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蓉
摘要:課堂教學及其效率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孜孜探討的一個課題,而語文課堂,特別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更顯其重大的意義。教學策略研究正是這種研究的一個部分。一定意義上講,學生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最為基礎的環節,就是閱讀,所以在教學第一線開展語文有效閱讀的教學策略的研究,應該是語文教學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高中的學習生活是比較緊張的,為了迎接高考,學生每天都在題海里奮筆疾書,希望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語文成績的提高。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比例。但是很多高中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都不高,不僅閱讀品位不高,就連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比較差。學生的閱讀水平存在差異性,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還是高中閱讀教學的質量不高,因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促成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教學是為了不教而教。如果教師不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語文知識、能力和學習思維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指導,那么,課堂教學效率必將是低下的。有人說,語文課堂教學是就是讓學生讀讀、談談和議議,這其實是本真的語文教學。因此,在語文閱讀課堂運行微探究就是凝聚“研學共同體”智慧,讓學生能夠擺脫拐杖自由行走。現在,我們一般都強調學生課前的自主預習,如果學生能夠在預習中發現問題,并通過查資料,利用網絡解決問題,就形成了一定的語文閱讀能力和方法。如在《記念劉和珍君》的預習中,要求學生能夠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寫人記事性文章的寫法;通過對一些關鍵詞句含義的理解體會作者強烈的愛憎情感等是學習重點,并要求主動尋找分析文章思路和布局的方法,把握文章的思路;嘗試通過對重要詞句含義的分析獲得作者對“猛士”“庸人”“流言家”等的情感和態度。這樣,他們就具有了一定的閱讀分析和鑒賞能力。對劉和珍形象、性格品質的把握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作者情感。學生如能提出這樣的問題:文章寫了劉和珍一些點滴事跡,可以得出劉和珍是一個具有什么樣的性格品質的人呢?能自主或者合作對此進行探究,能獲得人物形象、性格品質的分析方法,提高分析概括能力。如能結合全篇內容分析其作用,作者的情感、提出的教訓和意義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二、豐富名著閱讀教學形式
在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要想提升教學質量,首先應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教師可以采用課堂內外相結合的方式。在課上,高中語文教師可以介紹一些中外典故、名人經歷、欣賞優秀文學作品等方式;在課下則開展名著推薦活動,讓學生之間相互推薦優秀的中外名著,一起閱讀和欣賞。同時,針對語文教材中的名著課文,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應的視頻片段為學生帶來直觀感受,或者讓他們分角色表演名著內容,體會學習樂趣。比如,在《雷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熟讀課文,接著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電影《雷雨》中和課文內容相對應的片段,讓他們結合文字和視頻進行比較閱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電影中人物的動作、表情、語氣等分角色表演課文內容,分別扮演周樸園、魯侍萍、魯大海、周萍、周沖、蘩漪和四鳳等,在課堂上還原課文情景,通過親身體驗提升對人物形象的認識。采用這樣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相比不僅更具趣味性,還能為學生提供更為充足的閱讀空間,體會到學習名著的樂趣,讓他們運用多種方式去閱讀名著,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改善教學效果。
三、加強課文閱讀中傳統文化內容的滲透
課文閱讀活動是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相互滲透的重要途徑。在課外閱讀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傳統文化內容的學習和理解。如,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經典詩詞、美文背誦與賞析。在每堂課的前五分鐘安排學生將自己喜歡的經典詩詞或者美文以背誦和講解賞析的形式展示給大家,學生通過事先的內容搜索、選擇、閱讀、理解和表述,不僅加深了對傳統文化內容的了解和欣賞程度,同時也帶動其他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這一活動中,通過每日的堅持和持續不斷的進行,在長期的積累中學生自覺地積累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并提高了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提升了自己對傳統文化內容的理解和審美能力。另外,教師可以在每個學期安排學生選擇一到兩部經典名著進行閱讀,課外時間閱讀一些國學經典,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道德修養,讓學生通過博覽國學經典,豐富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會,讓學生交流和共享讀書心得,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四、加強學生的自主評價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通常由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判斷學生的好壞,這樣使得教學評價缺乏科學性、合理性,所以在高中語文閱讀過程中,應加強學生的自主評價,在閱讀每一篇文章后,反思自己閱讀過程中存在不足的地方,包括閱讀的思路,語言表達能力等等,并提出改正的措施,以便于防止下次犯相同的錯誤。為了督促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教師應將學生的自我評價當作每天的作業,在每次閱讀之后,學生都應將閱讀評價上交給老師,教師針對每一個學生的自我評價,給予學生科學、合理的針對性建議,并在學生自我評價上面,多寫一些鼓勵性的話語,尤其是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能夠及時看到的他們的進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不斷完善閱讀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學習《我有一個夢想》這一課時,教師在完成這一篇課文的講解之后,教師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了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否完成了本節課閱讀教學目標;另一方面閱讀過程中的表現如何,并說出原因,并提出的改正的辦法,完成之后,上交給教師進行檢查,并根據具體的情況,對學生的不足之處和建議進行了合理的補充,并適當進行了鼓勵,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地完善自身,不僅能夠提高閱讀能力水平,還能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貫徹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注重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在以閱讀能力為基礎的同時,應該充分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更好地落實新課程理念。相信在豐富的閱讀教學方法的幫助下,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一定能夠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