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霞
(江蘇省如東縣掘港高級中學,江蘇如東 226400)
現階段高中生物教學仍舊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教師仍舊是課堂主體,學生處在被動學習地位,學生思維受到教師限制;二是教師在教學中忽略實驗教學,導致學生分數高而能力偏低;三是教學手段單一,教師仍舊以課本為基準,進行簡單的課堂講解,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為此,教師應積極學習探究式教學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進行探究式教學嘗試。
要想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讓教師和學生都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過程的主體。教師應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激勵、幫助其進行自發的、探究式的學習,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升自學能力[1]。而這些都是建立在師生教學觀念與學習觀念切合的基礎上。教師要努力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引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
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教師可以通過學習研究高中生物探究教學的相關文獻來學習探究式教學,尤其要深入了解其意義所在。教師要明白這一教學改革嘗試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好生物,提高生物成績,還能幫助學生提升自學能力,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尤為重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后,教師就會逐漸轉變自身教學觀念,逐漸在教學中嘗試開展探究式教學。
教師還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讓學生適應探究式學習。學生在初次接觸探究式學習時,仍舊保留以前的學習觀念,認為教師是課堂的主體,自己認真聽講、好好學習才是最正確的做法。然而,探究式學習要求學生去主動學習,要求學生在學習中以自己為主體。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滲透探究式學習觀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教師在初次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時,不要完全讓學生獨立進行學習。因為學生此時還不了解探究式學習,不知道如何進行,需要教師逐步引導。比如在講解“質壁分離”這一知識點時,教師不應直接講解,也不應直接放手讓學生完全自學,而是應該從學生角度出發,給出學生自主學習的思路,讓學生按照此思路進行學習。在進行數次探究式教學嘗試后,學生對自主學習有了清晰的思路,這時教師就應放手讓學生進行完全自主的探究學習。教師通過過渡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逐步建立探究式的學習觀念,讓學生建立自己是學習主體的觀念,從而更好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嘗試。
課前預習微視頻是讓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重要工具,既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又可以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產生更多創新想法。微視頻完全可用于探究式教學嘗試的各個階段。
首先,課前預習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在課前預習微視頻中加入大量課堂知識的講解,讓學生通過觀看預習微視頻來建立自主學習思路。微視頻引導學生去學習每一知識點,讓學生能夠完整地了解所有的課堂中所涉及的生物知識[2]。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做的就是完善課前預習微視頻中的生物知識覆蓋,讓學生能夠從微視頻中獲得課本及課本以外的大量重要生物知識,幫助學生練好生物基本功,并拓展一定的知識視野。教師還要做好微視頻的結構調整,讓整個微視頻結構更加清晰,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更加有條理的知識網絡,也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學習思路參考,使其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
其次,教師要注意在微視頻加入足夠的發散式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時,多思考、多探究。當然,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來設置發散性問題。如果學生對發散式問題缺乏思考能力,教師需要通過適當引導來促進學生進行發散思考。比如在課前預習微視頻中提到了“跨膜運輸的方式”,教師就可以問學生:“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跨膜方式有什么不同嗎?那物質是如何通過細胞壁的呢?”教師要認識到在課前預習微視頻中提問的目的不是讓學生給出準確答案,而是激發學生的發散式思維,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式思考、學習。教師應多提問,鼓勵學生多質疑,讓學生建立多質疑的思維方式,在自主學習時也習慣多思考、多提問題,這樣學生的探究之路就能順利展開,學生就可以進行探究式的深入學習。

高中生物的探究教學最好的開展方式就是進行生物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幫助學生提高探究式學習能力。教師要做好基本的實驗教學,讓學生在進行生物實驗時去發現問題,并通過探究學習,搜集書本、網絡中的生物知識來解釋實驗現象。
比如在組織學生進行“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這一實驗時,教師可以在實驗材料中設置兩種:一種是正常的根尖細胞;另一組用根莖細胞,然后分配給學生進行觀察。分到根尖細胞的學生大部分可以順利觀察到細胞的有絲分裂,而另一組學生則看不到有絲分裂這一現象。這時學生通過交流得知部分實驗材料是錯誤材料,然后通過詢問教師、查詢課本和網絡確定自己正在觀察的細胞可能是根莖細胞。學生再通過比較兩種細胞的觀察結果總結出根莖與根尖細胞的差別。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錯誤引導下進行探究糾錯,并根據生物知識分辨根尖與根莖兩種細胞。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探究意識得到了提升,探究能力也隨之增長。
此外,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在進行探究學習時利用生物實驗來進行驗證。比如探究“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哪個細胞濃度更大一些”,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來查詢一些細胞的濃度,還可以通過生物實驗進行驗證。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生物實驗來解決探究問題,也要輔助學生設計生物實驗,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加準確的結論。以細胞濃度之爭為例,學生在教學輔助下設計了一個對照實驗,比較多種動物、植物細胞的濃度。學生將各種細胞放到不同濃度的生理鹽水中,觀察細胞的收縮情況,然后確定各種細胞大致的濃度范圍,最后比較所有細胞的濃度。學生發現細胞液濃度不可就動物植物進行區分,如植物葉的細胞濃度很大,而植物根部細胞濃度較小,同樣動物細胞不同部位的細胞濃度也存在較大差異,不能片面地比較植物和動物細胞液的濃度。學生通過探究實驗不僅了解了動植物細胞液的濃度情況,而且提升了自身探究能力,更了解了全面客觀看待問題的重要性。教師要重視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實驗教學中有更多知識及能力上的收獲。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不能再以成績論天下,而是要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成為一個具備綜合能力的人。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然后可以通過課前預習微視頻、實驗教學等方式,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發散思考、探究解決生物問題,幫助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建立探究意識,提升探究學習能力,讓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