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雷柯萍
內容摘要:本文通過分析非首都功能疏解內涵并總結其特點,對京津冀區域13個節點城市的物流業發展水平進行測算,進而利用探索性數據法研究了京津冀區域物流業的時空演化過程。結果發現,自京津冀協同工作全面鋪開以來,北京地區物流業疏解取得了明顯效果,石家莊市成為繼北京、天津之后的第三個物流業發展增長極,各增長極輻射強度及方向依賴于各節點城市的功能與地理區位。
關鍵詞:非首都功能疏解 區域物流 時空演化
引言
目前對于大都市產業時空演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空間尺度的產業集聚方面,包括全國主要城市群及典型城市。在影響產業時空演化的誘發因素方面,學者們多從地區社會經濟環境及政府政策環境出發進行研究,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地理區位因素推動了產業時空演化。唐建榮認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推進,我國物流業的熱點逐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蔡海亞發現由于地區間經濟、政策、文化等要素相互作用,2000-2014年我國長三角地區物流業的空間分布并非完全隨機,而是呈現顯著空間自相關,上海和南京作為長三角物流業發展的核心地區,涓滴效應十分顯著,對周邊鄰近城市產生物流擴散效應。潘峰華證實了資源投資、集聚經濟和全球化等對廣東省制造業的演化產生了重要影響,演化過程中資源和能源投入強度較高的產業較為聚集,并且出口會顯著提高產業的集聚程度,制造業地理空間呈較強自相關性。梁雙波基于國內外知名港口物流企業紛紛入駐上海的現實,對上海物流企業空間格局演化情況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上海市港口物流企業空間布局呈現集聚和郊區化特征。以上研究雖涉及不同產業,但在研究時空演化過程中均認為地區并非獨立存在,而是與周邊區域存在空間協作和空間依賴關系,并考慮了區域及城市的空間特征及相對優勢。綜上所述,京津冀區域物流業發展水平受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影響,其演化趨勢和方向的復雜性會有所增強,本文力求厘清該背景下的區域物流業演化趨勢。選取《綱要》重點提及的13個節點城市為研究對象,根據功能疏解及物流業自身發展特點對以上城市的物流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基于評價結果研究京津冀區域物流業時空演化過程,希望為疏解非首都功能、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及優化空間布局提供一定科學參考。
研究方法
(一)CRITIC與TOPSIS組合法
CRITIC法是根據指標間對比強度和沖突性來確定指標權重的一種客觀賦權法,TOPSIS法則是系統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標決策分析的常用方法,考慮到客觀性及可操作性,本文選用CRITIC與TOPSIS組合法來研究京津冀區域物流業發展水平。
根據相對接近程度ξi值的大小對評價結果進行排序,ξi值越大,則某城市物流業發展水平越高。
(二)探索性數據分析法(ESDA)
探索性數據分析法是一種分析空間數據自相關特性的常用方法,用來處理變量在鄰近觀測單元之間的協變關系??臻g自相關的測度分為全域測度和局域測度兩種,全域空間自相關變量研究的是空間所有單元的整體關系,當空間變異狀況出現時,則需要借助局域空間自相關描述空間關系在空間中如何分布和變化。本文選用箱型圖初步探索京津冀地區物流業發展水平的空間結構,隨后通過全域Moran`s I指數和局域Moran`s Ii指數對其相關性進行探索。
式(13)中,X=1/n∑ni=1xi,xi表示i地區的觀測值,n為地區數,W是空間權重矩陣。Moran`s I是空間自相關回歸方程系數的估計值,取值范圍在-1≤I≤m。I越接近-1,表示京津冀13個節點城市的空間負相關程度越強,空間地理現象呈現相異的集聚態勢;I越接近0,表示城市間不存在空間自相關;I越接近1,表示城市間空間自相關程度越強,空間地理現象呈現相似的集聚態勢。
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非首都功能疏解現狀分析
京津冀各地物流功能定位不同。根據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需要,國家要求將京津冀地區劃分為四大功能區。一般來說地理區位優勢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城市的功能屬性??偟膩砜?,位于“中部核心功能區”的天津處于我國北方黃金海岸中部地區,將建成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基地,可以滿足疏解過程中京津冀區域對航運物流發展的需求,廊坊作為“京津走廊”將成為戰略性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皷|部濱海發展區”滄州,有明顯的海岸線資源,區位水平較高,是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產業支撐基地?!澳喜抗δ芡卣箙^”的邯鄲及衡水由于其自然資源較為豐富、增長潛力較大,主要擔任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冀中南綜合物流樞紐等功能,因此重點承擔農副產品供給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等功能。
