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啟國
我們常會有這樣的困惑:有些學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考試中常常能考出高分,但生活中他們卻常表現出理想缺失,紀律觀念淡薄或自私、冷漠等現象。其實導致這種道德教育低效、甚至無效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從有些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課堂教學上來看也需承擔一些責任的。下面就以一位教師的一個課堂教學活動為例,來進行探討。
【教學活動】主題:暢談人生理想
師:下面請同學們寫出你自己的人生理想,至少三個。(教師下發紙片,讓學生寫出自己至少三個人生理想)
生:(在紙上寫出自己的理想)
師:同學們寫出了自己的理想,下面請幾個同學讀出自己的理想。
生1:考上省中、長大后成為一名警察、將來幫助更多的人。
生2:考上高中、考上大學、住豪宅、擁有多輛世界名車。
生3:考上一所好的高中、做建筑設計師、設計出世界級高樓。
生4:考上哈佛大學、將來成為億萬富翁、過上讓人羨慕的生活。
生5:學習雷鋒、積極幫助有困難的人、將來做一個志愿者。
師:聽了同學們介紹了自己的理想,接下來我收集一些同學的理想,用實物投影展示出來。
師:(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部分學生書寫的理想,并讓學生讀出來)我們讀了這么多理想,請一位同學幫我們對這些理想分類,讓我們看的更清楚些。(教師安排一位學生到講臺實物投影儀上分類)。
生:(在實物投影儀上進行分類)
師:通過同學們的一起努力,我們把理想分成了四類。即職業理想、學業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想當軍人、警察等都屬于職業理想;上省中、考名校等都屬于學業理想;住豪宅、開名車等都屬于生活理想;學雷鋒、做志愿者等都屬于道德理想。這些理想都是我們的個人理想。
【分析與探討】從落實德育功能的角度來說設計這一活動應該是: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引導學生積極適應社會進步,增強愛國主義的思想情感,形成和發展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擔負起振興中華的崇高使命。但縱觀上述教學活動,我們不難發現該教師在對德育功能的落實上有些環節的教學設計是有效的,而有些環節處理則是偏頗的,是無效的,甚至對學生產生了不良的誤導。怎樣才能落實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德育功能,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呢?
一、認真研讀教材,明確落實德育的切入點
教師在課前備課時要仔細的研讀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仔細研讀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找到將要教學的內容與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相一致、相對應的地方。把“課程目標”中的德育目標對應分解到課堂教學內容中的具體知識點和教學環節中。在上述教學片段中,為了達成本課的德育目標,教師圍繞“個人理想的分類”也設計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但在幻燈片上教師出示了:住豪宅、開名車的理想,并把它們作為個人理想中的生活理想,顯示出教師備課時的不嚴密、偏頗之處。“住豪宅”、“開名車”的確是一些人的理想,但對于這類理想的層次還是需要具體地辨別和探討的。其實這種片面追求物質上享受的理想與我們說倡導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也是有很大差別的。教師把“住豪宅,開名車”歸屬于個人的生活理想,把“住豪宅,開名車”作為一個素材供學生分析“理想的種類”,這其實無形中就反映了該教師似乎認同了生活中的這類理想,很容易給學生造成消極的示范效應。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在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理想的本節課上呈現這種教學情景供學生分析,這顯然是與本課所要實現的德育是相悖的。當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該教師對本課的教學目標認識不清,研究不足,選擇教學資源時的不嚴謹。
二、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找準落實德育的著力點
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是最重要的道德學習方式。教師要善于利用并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親身經歷與感悟,在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深化思想認識。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直接參與實踐的機會,提高他們的道德踐行能力。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通過下發紙片,學生在紙片上寫出自己的人生理想,然后通過投影展示學生的理想,最后又安排學生到講臺前的投影儀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同學寫出的理想進行分類,其他學生進行點評等一系列課堂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自動手,獨立思考,在參與、體驗中區分了理想的不同種類,讓學生明顯地獲得了知識和能力上的提升;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在一定程度上也獲得了一些思想和情感上的感悟,這顯然要比空洞的說教好得多,這對本課德育功能的落實顯然也是有一些幫助的。
三、采擷瞬間火花,讓生成成為落實德育的閃光點
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不應是教師按照預設的教案機械、僵化地傳授知識,而應是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不斷調整教學、動態生成的過程,當然這需要教師具有駕馭動態生成的教學機智,需要教師具有在復雜的教學情境中迅速、有把握且恰當行動的能力。
在上面的教學環節中,教師面對學生們的回答,沒能及時的抓住臨時生成的資源,進行挖掘和引導,僅是按照最初的預設把學生寫出的理想作為用來學習理想種類的素材,把很好的德育生成資源僅作為知識目標的素材,失去了稍縱即逝的德育教育的契機。其實面對學生1、生3和生5的回答,如果教師能及時地予以肯定和贊賞,表揚其具有奉獻社會精神,從小就能樹立服務社會,并指出這是一種值得倡導和學習的高層次的理想,這就能對學生正確人生目標的確立起到很好的引領的作用。而面對學生2、學生4的回答,教師如果能及時地肯定他們能努力學習,有強烈的進取精神之外,并告訴他們擁有名車、成為富豪,過上富裕的生活是無可厚非的,但要通過勤勞和合法的途徑擁有財富,此外擁有了財富以后不能炫富,還要樹立更高層次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可以學習比爾蓋茨等熱心公益和慈善成功人士,為社會和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樣的點撥和引導對世界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中初中學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德育功能的落實是一個很系統也很復雜的課題。我們道德與法治教師任重而道遠,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