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根
摘要:模仿是幼兒的天性,在與事物的接觸中,幼兒會在自己的認知和理解水平上,對印象深刻或感興趣的事物通過模仿將其再現出來。引導幼兒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在美術活動中自主創新、自由表達,培養想象力和創造意識 。
關鍵詞:創造、個性化、自主創作。
在幼兒園美術教育教學中存在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幼兒一味地模仿學習,《指南》藝術領域的教育建議指出,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模仿和創作,成人不做過多要求”,“幼兒繪畫時,不宜提供范畫,特別不應要求幼兒完全按,是被動的學習者;另一種是在創造性美術活動中教師始終持肯定的態度,孩子想畫什么就畫什么,忽視了教師的輔導。這兩種都是極端不可取的,在實踐中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親近生活,進行美的熏陶,為幼兒創造再現形象的源泉,激發幼兒創造美的情趣 。
“模仿”確實是幼兒美感表達的主要方式。幼兒在與外界的接觸中,會在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水平上,以自己的方式,對印象深刻的感知對象或感興趣的事物,通過模仿將其再現出來,其表現的形式多種多樣,這種模仿是個性化的。
1、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貼近幼兒生活的教學內容。
新《綱要》指出:要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就要讓孩子盡可能多地親近生活,到大自然和社會環境中去感受美、發現美,從而萌發創作欲望。
我們幼兒園后花園有一個漂亮的戲水池,夏天到了,綠茵茵的草坪,安靜的小路,藍藍的戲水池,漂亮的的小金魚 在水池的睡蓮間來回竄梭,快樂極了。我帶著孩子們,搬上自己的小凳,來到后花園,小朋友們對小金魚可有興趣了,于是在我的指導下孩子們邊看邊說金魚的外形,水池的造型,以及周圍的一草一木,說的可熱鬧了。緊接著我們創作了“快樂的小金魚”繪畫活動。在沒有任何范畫的情況下,孩子們用了豐富多彩的線條和色彩表達了自己的畫面。
2、引導幼兒感受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的美。
(1)、利用季節特征,給家長布置一些親子實踐活動,為幼兒積累創作的形象基礎。比如:春天來了,可以在周末布置家長帶孩子到田間,山野去找一找春天的痕跡。回園后讓孩子畫“眼中的春天”,孩子自然百花齊放,各有不同的見解,同樣是對事物的模仿,這便是自發模仿。
(2)、引導幼兒欣賞一些經典名畫。因為美術創作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些美術作品的內容包括了題材內容的創新和表現手法的創新。 中班美術有一課《快樂的線條》,就是讓幼兒從名畫中提取作者的表現手法——螺旋線,螺旋線條不但可以用作畫面裝飾,也可以表達快樂、期待等心情。幼兒欣賞結束后再讓孩子模仿畫,孩子基本能有特點的學畫,并且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孩子不但模仿了名畫中的東西,他也創造性的添加了自己的思想。
二、引導幼兒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在美術活動中自主創新、自由表達 。
小班時孩子涂涂畫畫,并且能興奮的告訴老師他畫的是什么。但他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說“我不會畫”了呢?從什么時候開始越來越不敢畫了呢?我發現中班孩子被教了繪畫技能后,反而不敢大膽表現,畫畫的時候謹小慎微,是什么原因呢?我在班上做了一個實驗:我讓孩子畫蜻蜓,一半是畫了一半的蜻蜓;一半是白紙,結果大部分幼兒寧愿選擇白紙自己畫,而不愿意臨摹我畫的一半的蜻蜓。看來孩子還沒有到達能夠臨摹范畫的水平。正如幼兒在結構游戲中照圖搭建要晚于自由搭建一樣。所以我們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1、用新穎的組織方式,激發幼兒美術創造的欲望。
(1)用添加法發展創造性思維。《海底世界》
(2)用游戲法激發創造的熱情,根據幼兒好玩好動的特點,應力求繪畫活動游戲化。《捉迷藏的小魚》
(3)多種領域活動相結合,啟動想象的翅膀。
美術活動中,可將繪畫與音樂、散文、故事、詩歌相結合,調動幼兒的聽覺,根據聽到的引起聯想和想象,啟動幼兒想象的翅膀。
(4)動手做做玩玩,感受創作樂趣。
多給幼兒動手的機會,讓幼兒手腦并用,是美術創新教育必要的途徑。幼兒動手動腦,別出心裁地創作,能感受到美術創作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用激活性啟迪和引導性啟發的指導方式,促進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發揮兒童繪畫的自主性,教師必須堅持“既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原則,運用欣賞觀察、討論交流、嘗試演示、思考的方法,多出局部范例,多作局部示范,少出完整范例,少做完整示范,更多地讓孩子自由畫、創意畫,多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
三、家園合作欣賞和重視幼兒的創作成果,提升幼兒創造的自信心
應指導家長學會了解幼兒、觀察幼兒,用幼兒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幼兒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因勢利導,從而使幼兒主動地去學習。當成人了解了幼兒,并能站在幼兒的角度去欣賞他們的作品時,應對作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贊揚,激發幼兒再次創作的欲望。對于作品中不理解的內容,教師應指導家長并和家長一起與幼兒探討,以開拓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目標,促使幼兒的潛能在美術活動中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總之,我們要正確解讀《指南》,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因勢利導,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性,為幼兒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2]《幼兒園教育教學指導綱要》、
[3]《早期教育》(美術版)、
[4]《幼兒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