疏解及承接地發展失衡。京津冀地區雖然各自在經濟發展、生態保護、交通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部分成就,但是生態問題、城鎮體系發育及經濟失衡問題仍十分突出。北京及天津對河北省的極化效應遠大于外溢效應,“孤島效應”還將加劇三地經濟失衡。截至2015年末,京津冀地區面積約21.6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1億,年地區GDP約6.8萬億元。雖然迄今為止京津冀地區仍然是我國經濟規模最大、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但是其發展失衡的格局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從圖1可以發現,2011-2015年京津冀區域各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雖呈整體上漲趨勢,但城市間差距正逐年拉大。
時間緊迫性強。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目標,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顯進展;中期到2020年,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得到緩解;遠期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優化,京津冀區域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為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著力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市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要求至2020年完成對區域性專業市場和區域性物流基地的疏解。同時,根據國家統計局及我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相關統計,僅2015年北京市限額以上零售貿易企業數就有6212個,A級以上物流企業數達82個,要在短期內完成對相關市場及物流基地的疏解,任務艱巨。
(二)京津冀區域物流業發展水平評價
本文以京津冀地區2011-2015年13個“多節點”城市相關統計數據為樣本,研究非首都功能疏解下各地物流業的發展水平,選擇2011、2013和2015年作為時間截面,基礎數據來自《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及中國物流采購與聯合會官方網站。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結合非首都功能重點疏解區域性物流基地及商品交易市場等內容,選取郵電業務收入、道路長度、橋梁數、交通運輸倉儲從業人員、貨運量、A級及以上物流企業數、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市場數等指標綜合反映物流發展水平。本文采取CRITIC與TOPSIS組合方法模型展開評價研究,具體結果見表1和圖2。
從數據來看,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保定及滄州物流業發展保持領先水平。北京及天津一直是京津冀物流發展的“領頭羊”,2011-2015年排名穩居1、2位置;石家莊5年來一直保持穩步增長,至2015年,物流發展水平已躍居第3名;唐山物流發展水平在2011-2013年間呈增長趨勢,但2015年情況有變,排名下降了4位。從13個節點城市物流發展相對增長率來看,北京、秦皇島、滄州及邯鄲等地物流發展水平均稍微下滑,整體基本保持不變;天津、石家莊、邢臺、廊坊及衡水等地物流發展水平總體呈增長趨勢,其中衡水物流發展增速最快,由2011年的0.00006增至2015年的0.00111,相對增長率高達18.5%;唐山、保定、張家口及承德等地物流發展水平則呈現較大程度降低趨勢。結合各地各年數據特征,將物流發展水平得分按照四分位點分為低、較低、高、較高4個等級,在此基礎上,對京津冀區域物流業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具體如圖3所示。
