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霞
(江蘇省常熟市藕渠中學,江蘇常熟 215558)
音樂課堂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情感的體驗,借助理解歌詞、介紹背景、放飛想象和搭建平臺等有效教學,引導學生全面了解和感知音樂作品,達到準確把握情感表現、完美演繹音樂作品的效果。音樂教師要注重教學策略的科學性,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靈活生動,實施全面科學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共鳴,促進他們音樂核心素養的不斷提升,圓滿完成音樂課堂的教學任務。
一首優秀的音樂作品,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流傳至今,除了旋律的優美動聽之外,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歌詞寫得非常好,好作品往往是詞曲完美結合的展現。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音樂作品的情感,音樂教師可以從歌詞入手,引導學生全面認識音樂形象,激發他們以情帶聲地歌唱。
例如在教授歌曲《我的中國心》時,筆者就借助理解歌詞的活動,幫助學生激發內心的情感,實現以情帶聲的歌唱。筆者為了讓學生全面感知歌詞的內涵,除了先介紹歌曲創作背景,加深理解歌詞外;在教學之前還制作了配樂詩朗誦的課件,引導學生聆聽詩朗誦《我的中國心》,幫助他們感知朗讀者心中對祖國的滿腔熱愛。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聆聽完配樂詩朗誦之后,筆者先指導學生朗誦時,如何科學發聲和正確換氣口,再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模仿朗讀,讓他們在激情澎湃的朗讀過程中,深刻理解詞作者的愛國情懷。隨后,教師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詩朗誦的展示,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抒發內心的情懷。為了讓朗誦更加的投入,筆者將歌曲《我的中國心》的伴奏作為朗誦的配樂,以此激發學生淋漓盡致的情感展現。筆者運用朗誦的手段,幫助學生對歌詞進行全面的理解,幫助他們深入作品的內部,感知情感的共鳴,體驗音樂形象的無限深情,為接下來歌曲的情感演唱奠定良好的基礎。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情感內涵,認識音樂形象,筆者借助歌詞的理解活動,展開生動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激情澎湃的詩朗誦,將內心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有效帶動音樂情感這一音樂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為了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音樂作品,音樂教師要結合作品展開全面的背景介紹,以此了解作者的創作初衷。只有全面展開這一環節的學習,才能幫助學生進一步走進音樂作品,感知作品的思想內涵、情感表現,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1]。背景介紹的過程中,教師要借助多媒體的教學運用,這樣才能達到教學活動的生動性。
例如在欣賞歌曲《愛我中華》時,筆者就結合多媒體展開了全面生動的背景介紹,幫助學生深入探究音樂作品的內涵情感。《愛我中華》的詞作者是著名的詞作家喬羽,曲作者是著名的作曲家徐沛東。這兩位創作者都是音樂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對我國音樂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此,在進行音樂背景介紹的同時,筆者針對詞曲作者進行了簡單的介紹,讓學生對兩位偉大的音樂家有初步的了解;并列舉幾首他們創作的代表作品,如喬羽創作的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難忘今宵》《愛我中華》等,徐沛東創作的作品《種太陽》《亞洲雄風》《辣妹子》等。筆者說出這些學生熟知的歌曲之后,他們很快就對音樂家產生了更加親切的感覺,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愛我中華》是為1991年召開的第四屆中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創作的會歌,歌曲曲調活潑、節奏跳躍,用樸實的歌詞深切地表達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濃濃的愛國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感,筆者將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視頻帶到課堂中,引導學生真切感知音樂作品的情感表現,體驗音樂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愛國情懷,用這樣全面深入的學習方法,帶動學生歌唱中情感的投入。
音樂教師在音樂的欣賞課堂中,要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結合生動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放飛想象力的翅膀,在音樂的世界中自由地翱翔;讓他們提升自身音樂的感知力、審美力及內在的情感表現能力,促進他們音樂欣賞水平的發展。課堂欣賞的過程中,教師要借助自己語言的藝術性和視聽的渲染作用,提高學生音樂欣賞的能力。
例如在欣賞歌曲《天路》時,筆者就在課堂中引入了青藏鐵路施工現場鐵路工人們艱苦修路的感人圖片。結合圖片的播放,展開生動的言語引導,以此激發學生欣賞聆聽過程中的想象力,幫助他們滿懷深情地聆聽:“同學們,你們知道天路指的是什么嗎?天路是藏族群眾給青藏鐵路起的名字,可想而知這條鐵路修建中的不易。修建當中因存在千里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級難題,而多次被迫停工;但是堅強不屈的中國鐵路工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堅強贏得了最后的勝利,最終在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車。歷時幾十年,圓了藏族人民的天路夢。這條神奇的天路,被藏族人民稱為發展路、團結路和幸福路,它承載著雪域兒女的幸福駛向更為廣闊的天地。后來由屈塬作詞、印青作曲,韓紅演唱了這首歌,并在2005年登上了央視春晚成為家喻戶曉的一首經典之作。”筆者針對這首歌曲進行了生動的介紹,并引導學生結合課件圖片觀看青藏鐵路的雄偉照片,激發學生心中對鐵路工人的無限尊敬和佩服。聽賞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將深沉的歌頌結合到歌曲的欣賞聆聽當中,培養學生內心真摯的情感。
音樂的學習中,要適當加入表演的活動。借助搭建的平臺,讓學生在互動的表演中,彼此學習、彼此促進,提升自身的情感表演能力。表演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比賽機制,來調動學生參與表演的熱情,讓他們在活躍的氛圍中促進自身音樂核心素養的發展[2]。
例如在學習歌曲《大海啊,故鄉》時,筆者在課堂中就開展了互動的表演活動。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趣味的小組賽,幫助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鍛煉自己的歌唱表演能力。筆者在組織比賽的過程中,運用鼓勵表揚,運用言語的藝術性促進學生積極表現,并引導他們在相互的觀摩和表演中,提升表演的能力。學生在比賽的激勵下,參與表演的熱情比較高。他們為了小組的榮譽,克服自身的膽怯,勇敢地站在同學們的面前。歌唱中表現得更加自信,而且情感的投入也在相互的觀看中得到提升。針對學生優秀的表現,筆者給予了及時的表揚;而學生的不足之處,筆者也恰如其分地提出來,并依據學生實際的表現給予客觀公正的加分獎勵。用這樣的課堂評價幫助學生不斷地進步,引導他們投入情感自信地歌唱。
總之,在小學音樂的課堂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借助歌詞的理解活動、背景的學習活動、欣賞中的想象活動、互動的表演活動,激發學生的情感表現能力,幫助他們全面提升音樂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