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秀 王玉紅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開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因此,對于教師而言,在教育與教學工作當中,必須將行為習慣的養成與教育教育置于首位,在農村小學當中怎么樣有效的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當前的一個重要的研究與實踐的課題。筆者立足于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經過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在本文當中重點闡述了如何加強農村小學學生良好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
關鍵詞:農村小學學生;良好日常行為習慣;養成
引言:
通常而言,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會具有直接性的影響,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數據顯現,在農村地區的學生家長,由于其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而且學生家長大都忙于生計,家長們普遍存在“注重智力而忽視教育的情況”,因此會片面的認為,孩子最重要的是文化學習成績好即可,至于對于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性教育則是可有可無的。因此,對于小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性教育未加以重視。在本文當中筆者認為可從下述幾個方面有效的培養農村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1. 必須注重細節、有效的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認知與理解能力薄弱,正處于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強化小學生行為規范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想要有效的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必須從日常生活當中的點滴小事做起。對于農村小學生而言,由于一些學生父母外出務工,作為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管教,作為臨時監護人的其他親人對于孩子的監管力度較弱。因此,農村小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面臨著較多的問題。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引導,并與學生家長或是臨時監護人進行緊密聯系,共同做好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工作。形成家校共育的相互配合的教育態勢,共同來做到此項教育工作。例如,教師在教學《我很整潔》一課時,要讓學生通過學習體會到在人際交往的過程當中,儀表整潔所具有的重要性;讓學生能夠有效的身體各部位的整潔;并讓學生懂得做事必須認真細致的道理。教師應在日常教學當中,適時的對學生進行觀察,尋找和發現學生在學習與生活當中所表現出的各種不良現象,并深入的進行研究,尋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并采取相應的對策有效的預防與消除學生不良的行為習慣。由于少部分學生會從各種社會、網絡、家庭等渠道接觸到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如果學生這樣的情況,不能夠有效的進行改正。不僅不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還會對于其他同學產生直接性的影響力。因此,班主任可尋找出適合的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有效的進行“改正”,讓學生能夠真正的改掉自身的不良行為習慣。因此,教師必須注重細節,有效的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2.通過學習滲透,有效的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而言,越早培養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會讓人受利益終身。對于小學生而言,從進入小學時開始,就是培養其形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夠盡早的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因此,在當前的小學教育當中,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重要的教育內容。從學習方面來看:經常會具有這樣的學習現象,有一些學生平時學習不努力,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不佳。有一些學生學習也較為努力,但是,未能體現出較好的學習效果。從根本上分析,這是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方面的問題。具備了良好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學習習慣,必然會彰顯出最佳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快樂的進行學習。例如,教授在教學《做學習的主人》一課時,其教學目標為:讓學生能夠借助于自身的努力學習,真正的體會到攻堅克難、獲得成功的愉悅感;讓學生能夠學會科學合理安排時間與利用時間,有效的提升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讓學生掌握克服學習當中諸多困難的一些方法。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實踐的過程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在于:必須讓學生逐步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此一來,就能夠讓學生在學習與生活當中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營造氛圍、家校共育學生良好的習慣
通常而言,想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能僅僅是依靠單一化的學校教育,還必須依靠家庭教育。由于社會與家庭也是小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重要環境,對于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家庭當中,家長自身的言行舉止都是學生模仿的的對象,同時,也會成為學生對事物判斷的“衡量標準”。對于農村學生而言,由于家長文化程度不高,難以有效的給予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指導;同時,還有一些留守兒童家庭,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邊。臨時監護人對于孩子的日常要求不嚴格。因此,必須做到營造氛圍、家校共育學生良好的習慣??捎蓪W校與學生家長進行緊密聯系,學校可培訓學生家長與學生的臨時監護人。讓其能夠掌握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式與方法。讓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有效的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例如,教授在教學《我愛我的家》一課時,教師可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愛家的意識,讓學生能夠真正的感受家庭的溫暖,充分激發學生愛家的情感。同時,家庭教育重點是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家庭環境的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充分發揮出在家庭在家校教育當中的重要作用。
4.結語
總之,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筆者認為加強農村小學學生良好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赏ㄟ^注重細節、有效的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通過學習滲透,有效的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營造氛圍、家校共育學生良好的習慣等方式來實現。從而有效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讓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郎曉蕓,余瑤.農村小學低段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研究[J].好家長,2017(55):22-23.
[2]蔡淑真.淺談農村小學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28(08):129-130.
[3]趙曼. 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