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紅梅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商品流通格局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這不僅提高了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而且改變了傳統的消費環境,但是目前農村地區的商品流通格局與城市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在此背景下,本文結合實際,研究商品流通格局現代化變革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并針對我國現代化商品流通格局的特點,對多元化商品流通格局進行分析,指出我國現代化商品流通格局對農村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并提出改進建議,以期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現代化 商品流通格局 農村經濟 發展 影響
引言
商貿流通業是與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以及流通科技有關的行業。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商貿流通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其在促進就業率、企業發展、激勵消費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迎合消費者群體各種各樣的需求,傳統意義上的商貿流通格局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個大背景下如何優化商貿流通格局,成為我國商貿流通業能否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亟待解決的最大問題。然而現階段我國農村的發展速度與城市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現代商貿流通業的發展上,我國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相對滯后,這就拖慢了農村經濟發展的腳步、影響了農村消費群體的增長以及消費環境的完善。城市現代化商品流通格局能否為我國農村經濟增長帶來積極的影響以及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是本文探討的關鍵。文章從分析我國現階段商品流通發展狀況入手,來研究商品流通格局的完善對農村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最終為完善商品流通格局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出可行性的工作建議。
我國現代化商品流通格局介紹
(一)我國商品流通整體概況
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流通業在經濟的帶動下也得到進一步發展。2005-2015年我國流通業產值與GDP總量如表1所示,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5年間,我國的商貿流通業總產值從3.308萬億元逐步增長至16.04萬億元,增長約4.38倍。而增長率則從2006年的19.83%小幅下跌至2015年的16.23%,增長率最高的時間段是2009年至2012年,最高時期甚至突破20%,可以看出在2005年至2015年期間,我國的商貿流通業總產值增長率呈現出先升后降的趨勢,而目前已經進入了較為穩定的低速增長時期。從商貿流通業總產值占GDP的比重來看,2005年占比約17.89%,2015年占比提高至23.7%,從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的商品流通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斷得到提升。總體來看,我國的商貿流通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因此可以認為我國商貿流通業已經處于成熟期,并逐漸形成了初步的現代化格局。
(二)我國現代化商品流通格局特點
形成現代化物流格局。第一,國際化。在我國電子商務市場及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培育了跨境物流市場。由于需求的多樣化,各物流企業之間加強了合作,出現了國際物流新局面,拓寬了國際物流業務增長空間。例如,2016年申通快遞開啟國際全貨包機服務,促進了國際快遞網絡的形成;韻達在2016年上半年全面升級轉運中心,圓通速遞在2017年5月,投入九個億收購香港先達國際物流控股有限公司;順豐控股與UPS在香港成立合資公司,以跨境貿易為主,并在湖北鄂州機場建設國際核心樞紐。以上這些例子說明了各大物流公司都在加緊合作與提升物流運輸能力和范圍,我國物流業正在向國際化邁進。
第二,科技化。物流信息化技術在物流運作每個環節得到全面運用,與物流業信息化的建設息息相關,其直接決定了物流信息化建設的質量。2009年,中國物流技術協會信息中心、華夏物聯網率先提出“智慧物流”概念,開始在物流業大力倡導智慧物流變革。目前物流業結合互聯網使物流信息以最低成本實現最快傳遞,并通過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快速安排物流全程,促進物流業發生巨大變化。在此基礎上,依托互聯網技術、智能化自動化設備,通過智能媒介、智能交互、智能管控打造智慧物流,實現管控的智能化和精細化,人工成本降低了70%,這說明了物流業正朝著現代化、信息化方向發展。
第三,物流產業鏈延伸。傳統物流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鏈延伸,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傳統的運輸、倉儲或者貿易公司轉變而來,通過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務,在不斷升級過程中向現代物流企業邁進,這類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歷程,在客戶和網絡系統上占有極大優勢。例如:德邦物流從公路零擔向快遞、倉儲配送產業鏈延伸;寶供合同物流向零擔快運產業鏈延伸;遠成物流向遠成快運發展,形成全國網絡化配送;順豐嘿客O2O平臺向快運市場延伸;快運黑馬安能通過加盟的方式在物流業占領一席之地;冷鏈巨頭眾品大力打造新鮮、便捷的溫度控制系統,成為供應鏈標桿企業之一。二是向下游企業跨界發展的物流企業,例如海爾、美的、京東等企業。
