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
摘 要:在不同環境中,最先闖入我們視覺器官的是色彩,也是我們觀察自然形態的第一視覺要素。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不同的心理感受,從色彩的屬性和應用出發,在特殊功能空間中進行色彩設計,凸顯色彩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色彩;功能空間;醫院
一、引言
色彩影響著人們的視覺神經,通過視覺感知影響人體內的內分泌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1]。不同色彩設計對神經的刺激度不同,從而產生不同的精神壓迫感。如紅色讓人情緒興奮激動,藍色讓人情緒沉靜,冷色光讓人產生涼爽的感覺,暖色光讓人感覺溫暖。色彩在特殊功能空間的運用顯得尤為重要,如學校、醫院、餐飲空間等,是為特定功能群體服務的,合適的色彩搭配要考慮使用群體的需求。
20世紀50年代,日本開始關注色彩在建筑中的應用,并在1994年成立了“治愈環境研究會”,提倡在醫院這個特殊空間里,注重治愈患者的疾病的同時,關注患者的身心健康,關注色彩設計。近年來,日本、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關注醫療空間的色彩設計,多項科學實例證明,色彩能夠改善人們的心理情緒,促使人們生理變化。本文以醫療空間的色彩設計為例,說明色彩心理效應對患者情緒的作用,提升就醫過程中患者的舒適度,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二、醫療空間色彩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更加重視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提高了對醫療衛生條件的要求。為此,病患和醫院醫務人員開始注重和營造醫院室內外空間氛圍,讓患者在舒適的環境里接受治療,讓醫護人員在舒適的環境中更好的工作。現代醫院的職責除了“救死扶傷”外,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醫療保健服務,如健康體檢、營養保健等[2],需要醫院空間色彩設計中對醫患交流、醫院人文關懷發揮積極作用。
(一)提升醫院環境的人性化水平
醫療空間色彩是將色彩附著在各個部位的設計中,如醫院的墻面、地面、公共設備設施等,運用色彩本身對人體產生的心理和生理效應,為醫院空間環境改善配色服務,形成美觀、舒適、安全的新配色,是現階段全世界醫院空間設計的主要趨勢之一。
我國很多醫院一直以來以白色為主調,一方面體現出醫院環境的清潔、衛生,一方面又容易讓人產生冰冷、孤獨情緒。人們認為黑色會讓人不吉利,在很多喪事中,常可以見到黑色。然而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們長期處于白色的色彩環境中,反而容易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產生不良影響,讓人在醫院中時刻想到病痛和死亡。從配色設計著手,改變現有的醫院空間色彩,給予病患在視覺、觸覺上的良好刺激,達到一種心理暗示的作用,促進患者更快更好康復,提升醫院環境的人性化水平。此外,合理的配色也讓醫務人員改變了一復一日的白色冷色調的圍繞,在不同的色彩空間中,調動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形成醫院“治愈環境”色彩
患者關注“治愈環境”色彩,希望在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中就醫。特別是兒童對醫院環境的關注,很多兒童不愿意進醫院,很多是害怕醫院的白色主調,如白大褂、大白墻、白針筒等。在醫療空間中,各個空間有著一定的獨立性和關聯性,既要注重整體空間的統一性設計,又要通過色彩來實現輔助治療效果。根據不同空間活動范圍、性質、信息傳遞,體現“治愈環境”的重要性,調整醫務和病患的心理。
三、兒童醫療空間色彩設計
兒童沒有成人的復雜色彩感覺,但卻有著更敏感的色彩感知,在兒科色彩設計中。要有意識地追求“趣味性”。兒童有著很強的參與心理,在參與的過程中鍛煉兒童各種感官,豐富情感認知能力。
(一)兒童就醫空間的色彩設計
