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
內容摘要:科技的不斷進步帶動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造成產能過剩,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資源富足者可以通過快捷的途徑以及較低的成本把資源的使用權轉移給需求者,于是共享經濟應運而生。本文通過界定共享經濟的含義,闡述共享經濟與傳統經濟、租賃經濟的區別,分析了九大共享經濟領域的商業模式,并提出本文的核心觀點,即共享經濟的核心是使用權的交易;最后針對共享經濟面臨的問題,提出一些政策建議。
關鍵詞:共享經濟 使用權交易 政策建議
引言
科技的創新,不僅帶來了生產力的提高,而且進一步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美國的次貸危機之后,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處于下滑階段,失業率不斷增加,2017年失業率上升一個百分點,約增加340萬的失業人口,如圖1所示。經濟的下滑,居民的失業,會導致經濟的有效需求不足;同時,科技的進步帶來了生產成本的降低,物品供給的極大提高,物品和服務供給遠大于有效需求,造成嚴重的產能過剩。隨著21世紀以來的互聯網革命,據國際電信聯盟的數據統計,2016年全球手機用戶預計高達73.8億,如圖2所示。幾乎人手一部手機,手機實現全球大范圍覆蓋之后,在互聯網平臺上,閱讀各種觀點,各種新聞對于每一個人來說,變得觸手可得,這就為共享經濟的實現奠定了物質載體,大數據、云計算、在線支付技術、LBS技術等高新技術的發展,能夠有效解決需求的匹配問題,并且可以以極低的成本運營,共享經濟應運而生(宋逸群、王玉海,2016)。
共享經濟的定義
共享經濟鼻祖羅賓·蔡斯認為:將個人擁有的過剩的資源,通過一定的方式分享給他人使用,以便獲得某種報酬或者收益,這就是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不同于傳統經濟:一個物品或者服務的所有權包括:占用權、收益權、處分權、使用權。所謂占有權,就是對所有物加以實際控制的權利;收益權是收取所有物所產生的利息的權利;處分權是能夠對所有物進行處分的權利,這是所有權的核心和擁有所有權的標志;使用權就是在不損壞所有物或者改變其性質的基礎上,依照所有物的性質加以利用的權利;傳統的經濟模式進行買賣主要交易的是所有權,當一個人付出報酬或者貨幣之后,他就擁有了所有物的所有權,可以依法行使占有,收益,處分,使用等權利。而共享經濟的分享者并不是把所有權轉移出去,而僅是借予他人使用,是在不改變占有權、收益權、處分權基礎上的使用權的轉移,通過使用權的交易獲得一定的報酬。
共享經濟也不同于租賃經濟:根據羅賓·蔡斯的定義,共享經濟是個人通過一定的平臺把剩余資產分享給他人使用以便獲得一定的報酬,通過消費者對消費者的模式,一定程度上盤活了經濟,共享經濟一定要存在于C2C平臺,以較低的成本進行分享者與使用者之間的撮合;而租賃經濟無論是否存在一個平臺給使用者帶來快捷的體驗,都改變不了其B2C的模式,共享經濟是消費者對消費者的模式,租金經濟卻是企業對消費者的模式,兩則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另外,共享經濟平臺一般都是輕資產,網絡效應較強,網絡效應強必然競爭激烈,最后導致贏家通吃;租賃經濟一般資產比重較大,網絡效應較弱,存在多方并存的局面;如表1所示,通過五個維度對比共享經濟與租賃經濟的不同。
