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珍
(福建省寧化城東中學,福建寧化 365400)
初三大多數學生在剛開始接觸化學時,存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學生發現化學學習過程中有較多記憶性的知識和一些抽象的化學概念,于是慢慢失去學習信心。同時,初中化學面臨教材內容多、課時少的現狀,這就要求我們在化學教學中,要更加重視滲透學法指導,以此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但又有許多抽象的知識點需要牢記。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記得輕松、快速、準確、持久,教師必須教給學生一些科學的記憶方法。
所謂口訣記憶法,就是把學習中復雜、煩瑣的化學知識用簡單的、有代表性的語言編成口訣或順口溜,方便記憶[1]。例如,在學習《化學式與化合價》這一課時,因為需要記憶的元素化合價較多、較雜,學生一時難以記住。如果學生不能熟練地背誦元素及原子團化合價,將直接影響接下來的學習,可以說化合價知識是學習化學的基本工具。此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編制常見元素及原子團的化合價口訣:“一價鉀鈉氯氫銀;二價氧鈣鋇鎂鋅;三鋁四硅五價磷;二三鐵,二四碳;硫有負二正四六;銅汞二價最常見;莫忘單質都是零。負一硝酸氫氧根;負二硫酸碳酸根;正一價的是銨根”。雖然各種版本的口訣都有,但在教學實踐中,我還是覺得這個版本比較實用。學生在背誦這個口訣后,便能把初中化學常見元素及原子團的化合價記牢。
又如,在學習第十一單元《生活中常見的鹽》這一課時,鹽的種類繁多,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記住常見鹽的溶解性,我又教給學生關于鹽的溶解性口訣:“鉀鈉銨鹽均可溶,硝酸鹽遇水影無蹤。碳酸鹽只溶鉀鈉銨,硫酸鹽不溶鉛和鋇,鹽酸鹽不溶銀亞汞。”實踐證明,通過口訣記憶法,可以讓一些復雜煩瑣、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朗朗上口,簡單易記。這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升了學習效率。
化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要注重把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時刻讓學生感覺到化學就在身邊,同時通過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加深知識的理解與記憶[2]。例如,在學習氣體的溶解度受什么因素影響時,我們可以結合以下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①打開汽水瓶蓋,汽水為什么容易涌出?②汽水喝到體內為什么容易打嗝?學生把這兩個問題弄清楚以后,自然就知道氣體的溶解度與溫度和壓強有關,且與溫度成反比,與壓強成正比。
又如,在學習酸堿中和反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想:在農業生產中,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在醫療上,醫生給胃酸過多的病人服用含氫氧化鋁的堿性藥物;在日常生活中,被蚊蟲叮咬后,涂抹稀氨水、肥皂水等堿性物質減輕疼痛,以此加深對中和反應應用的了解。再如,在學習《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當天的午餐食譜從六大營養素方面判斷其營養搭配是否均衡合理,缺少哪種營養素;也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加碘鹽、加鐵醬油以及高鈣片等大量的實例,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的密切聯系。
記得在學習濃硫酸的稀釋時,部分學生總是分不清到底是把濃硫酸注入水中,還是把水注入濃硫酸中。此時,我讓他們聯系生活中在熱的油鍋(熱油相當于濃硫酸)中若滴入冷水會有什么后果(油滴飛濺)。學生在聯想后就不僅不容易混淆,而且還會提高其安全意識。
諧音記憶法就是根據記憶的內容利用諧音來進行趣味記憶。這種方法能大大地調動學生記憶的興趣,收到“記中樂,樂中記”的效果。例如,在學習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操作順序時,教師只要學生記住每個步驟的關鍵字,即:查、裝、定、點、收、移、熄,因為它與“茶莊定點收利息”諧音,學生很快就把該實驗的操作順序牢牢記住了。又如,學習金屬的活動順序時,我們通常會把它分成三句話記憶: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雖然在節奏上有點押韻,但時間一久,學生還是容易忘記,如果讓學生記住這三句話的諧音“嫁給那美女,身體細且輕,總共一百斤”就可輕易地把金屬活動順序記住。
再比如,在學習地殼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時,排名前三位的是“氧、硅、鋁”,可諧音為“養閨女”。在電解水的實驗中,部分學生對于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正氧負氫)一直混淆,于是我想出了與之諧音的“正想父親”,讓學生瞬間就記住了這一知識。諧音記憶法要注意趣味性、奇特性,便于學生聯想。
通過積極的思維,把學習的內容進行歸納整合,可以讓學習的內容產生意義。這樣,零散的知識點就會變成一個有意義的系統。教師要求學生,對于有意義的學習內容,應該做到先理解、后記憶。例如,化合反應的概念在課本中的定義為: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叫作化合反應。學生理解后,只需要記住“多變一”即可。同樣,分解反應的概念,只需要記住“一變多”即可。在學習復分解反應時,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書寫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針對該反應的特點,我給學生歸納了“里應外合價不變”的復分解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如,學習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實驗時,針對該實驗的操作順序“先通CO一會兒,再開始加熱;實驗結束時,繼續通CO,直至玻璃管冷卻為止”,為了便于記憶,我又給學生歸納了“CO早出晚歸,酒精燈遲到早退”的規律,既有趣又貼切。
所謂比較記憶法,就是把易混淆的知識集中在一起進行對比,掌握它們之間的異同點。例如,在學習分子和原子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設計如下表1加以比較:

表1 分子和原子的相關知識
同樣,在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時,也可以從藥品的選擇、發生裝置、氣體的收集以及檢驗、驗滿等方面和氧氣的實驗室制取進行比較。通過比較記憶,讓知識掌握得更牢、更系統。
總之,化學是初中一門重要的學科,要背誦及記憶的東西很多。教師在教學中,要更加重視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掌握合適的記憶方法,使其更加輕松、快捷、準確、持久地掌握所學化學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