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紹艷
【中圖分類號】R57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2
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慢性胃炎均屬于發生率較為顯著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對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疾病癥狀主要集中于胃排空延遲方面,進而使得患者呈現出早飽、腹部飽脹、食欲減退以及惡心癥狀。對于慢性胃炎患者,疾病癥狀主要集中于胃脘脹滿不適、消化不良、乏力、納差、貧血以及消瘦等。臨床主要選擇胃鏡以及胃黏膜活檢方法對胃部疾病進行診斷,但是單純通過胃鏡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進行檢驗,針對患者胃部異常無法及時發現[1]。本次研究將確定最佳方法對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慢性胃炎患者進行鑒別診斷,以此說明超聲診斷的應用可行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0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慢性胃炎患者作為實驗觀察組;同時間段選擇200例健康體檢人員作為實驗對照組;觀察組(200例):男103例,女97例;年齡分布范圍為19歲~63歲,平均年齡為(40.52±5.32)歲;對照組(200例):男105例,女95例;年齡分布范圍為21歲~65歲,平均年齡為(40.59±5.39)歲;此次研究均獲得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對于知情同意書,所有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慢性胃炎患者以及家屬均完成簽署;對兩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性別、年齡展開比較,結果呈現出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表現出納差、腹痛、惡心、消化不良以及腹脹等系列癥狀,此類癥狀同功能消化不良患者以及慢性胃炎患者的相關診斷標準全部一致。并且依據兩組患者的病癥表現,于臨床進行超聲檢查、CT檢查以及病理檢查,最終疾病獲得確診[2]。
1.3 納入標準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以及慢性胃炎患者于臨床均獲得確診;呈現出病情反復發作特點,癥狀持續時間超過數月。健康人員:未患有任何疾病,未表現出系列疾病癥狀,不存在相關消化道疾病史以及腹部手術史。排除標準:將呈現出心肝腎臟等系列疾病患者排除;將無法配合治療的患者排除[3]。
1.4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在進入醫院后,于臨床展開彩色超聲診斷工作。調整3.5MHz的探頭頻率。在準備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超聲診斷前,需要準備骨窗聲學造影劑要求口服。協助患者合理進行臥位選擇。針對兩組研究對象展開胃排空運動檢查工作,針對患者胃壁特征加以觀察,最終對兩組研究對象檢查結果進行對比[4]。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所有研究對象檢驗結果展開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檢驗結果)組間比較以%形式進行檢驗,以P<0.05為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于觀察組慢性胃炎患者,其胃排空運動狀況主要表現為減弱、正常以及障礙幾方面。同對照組胃排空運動狀況對比,觀察組表現出顯著差異(P<0.05),見表1。對于觀察組胃功能消化不良患者,同對照組胃壁比較,未呈現出顯著差異(P>0.05);對于慢性胃炎患者,胃壁呈現出粗糙、斑點、增厚以及隆起的現象,主要分為粗糙型、增厚型以及肥厚型,并且炎癥程度全部超過中度,同對照組胃壁比較,呈現出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
對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而言,其臨床主要呈現出原因不明消化不良現象,臨床通過施以超聲檢查,主要歸屬為胃動力障礙疾病類型,并且其胃壁表現為光滑型,同正常人未表現出顯著差異。從而證明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出現并非炎癥導致,主要因為胃排空障礙導致,對此通過超聲診斷表現出顯著價值。
本次研究中,對于觀察組慢性胃炎患者,其胃排空運動狀況主要表現為減弱、正常以及障礙幾方面。同對照組胃排空運動狀況對比,觀察組表現出顯著差異(P<0.05);對于觀察組胃功能消化不良患者,同對照組胃壁比較,未呈現出顯著差異(P>0.05);對于慢性胃炎患者,胃壁呈現出粗糙、斑點、增厚以及隆起的現象,主要分為粗糙型、增厚型以及肥厚型,并且炎癥程度全部超過中度,同對照組胃壁比較,呈現出顯著差異(P<0.05),從而證明對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慢性胃炎患者進行超聲鑒別診斷的價值所在。
綜上所述,臨床對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以及慢性胃炎患者選擇超聲方法進行鑒別診斷,表現出的應用可行性顯著。
參考文獻
陳曉.功能性消化不良與慢性胃炎應用超聲鑒別的臨床評價[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6,25(2):358-359.
朱世霞,朱世釵,趙雅萍,等.超聲對不同類型兒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的研究[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6,18(7):502-503.
林春李,黃適,劉鵬,等.功能性消化不良與慢性胃炎的鑒別[J].大眾科技,2015,15(9):125-126.
宋超.功能性消化不良誤診為慢性胃炎68例臨床分析[J].文摘版:醫藥衛生,2015,1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