共享經濟的核心是資源使用權交易
共享經濟的發展必須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剩余資源的出現;網絡的普及,共享平臺的高覆蓋率;經濟個體有追求最大化個人利益的動力;物品使用權與占有權、收益權、處分權能夠分離;如果沒有科技、生產力的發展,沒有剩余資源的出現,每個人都沒有其他閑置資源,那么就不會存在共享經濟的物質基礎;如果沒有互聯網的普及,沒有共享平臺的高覆蓋率,剩余資源的供給與有效需求的信息就很難快速傳播,就很難實現快速的撮合成交,很難降低交易成本,共享經濟也就難以快速發展(馬廣奇、陳靜,2017);如果經濟個體都沒有追求個人收益最大化的動力,個人的閑置資源就很難進行為了獲取報酬的分享,共享經濟就很難進行展開;如果物品或者服務的占有權、收益權、處分權不能夠和使用權分開,那么就不會存在共享經濟這種新的經濟模式,存在的將會是傳統的買賣關系。剩余資源的出現;網絡的普及,共享平臺的高覆蓋率;經濟個體有追求最大化個人利益的動力;物品使用權與占有權、收益權、處分權分離滿足了共享經濟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共享經濟在最近幾年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在國內九大領域,形成了各自代表性的共享經濟平臺;
根據共享資源的不同,可以把共享經濟分為九種類型:交通出行類共享經濟、房屋短租類共享經濟、P2P網貸類共享經濟、資金眾籌類共享經濟、物流快遞類共享經濟、生活服務類共享經濟、技能共享類共享經濟、知識共享類共享經濟和生產能力類共享經濟。然而,雖然外在形式不同,但是共享經濟的核心依然是使用權的轉移。
在交通出行領域,為了滿足經濟出行、環保出行的需要,為了能夠使閑置車輛獲取一定的收益,先后出現了一大批的共享經濟平臺,如Uber、滴滴出行、嘀嗒拼車、易到用車、PP租車;這些交通出行領域的共享經濟平臺普遍采用個人車主或者出租車司機把自己的車共享給他人使用,平臺只起到信息傳遞,匹配雙方需求的作用;車輛來自于專門的出租車公司、出租車司機或者個人,由于他們車輛暫時不用,就把車輛閑置的信息傳遞到這些共享經濟平臺上,暫時讓渡給他人使用,以便獲得一定的收益,使用過后,車輛還是屬于原來所有者。以滴滴出行為例,進行詳細說明:滴滴出行是當下使用較多的一個交通出行類共享平臺,當使用者需要打車去往某個地方的時候,只需要打開滴滴出行軟件,輸入地址和目的地信息,信息傳遞給出租車、專車等提供者,即共享者,如果共享者綜合考慮之后,進行接單,車雖然還是屬于共享者,但是使用權已經轉移給使用者,直到到達目的地,使用結束,使用權重新交回給共享者,使用者為了這一段時間的使用權,付出一定的報酬(車費)。所以,交通出行類的共享經濟核心是使用權的交易。
在房屋短租領域,由于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日益豐富,旅游普遍增多,相對于標準化的住宿,房屋短租滿足了大家的個性化需求,近年來得到快速的發展。如圖3所示,根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共享經濟住宿市場,即房屋短租類共享經濟的交易規模,從2012年的4.7億到2016年的89.4億,5年的時間增長了19倍多。在房屋短租領域,有很多共享經濟平臺,如游天下、螞蟻短租、小豬短租、途家網。房屋短租類共享經濟,是通過這些平臺,把房屋的使用權(住宿)暫時轉移給他人,獲取一定報酬(房租)的模式。 以小豬短租為例,小豬短租從2012年8月份開始運營,其基本的商業模式流程為:房東首先申請房源上線;小豬短租負責驗證房源是否真實,并進行安裝智能門鎖,負責保潔;房客在需要的時候,提前預定房源;房東根據自身房屋剩余情況以及房客的信用決定是否接受訂單;安全入住,申請發票等;雙方進行信用評價。可以得出,以小豬短租等為代表的房屋短租類共享經濟,是房東把自己的房屋使用權轉讓給客戶,獲取客戶的報酬,這是房屋使用權的交易。
