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曦
內容摘要:本文從當前旅游經濟發展面臨的新變化和新趨勢切入,指出了目前商貿流通與旅游業融合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闡述了在商貿流通中開辟旅游經濟發展的一些路徑和方法,希望能夠為地方政府實施商貿融合發展模式、推進特色商貿旅游體系建設、激發區域旅游經濟活力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商貿流通 旅游經濟 路徑
旅游經濟發展面臨新的變化趨勢
(一)旅游經濟發展規模日益壯大
近年來,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消費結構升級,我國旅游業發展迅猛,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持續增長,逐步成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支柱產業。根據國家旅游數據中心發布的《2017年全年旅游市場及綜合貢獻數據報告》,2017年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5.40萬億元,同比增長15.1%,比2012年增長2.81萬億元,年均增長15.83%。從對GDP的綜合貢獻來看,2017年我國旅游經濟綜合貢獻為9.13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4%。旅游業作為重要的綜合性服務產業,發揮的作用和影響越來越廣泛。
(二)旅游經濟發展需求日益多樣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中高速增長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深刻變化。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日益增長,休閑、度假、旅游逐步成為現代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需求日益個性化、多樣化,人們對旅游品質和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已經不滿足于傳統意義的觀光旅游,開始選擇具有鮮明地域特色、時代特色和個性特色的旅游產品,我國正在進入大眾旅游時代。2017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超過50億人次,旅游人數和旅游總收入均創歷史新高。
(三)“旅游+商貿”融合日益緊密
旅游業和商貿業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是拉動經濟的重要引擎。商貿業能夠帶動旅游業的開發,旅游業發展能夠拉動商業的繁榮,商業繁榮也能夠為旅游業發展帶來人流、物流和資金流,更好地滿足旅客的多元化消費需求,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近年來,各地越來越重視商貿和旅游的融合發展。依托地方旅游資源,各地方積極推進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貿服務體系建設,從住宿、餐飲、交通、購物等方面入手,拓展市場需求,努力開辟旅游經濟發展的途徑和空間,產生了一系列的產業拉動效應,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商貿物流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逐漸成為地方政府的共識,成為拓展旅游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商貿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旅游經濟多元化發展體系尚未完全形成
一是在旅游經濟開發過程中,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對旅游資源的深度挖掘不夠,對貿易、商務、休閑、度假等重視不足。二是從旅游商業供給結構來看,產品類型不豐富,產業特色不鮮明,缺乏優質知名品牌,旅游產業鏈特別是商貿產業鏈沒有完全形成。三是旅游與其他相關產業融合不夠,旅游購物、電子商務、智慧服務等要素還存在短板。四是城鄉旅游、區域旅游、旅游相關產業等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突出。
(二)旅游服務供給體系仍然存在“短板”
很多地方在旅游產業開發過程中,缺乏統籌策劃和頂層設計,導致千城一面、千景一面,沒有自己的特質和個性,制約了旅游產業的競爭力。有的地區購物設施不齊全、產業化程度較低、產業關聯性差、產品結構不合理,導致旅游商貿業規模小,難以滿足游客日趨多元的消費需求。有的地區旅游產品和公共服務滯后,服務設施不完善,市場秩序混亂,商品市場缺乏自律和監管,質量問題、誠信問題、回扣問題、假貨問題、以次充好問題等屢禁不止,行業整體服務質量差。
(三)商貿旅游業融合聯動發展模式尚未完全形成
如今,人們的旅游需要更加廣泛、多樣,旅游經濟的發展理念、思路、模式和重點也必須要隨之調整變化,必須要通過商貿業和旅游業的結合,來倒逼旅游業的持續優質供給。我國旅游發展方式還較為粗放,資源整體效應不高,市場主體不健全,傳統旅游發展模式遇到瓶頸,商貿旅游業融合聯動發展模式還沒有形成。我國從事旅游商品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和個人太過分散,資本集中度低,缺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使整個旅游購物市場形象難以樹立。此外,一些地方和產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保護主義,產業分割、商旅分割、區域分割等現象普遍存在,旅游發展的可持續性與短期利益性矛盾仍然突出。
