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紅玉
摘要:近幾年,學鋼琴的學生越來越多,參加社會鋼琴考級的學生也多了。我國社會鋼琴考級中新增加了音樂素養的考試,這意味著我國社會鋼琴教育正在逐步向素質教育邁進,音樂素養的培養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覺得在鋼琴教學中音樂素養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關鍵詞:鋼琴教學;音樂素養;教育
一、學習鋼琴的意義
英國作家雨果說過:開啟人類智慧大門的三把鑰匙是:字母、數字、音符,由此可見,音樂在人們的社會工作與生活當中所起到的助益是必不可少的。在各種音樂教育中,分聲樂教育和器樂教育兩種,聲樂教育需要具備一定的天賦———即聲音條件和身體條件。因此,對于社會音樂普及教育來說,大多數家長不會把聲樂作為美育教育的必須選擇。那么,器樂教育就受到更多家長和音樂愛好者的偏愛。在各種樂器中,樂器之王鋼琴具有極大的優越性。
1、硬件優勢鋼琴具有極大的優勢是其他樂器所沒有的 。首先,它的音域寬廣,共88個鍵,表現極其豐富,力度、音色、和弦的變化可以充分表達不同的情緒和樂思。其次,鋼琴具有很大的實用性,它可以獨奏,也可以協奏,既可以登臺演出,也可以應用于更廣泛的課堂教學———包括聲樂課和舞蹈課的伴奏工作,它都是最常用的輔助工具。
2、鋼琴在兒童智力開發中的優越性眾所周知,鋼琴是所有樂器中最難學的,它被稱為樂器之王,需要同時調動眼、耳、手、口、腦、身,經常還會用到腳,它能夠培養人高度的身體協調性和反應能力,記憶能力,從而達到開發智力的作用。
3、鋼琴能夠陶冶性情,提高審美品位教師在鋼琴教學中對聽力、讀譜、背奏、旋律、節奏、速度、情感、理解力以及表現力等綜合音樂素質的培養能夠陶冶性情,提升審美品位。
二、音樂素質教育在鋼琴中的技術訓練
(一)聽力的訓練聽力是指接受聲音,分辨聲音的能力。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聽力的培養在鋼琴學習中至關重要。如果沒有好的聽音能力,就無法辨別音高,就會直接造成看譜與聽力與演奏之間的配合障礙———即不看琴鍵就無法分辨音高。有一些學生先天對音高的敏感度欠缺,自己對所彈奏的音沒有意識,尤其是初學者,沒有很好的聽力做基礎,看譜與手上的彈奏必然會出現問題,進度緩慢。對于這樣的學生來說,教師要有十足的耐心,加強聽音訓練是第一重要的。因此,我們應該把聽音作為每節課的常規訓練.
聽力的訓練要循序漸進,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可以是簡單的三個音分辨音的高低。不必說出具體的音符,只要能夠聽出音的高低位置就可以,難度遞進,使學生對于音高有初步的概念.
第二階段,聽單音。學生對音高已初具印象,通過聽單音來達到聽力記憶,教師先給出標準音A,然后彈一個單音,讓學生分辨其與A的高低,開始時教師要選擇相鄰的音讓學生容易辨別。漸漸加大音域范圍,指導學生通過模唱音階的方法一個音一個音的去找,這個過程往往比較長。第三階段,增加變化音的訓練及音群的訓練。在聽單音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升號、降號音的練習,逐步轉向音群的聽記能力。
鋼琴教學中的聽音與音樂必修課視唱練耳課的聽音相比,程度淺,也沒有那么廣泛,但是針對性卻很強,目的是能夠適用于鋼琴演奏。(二)讀譜的培養讀譜并不只是簡單的認識音,還包括指法、表情記號、速度記號、力度記號、強弱記號、連音、跳音、休止符等標記,這些是琴童最容易忽視的。對于連音、跳音、休止符,學生有時是粗心,而對于表情記號等標記則更多的是沒有重視了,這也與教師的重視程度有關,教師要不斷的提醒學生這些標記與認識音符同樣重要,它承載了樂曲的情感與表現力的部分。另外一點就是速度記號的重視,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提速,認為快就是好是很嚴重的誤區。
(三)旋律的彈奏同樣的旋律,不同的人彈出的效果不一樣,怎樣才能彈得有感情,彈得好聽呢?鋼琴演奏絕不是單純機械的手指運動,而更重要的是表現情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唱譜來帶動學生手上的旋律動作,啟發學生的情感,使旋律優美動聽。加強連奏的訓練,通過手型,指法的變化,手腕的運用來達到連奏的目的,有樂句感,注意連線的走向,注意氣口,要有語氣,有強弱對比,就像朗誦一篇文章,要抑揚頓挫,有起伏,有重點音,這樣的旋律才能充分表現出來,才能感染人。
(四)理解力、表現力的培養這一方面需要掌握的不僅僅是鋼琴本身的內容,更包括對作曲家生平,作品時代背景等音樂史方面的認識。鋼琴教師在布置新課的時候應該讓學生對作曲家及其創作風格,作品背景有所了解,有針對性的選擇一些作品進行賞析,講解,啟發,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樂曲,提高演奏的表現力。
(五)作品分析能力的培養作品分析能力與演奏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分析調性,分析曲式,更能幫助學生完整的理解樂曲的結構,長期進行下去有力于學生養成獨立分析作品的習慣,才是真正演奏的開始。
三、審美教育
前面我們談到了鋼琴教育中的技術性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傳授演奏技能非常重要,然而音樂的本質是藝術,藝術的本質是審美,技術是為藝術服務的。因此學習鋼琴以至于學習音樂的本質目的也應該是提高審美品位,凈化心靈,達到道德素養的升華,這才真正實現了素質教育,也才是音樂存在的價值所在。因此在演奏樂曲時,要正確引導學生善于感悟音樂美。因為無論是練習曲或是復調性的音樂還是大型樂曲,本身都有其內在的情感,有作者要表達情緒,教師可以通過有感情的范奏來啟發學生的領悟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在學琴中獲得樂趣,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