(三)京津冀區域物流業發展時空演化研究
物流發展水平箱形圖分析。箱形地圖是一種特殊的分位圖,尤其強調具有異常值的地域單元。本文試圖通過箱型地圖找出京津冀區域內物流業發展高異常值的范圍,初步判定此城市為物流業發展增長極城市。這里的異常值是指那些大于Q75+1.5d,或小于Q75-1.5d,其中d=Q75-Q25。從圖4可以看出,2011年北京、天津的物流業發展水平均處于高異常值范圍,與河北省各城市存在明顯差距。河北省北部物流發展水平高于50%的地區僅包括石家莊、保定、滄州、邯鄲,南部僅有唐山地區。2011-2015年,北京、天津兩大增長極對河北城市發揮了一定輻射作用,石家莊成為繼北京、天津之后又一物流業發展新增長極,帶動了南部城市邢臺的發展,使其由25%-50%的范圍發展到50%-75%的范圍。對比2013年的圖來看,可以發現這種變化并不是直接形成的,而是一步步演化的結果。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全面鋪開以來,受非首都功能疏解影響,京津冀地區物流業發展高地輻射發生轉移,2013年保定物流發展水平由2011年的50%-75%降至25%-50%,邢臺則由25%-50%發展到了50%-75%的范圍,2015年唐山不再是物流發展水平高地,石家莊受疏解及輻射影響最大,成為新的物流業發展增長極。
物流發展水平全域相關性分析。全域相關性分析可以從整體上把握京津冀區域內物流業的空間依賴情況,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區13個節點城市地理鄰近屬性,用GeoDa軟件對物流發展水平得分進行全域自相關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從整體來看,京津冀地區在2011-2015年間物流業發展的全域Morans I值主要呈負的空間自相關性,并沒有形成強的集聚效應,說明這一階段,京津冀物流發展水平存在的空間依賴性具有動態性,并呈現先增強后減弱態勢。
物流發展水平局域相關性分析。全域Morans I認為空間是平穩的,然而現實中的空間過程通常是不平穩的,在一個存在全域空間自相關的樣本中,有可能存在局域不相關。從某種意義上說,全域Morans I并不能揭示局部區域在鄰近空間的集聚程度。因此,需要對京津冀區域物流業發展水平的局域自相關性進一步檢驗。本文利用表1中的數據繪制了2011、2013、2015年京津冀地區13個節點城市物流業發展水平的局域Morans Ii散點圖,并借鑒唐建榮等的方法對局域Morans Ii散點圖及空間屬性、集聚方式進行解讀(見圖5、表3),具體結果見表4。
從以上動態演變來看,京津冀13個節點城市物流發展水平的局域空間發生了明顯變化,尤其從局域Morans Ii 散點圖走勢來看,物流業的疏解已經取得了明顯效果。其中,唐山從2011年的H-H型下降為L-H型,石家莊則由L-H型上升為H-L型,天津和北京經歷了2011-2015年的變遷依然分別維持著H-H型和H-L型,河北省物流發展水平為L-L型的城市由2011年的6座減少到了2015年的4座。五年來,京津冀地區物流業發展水平高值基本上穩定在北京和天津增長極附近,北京與天津共同發揮對河北部分城市的輻射作用,北京與其周邊的河北城市物流業發展水平差距較大。隨著疏解非首都功能戰略的提出,石家莊市逐漸由發展低地成長為物流業發展水平高地,同北京、天津一道承擔著輻射帶動作用。同時緊鄰北京的廊坊、承德、張家口、保定、唐山、滄州等地受疏解戰略影響,物流發展水平皆受到來自發展高地的帶動作用,離北京市較遠的冀南邢臺、衡水、邯鄲及冀北秦皇島均處于L-L集聚型,北京、天津、石家莊這三個新的增長極對以上城市的輻射作用有限,冀南地區缺乏帶動物流業發展的城市。
結論
為進一步推動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各區功能優勢,加強弱輻射地區物流業發展;另一方面需加強京津冀區域內物流業發展增長極的輻射作用,重視空間溢出效應,發展新的增長極,發揮正向溢出效應的擴散。隨著疏解進程的加快,京津冀區域物流業發展演化也隨之加速。未來研究將增加對疏解與被疏解地區物流業發展水平的預測,分析京津冀區域物流業演化軌跡及未來走向,進一步探討其演化趨勢與首都產業優化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柴浩放.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域內外視角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7(4)
2.張可云,沈潔.疏解首都科技創新功能可行嗎?—韓國的經驗及其對北京的啟示[J].北京社會科學,2016(3)
3.辛靜靜,侯圣銀,王德起.非首都功能疏解下的北京市產業轉移—基于集聚效益視角[J].商業經濟研究,2016(14)
4.唐建榮,張鑫和.物流業發展的時空演化、驅動因素及溢出效應研究—基于中國省域面板數據的空間計量分析[J].財貿研究,2017,28(5)
5.蔡海亞,徐盈之.長江三角洲物流產業發展格局及影響機理研究—基于空間經濟學的視角[J].華東經濟管理,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