兒童對醫院的感覺是從醫院到醫生都是白色的,在他們印象中白色代表著疼痛。醫院空間在色彩設計時,不僅要考慮設施的不同功能,也要合理設計融合色彩與設施功能。如醫療器械大都采用乳白色,既可以保持清潔,又可以安撫和鎮靜病人的情緒,可見,在考慮統一色彩與設施功能特點時,首先要考慮發揮設施功能。考慮兒童心理,建立兒童與設施間的互動性、協調性,在色彩設計上應當采用輕松、明快的色彩,同時結合兒科空間環境與輔助設施色彩上的關聯性,構建有益兒童心理健康的醫療空間。如候診區主色調可以選用灰白、藍綠色系,局部配有橙紅色系、黃色系等來活躍空間,讓兒童在候診空間里感受到強烈的舒適感。以不同的樓層色彩、地面色彩,建立兒童專用服務通道、兒童候診區域,區分開兒童與成人病患。如科羅拉多州兒童醫院的思維色彩療法,在醫院中建立了知識引導色彩選擇,借助藍色來給予兒童最大的愈合心理影響,借助綠色來加強鎮靜作用,借助紅色來提高兒童的心理意志。如西班牙兒童醫院,候診區以大自然為主題,卡通裝飾和整體空間設計與主題相呼應,木貼面的墻上粘貼著樹木、云朵的形象,兒童區的桌椅按照孩子的尺寸定制,綠色的木馬小椅子充滿童趣。
(二)兒童病房空間的色彩設計
兒童病房紡織品色彩應該迎合兒童的情感需要,抓住兒童的認知特點和審美特質,合理設計組合不同材質、色彩、圖案等方面內容,滿足兒童的身心需求,緩解他們對醫院的恐懼感,輔助兒童的康復治療。兒童病房空間的色彩設計,注重色彩的節奏感和韻律感,為整個病房帶來積極、活躍的氛圍。因此,在色彩選取上可以以黃色、橙色等鮮艷的色調為主,局部輔以黃色系、橙色系的醫療家具、裝飾品等。黃色、橙色這一明亮色彩,可以輔助兒童康復,激發兒童加強鈣質吸收,增強食欲,并對兒童的身體機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皇家亞歷德拉兒童醫院在墻體上繪制動物圖案,在公共區域運用鮮艷色彩,不同功能區域采用不同顏色的墻體和地面,讓病房空間變得生動、舒適。
(三)兒童活動區的色彩設計
兒童活動區域的色彩設計應具有互動性,我國很多綜合性醫院并不重視兒童活動區域的色彩設計。兒童活動區域色彩設計要有“趣味性”,以色彩的節奏感帶動兒童的注意力,可以采用亮度、純度高的色彩,同時搭配不同色彩裝飾,調動兒童參與的積極性,在玩樂的過程中輕松完成就醫。如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兒童醫院,采用大空間設計兒童活動區,并提供色彩明亮、豐富的玩具,讓兒童可以在該區域內自由玩耍。此外,活動區域設置了一面自由涂鴉墻面,兒童可以使用色彩豐富的筆來隨意涂鴉,緩解在醫院的緊張不安情緒。
(四)兒科醫護人員外在形象色彩設計
兒科醫護人員的外在形象對兒童的就醫過程同樣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良好的醫護形象,一方面可以穩定兒童的情緒,另一方面可以讓整個就醫過程更高效、準確。因此,醫護人員的著裝上可以打破傳統的“白大褂”印象,而使用明亮度較高的色彩,如淺藍色、淺黃色等制服顏色。北京朝陽醫院實行醫院就采用不同顏色制服來區分科目,如粉紅色的婦產科,灰綠色的手術科,淺藍色的兒科等。可見,醫護人員的服飾色彩對醫療行為具有關鍵作用。
四、結束語
科學技術的進入讓空間色彩設計多了很多發揮余地,醫院空間的色彩設計同樣隨著人們環境氛圍的意識、裝飾材料的增多而不斷提升。在醫院這一特殊空間中,我們希望的是醫患關系和睦,家人早日康復。因此,醫院色彩設計要堅持以病人為本,考慮功能區域的共性與個性,在體現“潔凈”的象征意義外,還要有“治愈環境”色彩。兒童抵制醫院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一味的白色為兒童增添了過多的心理負擔,在兒科色彩設計中,多考慮增加親近感的色彩設計,如橙色、黃色、淺藍色等色系,同時搭配多種生動有趣的圖案,讓兒童心緒平和,愿意積極配合治療。在特殊功能空間,合理、有效運用色彩設計,大膽創新,為患者營造藝術性、科學性的醫療空間,也為醫護人員構造舒適和諧的工作空間,體現了色彩設計的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韓朝霞. 色彩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 中國建材科技, 2014(s1):92-92.
[2]黃麗輝. 醫院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J].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