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余道蕾 張霖
摘要:在當前知識爆炸的時代,醫學科學發展如此迅猛,尤其是隨著近些年新興學科、邊緣學科、交叉學科的建設和發展,要求高等醫學教育涉及的學科更多更廣,內容更新更精,程度更深更細,這使得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相對較短和要求學習的內容逐漸增多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同時社會對醫學院校培養的人才具有更高的要求。要求培養的醫學人才具有寬(知識面寬)、厚(基礎知識深厚)、活(活學活用)、獨(獨立思考和工作)、暢(具有流暢的交流)等能力。
關鍵詞:生理學;PBL模式;教師教學;
引言:
長期以來,我國的高等醫學教育實行規范性、階段式教育,實行基礎、臨床、實習三段式,雖然在過去幾十年里培養了大量醫學人才,我們不可否認其歷史作用,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也逐漸顯出其弊端。教學依靠滿堂灌式的講授,雖然注重了知識的貫通性,強調了教師的主導性,卻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求知主體始終處于教學活動的被動地位,缺乏求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些弊端從根本上制約著醫學生求知模式的科學化,而且導致以學生求知欲望不強,厭學情緒嚴重,直接影響了教育目標的實現。
因此,我們在教育中應更多地關注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地培養,立足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這也正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1.研究意義
本研究擬通過醫學學生部分生理課開展基于問題的學習教學活動,以教學效果變化、學生能力改變、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轉變為指標,分析基于問題的學習教學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影響和特點,同時分析參與基于問題的學習教學的指導教師其角色轉變對教學觀念轉換的影響,以為我校未來深入開展基于問題的學習教學提供實踐經驗,同時也希望通過本實驗的探索,為醫學院校基礎課程轉變教學方式,適應社會和時代的要求提供一定的借鑒。
2.國內外研究現狀
2.1國外研究現狀
目前在國外開展PBL的醫學院校雖然很多,但只有少數醫學院在全部課程中實行PBL,多數僅在部分課程中實行。在美國研究型大學中,雖然幾乎所有的大學都在某種形式的基于問題的學習,乍看起來好象已經非常普及,但是有關基于問題學習模式的推廣主要還是在院系層面,而不是全校性的措施,參與PBL的師生也很有限。但是在國外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以問題為基礎來展開學習和教學過程似乎已成為人們的一條基本的改革思路。PBL這種模式正越來越多地被其他教學領域所采用,如商業教育、建筑教育、工程教育、法律教育、社會工作教育,從培養本科生、研究生的領域逐步走向中、小學教育領域,美國學者將源于醫學教學領域的PBL移植與全美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的各個年級,日本也將此學習法運用于社會學科教學。
在諸多實施PBL教學方式的實驗研究中,研究人員都或多或少的發現:已經習慣了傳統教學方式的學生,對于PBL這種新的教學方式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技能上的準備,致使教學效果受到影響。有些國外研究甚至提出,在實施PBL教學之前開設輔助性的課程以彌補新舊兩種教學方式之間的差距。目前國外有關PBL的研究己經從相關課程的初步嘗試轉向對PBL教學效果的評價,應用網絡和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手段的階段。
國外30多年的實踐結果已經證明PBL教學模式下的畢業生與傳統畢業生相比,在職業道德、專業能力、人道主義精神、個性心理素質等方面已經顯現出一定的優勢,而這些正是作為醫生最重要的素質。
2.2國內研究現狀
在我國,近年來亦有多個院校的醫學教育工作者在某些醫學課程的教學中應用或借鑒了PBL模式,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經驗。我國最早由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原西安醫科大學引進PBL的,時間是1986年。20世紀%年代以來,引進PBL的院校組建增多,如原湖南醫科大學、第四軍醫大學、暨南大學等,這些院校分別在基礎科、臨床課、實驗課中部分試行了PBL,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國教育部在2001年7月27日公布的新一輪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PBL教學法恰恰適應這一要求,可以預見,PBL也必將成為我國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
由于PBL模式的全面實施需要院校決策者的觀念更新、足夠的經費投入、教學場地和硬件設備的充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方便使用的先進圖書館、豐富的網絡信息支持、教學質量評估的完善體系等各方面的條件,所以近年來PBL模式在我國的醫學教育領域中雖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均是小規模的應用于單一的學科中,尚無法形成大規模的綜合性課程。
3.研究目標
(1)通過醫學學生部分生理課開展PBL教學活動,以教學效果變化、學生能力改變、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轉變為指標,分析PBL教學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影響和特點;
(2)分析參與PBL教學的指導教師其角色轉變對教學觀念轉換的影響。
3.1研究方法
(1)獻考察及網上研討結合法;
(2)調查分析法;
(3)資源歸納法;
(4)經驗總結法;
3.2研究內容及過程
本研究在實驗中主要進行了四個方面的創新探索:教學目標創新探索、教學內容創新探索、教學方式創新探索及教學評價創新探索。
在教學目標創新的實踐中,立足于時代性和科學性,確立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位一體的實驗教學目標,立足于全體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建構,從實驗知識、技能目標、實驗能力目標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方面進行了探索。在教學內容創新實踐中,進行了三層次實驗教學和優化組合實驗教學的研究。在評價方式方面,進行了實驗操作評價、實驗報告考核、實驗設計考核、行為態度評價和執筆考試評價的結合,注重了過程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結合,更加注重評價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激勵、促進作用。在創新實踐中,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了平行測,取得了預想效果。
4.創新論點
經過實踐,創新的實驗教學在學生的知識、技能的獲得方面,在實驗能力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方面,均取得了理想效果。使學生熟練掌握了基本的實驗技能,同時拓寬了前沿性和應用性技能的掌握。在能力培養方面,經過教學理念的創新、三層次教學內容的設置、實驗教學方式的改變以及評價的改革,使學生的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蓉,鄒平.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中PBL的應用及效果評價.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6,8(6):633~644
[2]高分飛,石剛剛.繼續醫學教育中PBL教學法初探.繼續醫學教育,2006,20(32):33~35
[3]施良方.學習論(442~44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