在借貸領域,資金共享是指資金剩余者通過借貸或者投資給需要的客戶,并獲得收益的模式,主要是P2P網貸。P2P網貸就是網絡貸款,是指個人與個人之間通過金融類共享經濟平臺進行的直接融資;P2P網貸,其本質都是資金富裕者通過資金使用權的讓渡以獲取一定的收益。目前市場上的P2P網貸平臺,大大小小的平臺有2000多家;以人人貸為例,人人貸成立于2010年,主要產品有U計劃、薪計劃、散標投資、債權轉讓,截止到2017年6月份,累計成交額313.7億,累計成交筆數44.4萬,累計為客戶賺取利息29.7億;人人貸的模式是通過借款人和出借人在人人貸平臺注冊賬號,發布用款信息和出借信息,匹配借款人和出借人,并通過網絡一對一簽署借貸合同,擔保合同,通過第三方銀行進行資金劃付,保障客戶資金安全。通過分析人人貸的業務模式的核心,是出借人把資金的使用權讓渡給借款人使用,出借人在使用到期后,獲得本金和利息,在這個使用過程中,所有權并沒有轉移,轉移的僅是使用權,通過資金使用權的轉移,出借人獲得了收益。本質上,借貸類共享經濟核心也是使用權的交易。
在金融領域,除了借貸類的共享經濟領域,還有一個投資類的共享經濟領域,那就是資金眾籌類共享經濟。眾籌是指項目發起人通過眾籌平臺發起項目,對該項目感興趣的個體進行投資,以便項目結束獲取一定的經濟收益或者精神收益;中國的眾籌類共享經濟平臺主要有京東眾籌、淘寶眾籌、天使匯、眾籌網等。眾籌的核心模式是資金使用權讓渡給項目發起人用于完成項目,最終獲得一定的收益;以京東眾籌為例,依托京東商城龐大的用戶群,眾籌項目發起者通過申請京東眾籌的賬號,把眾籌信息發布到網上,經過京東的審核,覺得可行之后,京東龐大的用戶群就可以看到這個眾籌項目,資金富裕的用戶選擇參與該項目,希望在項目結束之后獲得項目承諾的商品或者服務;這個本質屬于交易的資金的使用權,而不是傳統的買賣關系;傳統的買賣關系(現貨交易或者遠期交易)雖然表現形式也是把資金交給別人,獲取一定的物品或者勞務,但是本質上有不同,資金轉移的過程中是所有權的轉移,是一種等價交換;而眾籌轉移的過程僅是使用權的轉移,在眾籌發起人使用資金的過程中,資金的所有權仍然屬于別人,而且這個轉移,并非是等價轉移,是一種為了獲取本金和利息的轉移。所以,雖然眾籌類共享經濟表現形式上有些類似傳統的買賣關系,但其本質上仍舊是一種使用權的交易。
在物流快遞領域,有兩種典型的共享經濟模式:通過眾包的模式利用社會上閑余的運輸力為商家或者個人進行即時配送,或者將貨車司機與需求信息相匹配,類似個人出行領域的滴滴出行,主要代表有點我達,運滿滿等物流快遞類共享平臺。以點我達為例,點我達共享平臺是點我吧集團旗下的即時物流平臺,點我達通過淘寶、天貓、餓了么、易果生鮮等平臺獲取訂單需求信息,當快遞員有閑余時,就可以考慮接單,把這些訂單送給需要的客戶,以便獲取一定的收入。快遞員提供了自己時間和精力的使用權,幫助客戶實現了外賣的轉移,獲取一定的報酬,這是自己時間和精力使用權的交易。所以,物流快遞類的共享平臺,是時間和精力使用權的交易。