形成現代多元化商流格局。其一,電子商務發展。一方面,電子商務整體發展迅猛。根據中國電子商務中心數據統計,2016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22.9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5.5%;2015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8.3萬億元,同比增長36.5%,并且歷年來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速均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由此可見,當前電子商務市場已經進入大規模發展階段。另一方面,電子商務模式日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電商模式均在不斷發展,從日益成熟的B2C、C2C、B2B模式,發展到新型的C2M、B2B2C模式。從市場份額看,網絡零售市場日益集中,優勝劣汰更加明顯,呈現出新型寡頭壟斷局面。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6年B2C網絡零售市場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天貓商城、京東、蘇寧易購,分別占了57.7%、25.4%、3.3%。從C2C市場看,淘寶地位穩固,2016年底,淘寶占C2C市場的94.5%,其他商家占比僅5.5%,由此可以看出市場越來越集中,競爭也日漸激烈。
其二,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提出,大量新業態出現,在電子商務發展的背景下,電子商務開始加快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步伐。現階段很多有著戰略眼光的地方政府已經認識到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是必然趨勢,因此在政策上推行實體經濟與電子商務相結合的發展戰略:一方面體現在鼓勵傳統商業向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激勵傳統企業運用互聯網等現代化手段去拓展市場;另一方面農產品轉型為電商平臺銷售。打造農產品電商營銷策略,形成特色性質的農副產品銷售網。雖然現階段電商發展迅猛,但是電子商務始終不能給予消費者直接的消費體驗,所以實體店與電子商務二者和諧并存的模式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從而兼顧各類消費者的需求。采取電子商務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策略,可以給予消費者更好的消費環境和體驗,以此提高品牌影響力。
形成現代化資金流格局。互聯網成為商品資金流通新渠道。我國電子商務交易資金支付清算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電子商務企業自行辦理支付結算業務,二是電子商務企業通過第三方交易資金支付清算公司辦理交易資金支付結算業務,三是銀行充當第三方交易資金支付清算公司這一角色,為企業提供資金支付結算業務。從支付角度來看,現在主要有支付寶、信用卡支付、電子現金支付、電子支票支付及微信支付等,在線上即可直接下單并付款。從銀行角度進行分析,信用卡支付類型主要分為四種,分別是無安全措施的信用卡支付、第三方代理人制度及安全電子交易支付,第三方支付企業與銀行開展合作,構成了現代互聯網資金流格局,使我國的現代流通領域更便捷。
我國現代化商品流通格局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對資源配置的影響
商品流通格局會直接影響農村流通組織結構,讓原本傳統落后的農村流通組織結構從單一、分散的組織升級到規模化、專業化的組織格局。由于不同地區的資源分配不均,實現經濟的發展需要對這種不均進行調配,主要體現在:現代化商品流通格局中物流業及上游產業的發展會加快城鄉資源的互通,使農產品走向全國各地,在擴大農產品銷量的同時,也疏通了城市資源流向農村的渠道,使農村地區的各方面資源都得到擴充,最終對農村經濟起到直接的推動作用。
(二)對農村經濟的影響
首先,商品流通格局現代化發展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通過發展電子商務讓農村地區能夠有新的經濟增長點。其次,現代化商品流通格局使物流業格局得到優化,也推動了城鄉地區物流效率和物流水平的提高,進一步增強了物流業服務其他行業的水平,間接促進了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最后,通過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受內因和外因的共同驅動,現代化商品流通格局在形成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變革和優化,而流通體系內的各個行業為了能夠適應這種變化,必須對產業結構進行相應的調整。隨著現代化流通格局的形成,城市和農村地區的聯系更緊密,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將在城市地區的推動下得以優化,最終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反哺農村經濟。
(三)對農村消費的影響
現代化商品流通格局對農村消費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線上支付方式多樣性,互聯網成為資金流通新渠道,很多農村居民也開始采用互聯網支付,增強了消費便利性。其次,通過互聯網貸款來擴大生產,使農村居民有更多可支配的資金,提高了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消費結構也發生很大的變化。流通業能以最快的速度把消費者所需產品送到其手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居民消費產品的結構,流通格局優化使消費者能選擇更多的產品種類。
我國農村現代化商品流通格局優化建議
(一)加快農村地區物流格局優化
基于當前現代化物流格局已經初步形成,這一格局對于農村資源配置和經濟都有著重要影響,因此,需要加快農村地區物流格局優化進程,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第一,完善農村流通網絡建設。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完善農村商品流通尤為重要。因此,需要完善道路交通設施,針對當前農村環境承載能力逐漸下降的實際情況,應該大力推行綠色、低碳、節能建設方式,通過節能改造技術,實現資源共享,高效利用農村的各類基礎設施。此外,加強農村流通網絡建設,通過聯合農村各個網點,發展農村商業網點,同時可以實施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使農產品信息發布方式和宣傳方式更加規范化,探索適合農商結合的商貿發展渠道,完善商貿流通服務設施業態配置,以點帶面,完善農村流通網絡建設,加快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建設集零售、餐飲、文化、生活、配送于一體的多功能商貿中心,同時,配合構建農產品連鎖配送體系,建立配送點和聯合倉儲,實現配送的點線結合。