推動商貿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路徑的思考
(一)加強戰略引導,發揮政策規劃導向作用
發揮政府統籌協調作用,加快推動旅游業與商貿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齊旅游經濟發展短板,完善旅游與商貿融合的產業發展體系,提高旅游業與商貿流通業的服務水平,形成推動旅游商貿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加強旅游發展規劃與商貿業行業規劃的銜接,加強頂層政策設計,結合地方旅游和商貿業發展實際,制定切合地方旅游經濟發展的辦法措施,推動旅游商貿業改革,為旅游商貿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進一步完善地方相關產業發展規劃,為促進旅游經濟發展提供配套支撐。發揮市場導向作用,加強旅游與商業資源的統籌安排,整合優化旅游資源和商貿資源,實施旅游與商務融合發展計劃落地實施,推動旅游產業與商業街區、美食街區、特色民宿、文化體驗等融合發展。
(二)注重商旅結合,激發旅游經濟活力
加快商貿業與旅游業相互融合,開發購物旅游、工業旅游、會展旅游、商務旅游等新型旅游業態,實現旅游和商貿的雙促進和雙提升。推動資源共享,通過以商帶旅、商旅互動,豐富旅游購物資源,為旅游經濟發展開辟新空間。以商貿業帶動的購物旅游為切入點,完善旅游功能,提升商貿購物環境,以游興商,帶動生態農業、民俗文化、歷史遺跡等旅游業態的聯動發展。發展旅游購物,依托商貿街區、大型商城、文化中心、旅游會展等設施場所,打造一批知名的特色旅游商業購物街區。大力發展智慧旅游購物,加強旅游購物信息化、網絡化,推動旅游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鼓勵旅游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設旅游商品專賣店,形成線上購物線下配送模式。大力發展商務旅游產品,依托各類優勢社會資源,大力發展行業考察、技術交流、產品發布、企業年會等中高端商務旅游產品,形成特色突出、優勢互補的商貿旅游一體化產品鏈,提升旅游產業發展水平。
(三)培育特色品牌,增強旅游行業競爭力
結合地方特色,開發具有濃郁地域特色和產業特點的產品,擴大地方旅游業的影響力、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力發展旅游餐飲,依托地方名牌和老字號品牌,以“名、優、特”餐飲為重點,打造一批著名的旅游餐飲企業,增強游客的餐飲體驗。結合旅游景區、旅游名鎮、文化勝地、鄉村旅游示范點等的消費需求,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設計不同種類和層次的旅游餐飲產品,全面提升餐飲服務水平。創新住宿服務業態,立足特色化、多元化、標準化,大力促進旅游住宿發展,積極推動主題酒店、生態酒店、民宿酒店、特色酒店發展,形成特色旅游住宿服務體系。發揮展會等重點項目帶動作用,有條件的地方和城市,要注重發揮區域經濟中心城市的旅游帶動作用,培育優勢產業品牌展會和區域性特色會展旅游經濟,以重大旅游項目帶動旅游產品和服務實現質的飛躍。
(四)提升服務水平,營造和諧旅游環境
加強行業融合發展的市場監管,推進行業融合發展的標準化、專業化、現代化和國際化。規范餐飲、酒店、住宿等服務業的服務標準,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提升顧客滿意度。開展“廁所革命”,加強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旅游交通環境,暢通商貿物流渠道和環境。加強旅游購物和景區娛樂管理,在豐富內容、形式、質量上下功夫。加強景區旅游電子政務商務、服務中心、服務體系、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為旅游發展構建良好的服務平臺。尤其要加強旅游購物市場管理,規范市場秩序,強化行業自律,營造良好購物環境氛圍。在旅游業弘揚“工匠精神”,實現旅游服務由粗放發展向精致提升轉變,打造旅游服務品牌。向精品化、個性化、細致化方向發展,不斷滿足廣大消費者的旅游需求,提升旅游行業核心競爭力。
(五)推動多元融合,完善旅游經濟發展體系
在推動商貿業和旅游業深度融合的基礎上,積極實踐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創新,依托旅游商貿的各類資源優勢,突破傳統旅游業的各項要素,集合技術、人才、產業、資本、政策等發展要素,加快推進旅游與餐飲、住宿、會展、特色街區、社區服務、電子商務等特色產業深度融合。加速推動旅游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與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緊密結合,對傳統旅游進行改造升級,逐步將旅游功能滲透到各個產業領域,使相關行業的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和產品,拓寬旅游產業面,拉長旅游產業鏈,實現旅游產業、商貿產業與其他產業共建共融共贏。借勢“一帶一路”倡議,加強旅游國際交流合作,學習借鑒發達國家旅游發展模式,將旅游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發展中,形成更完善的旅游經濟發展體系,彰顯旅游經濟發展新動能和新活力。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Z].中國政府網,2016-12-26
2.國務院.《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Z].中國政府網,2014-8-9
3.王艷.淺談職業學校旅游人才培養[J].經營管理者,2009(16)
4.姬光飛.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分析及政策建議[J].財經界,2010(12)
5.田里主編.旅游經濟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