在生活服務領域,與物流快遞領域相似,時間和精力這些資源的閑余者通過轉讓相應的使用權,幫助客戶達成一定的愿望,在生活服務領域,代表的共享經濟平臺有58到家、e代駕、愛大廚等;以58到家為例,58到家是58同城打造的共享經濟平臺,主要有到家保潔,上門美甲和搬家速運三大服務,無論是到家保潔,上門美甲還是搬家速運,都是一種時間和技能使用權的讓渡,在使用權的讓渡過程中滿足需求者的相應需求,使家里面變得整潔,使指甲變得好看或者實現了家庭物品的轉移,而提供這些時間與技能使用權的人,相應獲取一定的報酬,所以生活服務領域的共享經濟平臺也屬于使用權的交易。
在知識與技能共享領域,知識與技能富裕者通過提供相應的知識與技能來獲取一定的報酬。在這種共享模式下,資源是知識與技能,富裕者通過提供相應的知識與技能的使用權,來獲取報酬,知識與技能的所有權并沒有轉移給需要者,所以,這是使用權的轉移。目前,在知識與技能領域,有非常多的共享經濟平臺,如豬八戒、iworku、在行、時間財富、百度百科、知乎等。以豬八戒為例,詳細分析知識與技能的使用權的交易模式。豬八戒是國內一家專業的技能共享平臺,通過大量用戶的需求和技能的匹配,最終實現技能需要者付出一定的報酬使用別人的技能來完成自己的工作,技能提供者通過讓渡自己的技能的使用權獲取一定的報酬,如張三需要設計一款軟件,就可以在豬八戒網發布軟件需求信息以及提供的報酬,技能提供者在設計好軟件之后,就可以獲得需求發布者提供的報酬,這就是技能使用權的交易。在知識和技能共享領域,核心是知識和技能的使用權的交易。
在生產能力共享領域,生產能力共享平臺通過匹配不同企業閑置的生產能力與生產能力需求者,實現有效對接而形成的一種新型的共享經濟模式。生產能力供應方通過提供生產能力的使用權,幫助生產能力需求方生產相應的產品,獲得一定的報酬,這就是生產能力使用權的交易。國內生產能力共享平臺主要有:沈陽機床廠I5智能平臺、阿里巴巴淘工廠、易科學等。以阿里巴巴淘工廠為例,淘工廠主要為淘寶上的賣家提供產品生產服務,利用各工廠的空閑檔期實現整合協作生產,更好地滿足淘寶賣家的特定需求。淘工廠提供生產能力的使用權,是生產能力的供給方,淘寶眾多的賣家是生產能力的需求方,淘工廠作為一個平臺負責撮合匹配交易信息,淘工廠把自己的閑余的生產能力讓渡出來,幫助淘寶賣家生產相應的產品,獲取報酬,這個過程中,交易的是生產能力的使用權,而不是生產的機器設備和生產能力本身。所以,生產能力共享領域,是進行的生產能力使用權的交易。
綜上所述,在交通出行領域,交通出行類共享經濟的核心是閑置車輛或司機閑余時間使用權的交易;在房屋短租領域,房屋短租類共享經濟的核心是房屋使用權的交易;在金融領域,P2P網貸與資金眾籌類共享經濟的核心都是資金使用權的交易;在物流快遞、生活服務、技能共享、知識共享領域中,這些共享經濟的核心都是時間、技能、知識使用權的交易;在生產能力領域,生產能力類共享經濟核心是生產能力的交易。根據共享經濟的概念,共享經濟的核心就是一定資源使用權的交易;如果沒有這一定資源使用權的交易,就一定不是共享經濟,或者是傳統的所有權的買賣關系,或者是其他的經濟關系。一定資源使用權的交易,是共享經濟存在的必要條件,是共享經濟的核心意義所在,正是有了一定資源使用權的交易,資源提供者才能夠憑借使用權的讓渡獲取一定報酬,資源使用者才能以較低成本滿足自己的需求,在需求與供給的合理資源配置下,經濟實現了帕累托改進。所以,共享經濟的核心是一定資源使用權的交易(寇小玲、李佩,2017)。
共享經濟面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
我國共享經濟經歷了2012年到2017年的快速發展,總的資金規模從2012年的2830億增加到2016年的39450億,并且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預計2017年能夠達到56970億,2018年能夠達到75130億。