第二,利用物流服務信息優化農村物流產業鏈。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物流業的發展,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同時,也要重視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物流產業鏈,使物流企業之間、企業與農村之間、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之間實現物流信息的及時共享,提高信息傳遞效率,降低成本,將軟件設備和硬件設備完美結合,并應用到物流運作上,提高農村商品流通效率。
(二)優化農村地區商品流通格局
當前已經形成的“多元化商流格局”對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積極影響,進一步優化當前農村的商品流通格局,具體從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推廣農村連鎖經營。一方面,可以建立電子商務的線下實體店,通過推廣農業產品,促進農村網點和農村消費者之間的聯系,推廣和擴大農村連鎖經營,優化農村產品信息化結構,實現農村現代化物流配送。在這種模式下,不僅減少了農副產品的流通時間和資金、產品儲藏時長和儲藏場地,以及物流配送所消耗的時間和資源,還大大降低了農產品加工、運輸、儲藏、配送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聯合采購、統一分銷、集體配送這種高度集中的一體化商流模式幫助農產品營銷走向信息化、高速化、立體化,能夠節約成本和開支,減少了運輸時長,保障了農產品的新鮮度,增加了貿易交易透明度,更容易被廣大農村居民所接受,有利于促進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應當推動農村商品市場轉型,建立區域示范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通過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基礎建設,完善其管理制度,依托批發市場實現農產品的拓展和網絡化,推進跨區域流通,最終實現最優化的產銷銜接,這也是優化農村地區商品流通格局的好辦法。
第二,加快推進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例如,可以考慮構建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實現農村商品信息實時共享,促進農產品市場與當地或是城市地區的溝通和交流;或者利用商貿流通企業與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產銷對接,實現生產和零售環節相互銜接、相互合作、優勢互補,共享農業資源,以此解決農業生產問題。同時,還可以鼓勵農村企業、合作社組織等實施電子商務經營模式,加快城市商品向農村地區的流通速度,進一步提高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
(三)利用互聯網金融擴大農村內需
基于當前已經形成“現代化資金流格局”,互聯網在資金流通過程中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擴大內需,進而影響消費,促進經濟發展。
第一,電商與金融相融合,實施“電商+綜合金融”模式。“電商+綜合金融”模式是指集金融服務、物流收發、電子商務、基礎醫療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金融模式,人們可以采用此模式擴大農村內需。首先,充分利用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盈利模式,銀行可以通過用戶黏度、平臺本地化和信用情況等,分析平臺客戶的交易行為,進而產生銀行自有數據,再利用數據挖掘農戶信貸需求,提供現金流服務,從而實現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有效鏈接。其次,農村互聯網金融電商主要面對三農客戶,三農客戶是電商平臺的購銷交易者,因此,隨著交易數據量的增加,可把信息流反饋到資金流。銀行根據現有的大量信貸客戶,通過電商平臺對交易數據進行量化后可形成信用貸款額度,確定利率反饋給銀行放貸中心,通過放貸中心及時發放信貸的方式,可以有效解決農村發展電商資金不足的現狀。
第二,布局互聯網農業金融。針對大型農業企業,結合農業生產信息化,布局農業金融。首先,充分利用農村地區的信息基礎、網絡環境,創新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模式,豐富互聯網農業金融服務體系,推進普惠金融服務。其次,借助互聯網金融邊際成本小、普惠性高的特點,解決互聯網金融管理難度大等問題,結合農業生產信息化,不斷擴大貧困地區的金融服務覆蓋面。最后,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利用互聯網金融技術,與網絡通信商開展合作,解決交通局限問題,拓寬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渠道,并開展農村特色互聯網金融創新,積極探索互聯網農業金融的新模式,進一步完善互聯網農業金融布局。
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商貿流通業發展迅速,其中,以物流為代表的流通主體為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我國現代化商品流通格局中,為了適應生產和發展的需要,商品流通格局正在不斷優化升級。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現代化商品流通格局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資源配置、農村經濟、農村消費等方面,針對這些影響,本文提出了拉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三條工作建議,即加快農村地區物流格局優化、優化農村地區商品流通格局和充分利用互聯網金融擴大農村內需,希望能為現代化商品流通格局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參考文獻:
1.莫非綽.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的空間格局建構思考[J].商業經濟研究,2016(8)
2.馬華.低碳交通引導下我國商貿流通業空間格局創新模式及運行機制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33)
3.雷鋒剛.一體化視角下城鄉結合商貿流通體系建設探討[J].中國流通經濟,2015(7)
4.王雪峰,宋則.我國流通領域重點和熱點問題的研究進展[J].商業時代,2012(12)
5.余永勝,洪燁丹.城鄉一體現代商貿流通服務體系探討—以浙江省為例[J].中國流通經濟,2012,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