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百靈
在科技越來越發展,信息技術愈來愈普及的今天,我們很多語文教師都在開始使用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因為多媒體手段融合了圖片、聲音和視頻資料,給予了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受到學生的喜愛。但是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本來平時上語文課很出色,但是一使用多媒體課件上語文課,卻發現很一般,還沒有平時上課效果好;有的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語文課,課堂氣氛活躍,感覺效果很好,可是課后反饋卻發現學生一頭霧水,一問三不知……于是,如何利用多媒體課件上好語文課,成了很多語文老師頭疼的問題。我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語文課已有八年的時間了,在這八年中,自己從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總結了一些方法,現總結如下。
首先,語文教師不能被多媒體課件牽著鼻子走,變成一個幻燈片“播放員”。
我們有相當一部分語文教師,在使用課件進行語文課教學時,很多時候都是先把課件先播放出來,再根據課件來進行講解,就像一個幻燈片“播放員”一樣——整堂課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教師在津津有味地做幻燈片“播放員”和講解員,學生就在下面規規矩矩地坐著看教師表演……就像老師在作秀,學生在參觀一樣。教師至始至終都只在做兩件事情:放幻燈片、講解幻燈片。
其次,語文教師要對課件進行有的放矢,不要舍本求末,忽略教材。
多媒體課件只是一個輔助工具,而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很多教師在上課中,主要以課件為主,而忘記了教學的根本——語文教材。語文教材其實很多時候都有一些插圖,教師要緊緊抓住教材中的精彩詞、句、段來進行教學,但有些教師教學活動僅僅只圍繞課件來進行學習、討論,語文教材被教師不注意間忽略掉了。記得曾聽過一節多媒體語文公開課,教師也是利用課件上課,結果語文課件內容太多,結果他一直都在講課件內容,最后直到下課,講臺上的語文書他動都沒有動一下。
其實,語文教材才是我們教學的主體,教學活動的開展應該緊緊圍繞語文教材來進行,多媒體課件只是教師開展高效、優質教學活動的一個輔助手段而已,教師不要舍本求末,忽略教材。
再次,教師要學會制作課件。
有的語文教師上課用的多媒體課件是自己從網上下載的,這種方法雖然簡單,為教師節約了很多時間,但是這些課件有一個共同的缺陷:很多內容都是“別人的”,根本沒有自己的一點想法,很多內容都是按照別人預先設計的環節進行,無法根據學生的特點靈活處理教材。
所以,語文教師想要利用多媒體課件上好語文課,自己就先要學會制作課件,自己結合教材、教學目標、學生實際情況以及自己的教學活動設計思路去制作課件,這樣,做出來的課件才與教學活動相輔相成,為上好一堂優質的多媒體語文課打好基礎。
還有,教學課件不能只看“靚”,還要注意質量。
一部分老師的課件喜歡花花綠綠,不考慮實際內容,只想把課件做得“好看”,如何吸引別人的眼球,只從美術欣賞角度去考慮課件設計,而沒有根據實際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去考慮課件,這樣的課件拿來上課,要想取得良好的成績應該是很難的。
有一次,我到一個學校聽課,上課教師的課件做得太美了,學生都被課件的背景圖片吸引了,教師還以為學生被自己講課吸引住了,講得眉飛色舞,可反饋時抽學生回答問題,學生站起來什么也答不上來,教師在課后說課反思時,還說學生聽得很認真,不知道為什么回答問題答不上來,直到有聽課教師說在課堂下學生悄悄議論老師背景圖片在哪里哪里找的,他才發覺學生被他的課件背景吸引過去了……
最后,教師還要利用好黑板設計好板書。板書是教學中的一種主要的教學媒體,板書藝術則是教學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板書首先是文字,它和文字的作用一樣。當初,人們制造文字就是為了記錄語言以及傳達信息。將語言和知識用文字記錄下來才進行長時間的傳遞,如果我們沒有文字,我們在教育學生時只能采用口傳身授的辦法。這樣,我們的知識會越傳越少,古圣賢的知識也不可能傳到現在。
雖然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彌補了相當一部分同學的空間想象能力的不足。但是,我們語文課教學中,尤其是小學語文課教學,教師的課堂板書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書寫能力,這是因為小學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強,而且他們有強烈的向師行,如果我們教師書寫能力差,特別是示范的不到位的話,學生們學的也可能不到位。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他們正處于識字、認字、寫字的起步階段,我們教師的板書更應該具有示范和引導作用,在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時,又能讓學生學好寫字。 精心設計的板書,能使學生賞心悅目,興趣盎然,活化知識,對知識加深理解,加深記憶,是提高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而且黑板板書具有一定的永久性,可以一直展示給學生,如果把板書設計放在多媒體課件中,在我們展示、播放其他資料時,板書就不得不退出學生的視線了。所以板書是語文課的一個重要環節,即使我們在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課時,教師也不能放棄黑板板書。
所以,使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要恰到好處,不然可能會造成事倍功半的結果。
以上便是我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一些體會,現總結出來,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啟示,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