共享經濟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在發展過程中也呈現了一定的問題。共享經濟的邊界如何劃分?在共享經濟中,哪些能夠共享,哪些不能夠共享?如何保障共享經濟主體的安全?如何能夠保障資源供給者的利益?如何能夠使資源使用者珍惜相應的資源并遵守信用?如何確保共享經濟平臺能夠依法合規經營?哪些共享經濟平臺能夠進入市場(秦海濤,2016)?針對共享經濟面臨的三大問題,本文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議。
(一)共享經濟的邊界在于能否促進經濟帕累托改進
經濟學意義上的帕累托改進是指在沒有使得任何一個人(經濟)變壞的情況下,使得某個人(經濟)變得更好;帕累托最優是指一個經濟體已經實現了公平與效率的最大化,已經不可能進行帕累托改進,即不可能在不使某人(經濟)變壞的情況下,使另一個人(經濟)變好。追求帕累托改進應該成為當下每一個人的目標,如果某個領域的共享經濟能夠帶來帕累托改進,能夠促進社會資源的進一步合理配置,離理想國-帕累托最優更進一步,這個領域就是可以進行共享經濟的。如果這個領域實行共享經濟并不能帶來帕累托改進,這就不是一個適合的領域。通過帕累托改進,比較清晰的界定了哪些可以共享,哪些不能夠進行共享。
(二)保障資源提供者的利益在于加強信用與法律建設
保障資源提供者的利益與促使資源使用者守信是一體兩面,重點在于促使資源使用者的守信。資源使用者珍惜相應的資源,能夠守信,就能夠保障資源提供者的相應利益。如果資源使用者不守信,就會相應損害資源提供者的利益。
加強信用建設,建立全國信用數據庫,并公布失信行為。如果能夠建立全國信用數據庫,并能夠查詢即將使用資源的使用者的信用信息,發現了失信行為,就取消共享,這樣保障了資源提供者的利益,并且加大了資源使用者失信面臨的機會成本,促使資源使用者珍惜自己的信用。
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加大針對失信行為的處罰措施。針對失信行為加大處罰,未來可能的失信行為將會大大減少。
加強誠信教育。誠信是每一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一種無形的資產。加強誠信教育,有助于從道德領域促進資源使用者的守信行為,保障資源提供者的利益。
(三)企業能否準入共享經濟市場要加強監管
目前,共享經濟在各個領域百花齊放,每天都有公司成立一些新的共享平臺,那么,這些公司是否有技術,有能力經營這些共享平臺?有關當局可以從該領域現有的共享平臺數目,該公司的技術水平等為依據進行綜合考慮。如果一個領域共享平臺較多,就可能引發這些平臺之間的激烈競爭,資源需求者與供給者分散在多家平臺之間,影響各個平臺的匹配效率和成本,不能夠進行社會資源的進一步的優化配置,每一個領域最好有兩到三家共享平臺,即存在競爭,又不會競爭過于激烈,降低資源配置的效率;一個共享經濟平臺是需要很強的技術支撐的,云計算技術,云支付技術,大數據技術,消費者定位技術以及一些創新的技術,只有在滿足了一定的技術條件之后,這個共享平臺才能夠獲準進入該市場,這樣能夠保障多方的利益。
參考文獻:
1.宋逸群,王玉海.共享經濟的緣起、界定與影響[J].教學與研究,2016(9)
2.馬廣奇,陳靜.基于互聯網的共享經濟:理念、實踐與出路[J].電子政務,2017(3)
3.寇小玲,李佩.共享經濟在我國多領域深度發展的態勢與思考[J].商業經濟研究,2017(16)
4.秦海濤.共享經濟商業模式探討及在我國進一步發展的建議[J].商業經濟研究,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