的課外知識。藥材種類繁多,能在實驗課上準備的種類有限,學生們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對藥材進行觀察鑒別,有不懂的知識主動向老師請教,積極學習。目前通過不斷投入和發展,筆者所在學校已展示生藥標本530余種并且逐年更新。此外,教師們還準備了人參、熊膽、靈芝的偽品,幫助學生認識真品與偽品的區別,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避免枯燥的死記硬背,從而提高學生認識和識別生藥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生藥各種鑒別的課時,適當增加性狀鑒別實驗
有些開設性狀鑒別實驗的院校只有4課時,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學生們根本無法完全掌握幾百種藥材的性狀,因此我們應對實驗教學進行調整,適當減少重復性的顯微鑒別,增加其他鑒別方法的內容,還要適當增加性狀鑒別的課時,讓學生們可以在教師指導下親自看形,摸感,觀色,嘗味等,并進行專項識別訓練,從感性上確實認識藥材,從而強化理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增加設計性實驗內容
實驗教學不僅是為鞏固和驗證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受到基本技能的訓練并加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的培養。所以筆者所在院校在開設性狀鑒別實驗的基礎上增加了設計性實驗的教學,如增加未知生藥的鑒別。學生在鑒別時,性狀特征明顯的可以直接鑒別出其名稱;若不能則進一步加工粉碎后在顯微鏡下驗證,甚至可以用理化鑒別再次驗證。這可以鍛煉學生們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根據未知生藥性狀特征,確定未知生藥名稱。
(四)提高老師的性狀鑒別素養,注重藥材性狀的比對傳授
在進行性狀鑒別實驗課時,老師將樣品分發后先讓學生自己照課本觀察比對、描述,然后老師通過多媒體對藥材主要性狀特征進行重點講解,最后在用實物進行講解,使學生們充分了解到課本中的性狀描述和樣品的異同。例如,老師為學生講解云錦和商陸兩種藥材時,云錦紋和車輪紋這兩種細微的差別需要老師重點強調,學生再比對實物觀察時才能記憶深刻。還有許多其他重要的性狀特征,在講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實際,讓學生認識到課本中性狀描述和樣品的性狀是否一致,有何區別,產生區別的原因是什么。此外,教師應該注重珍貴藥材的真偽品對比講解,并及時更新市場信息,強調學生們對真品藥材的學習,對偽品藥材的鑒別,從而為今后從事相關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提高自主學習與實踐能力,發揮團隊合作精神
從克瑞斯蒂經驗學習[12]中借鑒一些學習方法。在生藥實驗性狀鑒別的學習中,老師為學生們準備一些藥材,讓學生分組后利用課余時間查找資料,通過手摸口嘗等親自觀察藥材的主要性狀,產生一定的情感反應,再與同伴之間相互探討學習,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除匯報小組以外的學生也要積極參與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回答小組人員預留的問題等,最后進行歸納總結,老師為其講解并補充說明。充分利用學生的自居作用、同伴間相互驅動作用和教師指導作用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后,進行自我總結,經過多次長久訓練會得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加強了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為綜合性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六)增加市場調研,明確學習指向
增加市場調研,組織學生到當地醫藥公司、大型藥店、藥材市場調研藥材的使用情況,包括常用藥材、藥材的規格、等級的劃分和市場價格。利用假期的實踐課程到附屬醫院藥房、與學校合作的醫藥企業進行學習,認識課上沒有講授到的藥材品種,拓展學生的認藥范圍。通過上述方法,讓學生能夠有機會真正接觸社會,為其學習和掌握藥材性狀特征盡可能創造便利條件。
四、改革收效
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和學校現有的實驗條件,我校自2014年在生藥學實驗中增設了性狀鑒別實驗課程,至2017年性狀鑒定實驗占生藥學實驗課程的20%,我們調查了我校2015級藥學專業學生對于四大鑒別的熟悉程度(圖1),有42.25%的學生最熟悉的是顯微鑒別;對于性狀鑒別而言只有23.94%的學生比較了解,當時我校開設的顯微鑒別實驗為28學時,而性狀鑒別實驗僅為4學時,所以學生對性狀鑒別的熟悉程度沒有顯微鑒別的高。針對是否有必要進行性狀鑒別技能訓練問題進行調查后,92.96%的學生認為有必要進行性狀鑒別,這有利于提高藥材的鑒別能力,并為以后的綜合性實驗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們還就性狀鑒別學習提高學生鑒別能力時以下四種方法中哪種最有效這個問題展開了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
通過調查可知,54.93%的學生們認為觀摩藥材展覽這種方式學習最有效,通過對藥材的認真觀察、觸摸、比較來加強學生們對藥材的印象;有21.13%的學生認為教師講授最有效,通過老師的講解,學生們可以直接對藥材主要性狀特征進行重點理解記憶,有利于學生的掌握和靈活運用;有14.08%的學生認為學校應舉行相關知識競賽來提高學生對性狀鑒別的興趣;有9.86%的學生認為自己查資料最有效。每個學生有自己不同的習慣,從學校的角度來說,應該盡可能為學生們提供多種藥材實物,供學生們學習鑒別;從教師角度來說,應該不斷給自己充電,隨時為學生們答疑解惑;從學生角度應該充分利用課上課下時間,積極主動學習掌握相關知識,遇到不會的及時找老師溝通請教,增強自己的鑒別能力,進而為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打好基礎。
五、結語
性狀鑒定是生藥學實驗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不僅能使學生掌握確定生藥真實性的技能,而且對于培養學生樹立嚴謹的科學作風、提高實踐能力、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綜合運用知識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熟練地掌握性狀鑒別法是生藥鑒定工作者必備的基本功之一。加強生藥學實驗課程中對性狀鑒別的重視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綜合實驗技能,有效地提高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刺激他們主動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將被動灌輸式學習轉向為自主學習。從而培養出更多的有實踐能力、有綜合運用知識能力、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藥學人才,培養學生具有系統中藥鑒定知識結構,并熟練掌握來源、性狀、顯微和理化鑒定方法和技能,能夠在實際工作中解決中藥真偽優劣問題。
參考文獻:
[1]楊樹青,楊來秀,渠弼,等.生藥學實驗教學改革的體會[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4,36(2):708-711.
[2]王紅霞,陳隨清.中藥鑒定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實驗室科學,2008,6(3):22-24.
[3]喻麗紅,張建業,鄭國棟,等.《生藥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11(2):128-129.
[4]王麗,閆春生.藥學專業生藥學實驗課教學改革探討[J].醫學教育,2014,7(5):168-169.
[5]孫志雙,朱彩鳳,金春梅.智能手機在藥用植物學實驗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17,15(08):226-229.
[6]蘭英,周瑞林.淺談中藥材的商品規格等級[C].2005年全國中藥研究暨中藥房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2005,2:35-36.
[7]許保海,翟勝利.對傳統中藥學與生藥學的比較探討[J].中國藥房,2009,20(15):1121-1123.
[8]劉斌.近現代中醫藥歷史命運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12.
[9]于海,黃泰康,吳春福.中藥現代化發展的進程和趨勢[J].中草藥,2005,36(1):147-149.
[10]楊月娥,段寶忠.淺談生藥學實驗教學的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28(5):984-986.
[11]張天天,侯芳潔,李英,等.不同產地枸杞子微性狀鑒別研究[J].中藥材,2016,39(5):1010-1013.
[12]Kristyn H,James K,Charles F.Behavioral changes based on a course in agroecology:A mixed methods study [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Life Sciences Education,2009,V38:18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