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內容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地理已成為高中時期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它研究的對象不僅涵蓋中國地理,更連接了世界地理。在如此寬泛的知識體系下學生想要掌握知識并非一件易事,因此教師要利用“任務驅動型課堂”這一教學模式來構建日常的地理課堂模型,以豐富多彩、形式多變的活動任務促使學生積極地融入到課堂環節中,化被動接收為主動求學。使用任務驅動型這一教學方法目的就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地理教師在課前必須精心備課,琢磨教學突破點,設計有趣的教學方案,確保能夠和學生展開互動,產生言語和思想方面的共鳴,使他們都有所收獲。
【關鍵詞】中地理 任務驅動型 課堂教學
素質教育要求高中學生每門學科都要均衡發展,這是因為現代社會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更上了一層樓,同時也只有擁有綜合素養的人才會受到社會的高度認可,因此在任何一門課程中我們都需要認真對待,地理這門學科也不例外。在其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和任務,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長遠的發展,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很大差距的現象頗為明顯,尤其是地理學科,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對地理知識侃侃而談,而有些學生由于缺乏具體的運用環境,對地理一竅不通。本文從教師這一主體出發,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提出了關于如何利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促進學生進行學習的措施與建議,借此良機表明地理這門學科的重要性。
一、創設情境,“收”與“放”結合
在高中地理課堂中,“任務驅動型教學”的教學特點是活躍課堂氣氛,為師生互動這一環節埋下伏筆。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它需要教師將上課的節奏把握準確,將學生真正帶入到地理的世界中。任務型驅動是需要按照既定的步驟開展的,而創設情境則是它的第一要義。因此,教師要向高中生呈現出與當前教學主題吻合的學習意境,讓復雜的知識直觀性、形象化,從而激發學生聯想和探究的好奇心理,最大限度地使得學生內心沉睡的學習因子喚醒,幫助他們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之上增加新鮮的知識和經驗。在進行的過程中,教師還要使得課堂活動“收”“放”自如,進行宏觀上的調控,把握知識傳輸的速度,既要讓學生真正地攝取到知識,還要使得學生產生意猶未盡之感。
例如:其實很多地理知識都是抽象、難懂的,因為它研究的空間是整個宇宙,我們有時只能通過模型來觀測書中所記錄的數據、信息等。比如:在學習“地震波”的相關知識時,較多同學都對它的來源很感興趣,但是書中純粹的數字介紹又顯得蒼白無力,所以教師設計一個小游戲巧妙引入這一概念。教師在講臺上擺放4組密封的膠卷盒,四個盒子中所裝物各不相同,要求學生在沒看到實物的前提下,通過拍、搖、估測重量、聽聲音等感官方法猜測盒子里的物體是什么。這一活動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和主動性,做完游戲之后教師可以引入地震波這一概念,告訴學生雖然現代科技能夠檢測出這種波,但地震波是地震震源向四處傳播的振動,從震源產生向四周輻射的彈性波,還是要通過科學家們的分析才能得出最終的結論,以此來激發學生對地震波的探究動機。
二、精心設計任務驅動型教學活動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將學生置于一種特定情境中之外,還需要完成的一個最重要的步驟就是要將“任務驅動型教學法”中的“任務”兩字落實到位,即要精心設計活動的方式,將任務呈現于學生面前,再結合相應的任務情景,觸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任務。
例如:在學習《地球的結構》這一章節時,教師向學生呈現動手的任務——要求高中生們選擇合適的材料,自主組成小組制作一個立體的地球模型圖,并按意指知識確定各圈層的厚度。其中地殼、地幔、地核、巖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氣圈等都必須有所體現。這一任務重點在于考驗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模型形式的任務也考驗了學生的動手和組織能力,一舉兩得。同時也積極響應了新課改中的“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這一要求,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幫助學生塑造了地理思維和空間想象的能力,還有收集、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重視學習效果評價
高中地理教學中,很多課程的開展其實都是圍繞一個中心而來的,比如:山脈、氣候、海洋等,所以教師要進行階段性的總結與歸納,給予學生一定的信心繼續接下來的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可以建立評價和反饋的教學體系,讓學生相互評價或自我評價,教師也可以個別評價或是整體評價,目的就是為了把握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對一段時間以來自己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做一定的了解和修飾。
總結
總之,高中地理學科中的“任務驅動型教學法”是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的產物,它將教師從“純講壇”中解放出來,使得上課的形式豐富多變。學無止盡,在地理學習中課本中的知識只是“皮毛”,學生只有不斷地探索,才會有新的突破和動力。“任務驅動式”可以給予學生持續不斷的興趣,并在任務的驅動之下,可以熟能生巧,靈活運用,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中生的自主學習,發現、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觀念、合作精神以及實踐動手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萊斯利·P·斯特弗、杰里·蓋爾 主編. 教育中的建構主義[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 廖曉青. 任務型教學的反思[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1(11).
(作者單位:山東省新泰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