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試圖分析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外部性問題時如何運用市場手段和非市場的手段來對市場外部性問題進行補救和校正,提出在外部性框架結構下的解決外部性問題的運行機制,使得在產生正外部效應時可以得到相應的補償,在產生負外部效應時會受到相應的制約,從而使得社會福利達到最大化,并最大可能實現福利的公平分配。
關鍵詞:企業;政府;市場;外部性
一、引言
微觀經濟學中,帕累托最優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任何一對物品的邊際替代率同其對任何兩個商品的轉換率相等。當存在外部性時,帕累托最優就不存在了,因為這時企業的私人邊際成本已經不等于社會邊際成本,從全社會的角度看,資源被不合理的分配了。而在非十全十美的市場機制下,靠市場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克服這個缺陷的,而必須要由外界力量予以干預或校正。
二、外部性問題的基本框架
如圖1所示,由于市場并不是萬能的,市場失靈的表現之一就是外部性的存在。外部性的產生在市場條件下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在假設的完全競爭市場的條件下依舊如此,而且靠市場自身的力量是不能克服市場的這個缺陷。
外部性產生的主體是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是自利的,在其決策的過程中會產生外部性問題,或者產生額外的成本或者產生額外的收益,那么此時該如何消除這種外部性,市場手段無法解決,需要借助外力來解決外部性問題。
解決外部性問題的主要力量是政府,庇古對外部性問題解決的主要措施時提出了“庇古稅”,即當企業產生負的外部性時,即當企業生產的邊際成本小于社會的邊際成本時,這時企業需要負擔額外的費用,即通過政府征稅的方式;但是當有正的外部性時,即企業的邊際收益小于社會的收益,此時政府需要鼓勵這種行為不斷進行,因為其可以提高社會福利水平。所以,政府此時可以采取補貼的方式來鼓勵企業繼續這種有利的生產行為,這樣,既激發了企業生產的積極性,又提高了社會福利水平。
解決外部性問題最有效的常規方法之一就是依靠法律手段。科斯認為產權明晰的情況下可以實現有效的資源配置,所以通過立法來定義產權以解決和處理現代社會產生的各類外部性有兩個優點,一是它不受利益集團壓力的影響,而是它可以通過審判過程得到恰當的闡述。所以法律手段是不可缺少手段之一。
此外,還有一些解決手段圖中沒有明確列出,比如社會準則、自愿協商等等也是對外部性補救的有效措施。
在圖1中政府與企業、法律是相互聯系的,同理市場與企業和法律也是相互聯系的,法律與政府和市場也是相互聯系的,企業與政府和市場相互聯系,這在市場經濟中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市場經濟又離不開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他們是相互獨立但又相互依賴、相互聯系共同發展,從而形成一個完善的市場體系。
三、著力構建解決外部性問題的運行機制
如圖2解決外部性問題的運行系統包括兩大部分內容:左半部分針對解決負外部性問題的機制體系;而右半部分針對解決正外部性問題的機制。主要思路是將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區別開來并分別采用不同的機制解決問題。最后將兩者綜合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解決外部性問題的運行體系。
1.整合機制。整合機制的主要功能是協調社會利益,由政府、市場組織、法律等作為整合主體發揮作用對整合對象即負外部性進行社會公共利益上的協調和調整。整合過程具體為:自下而上的整合是建立在社會互動的基礎之上的整合過程,其過程為:在經濟生活中,企業或個體之間形成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產生負的外部性,既可以是單向的也可以是交互的外部性,對彼此、對社會都無利,自下而上的整合就可以通過自愿協商、良心原則逐漸改善外部性的問題;而自上而下的整合過程是政府盡可能的將負外部性信息反饋到整合中心,整合中心可以提出相應的措施,比如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規定產權、利用稅收等手段強制執行。
2.激勵機制。激勵機制主要功能是促進系統內部各主體的行為方式,并激發社會活力,提高社會福利水平。從結構上分析,激勵機制有三個要素組成激勵標準、激勵手段和激勵過程。激勵標準是政府或者相關法律文件中規定的正外部性的價值區間;激勵手段一般可以分為兩種類型:物質和精神上激勵;激勵過程可以如下理解,在正外部性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激勵機制發揮作用主要是通過政府來實施。比如,政府對于產生正外部性的企業予以補貼,從而激發其繼續產生正外部性的活力,促進社會不斷發展,形成良性的循環發展。
3.控制機制。其一是控制負外部性外部性產生的后果,并對整合過程進行控制;其二是控制正外部性激勵機制的合理范圍比促進其有效運行??刂茩C制的最大作用是在外部性問題產生時,通過政府、市場組織、法律等對外部性問題解決系統的有效利用,構建良好的運用環境??刂茩C制包括三個組成部分,即控制手段、控制對象和控制過程??刂剖侄慰梢赃\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道德手段;控制對象就是正、負外部性及其整合和激勵機制;控制過程包括決策環節、實施環節、監控環節。在決策環節中,要為控制的方向和力度做出具體的規定,根據企業、社會現狀制定一系列社會規范或者法律文件。在實施環節上要根據控制標準制定控制手段,嚴格的實施下來。監控環節上要求對下一級的子系統的控制是否到位進行監察,確實做好正、負外部性問題的解決工作。
4.保障機制。保障機制的主要功能是保障上述三個機制的順利實施,形成良性循環的體系。保障機制的保障對象中包括:上述三個機制的順利運行,對整合和激勵機制的保障是該系統順利運行的前提;對于控制機制的保障是整合和激勵機制實施的堅實后盾,對三個機制的共同保障利于該體系實施的連續性、穩定性和有效性。保證機制的保障手段可以歸結為:行政手段和道德手段,兩種手段相互結合,共同促進保障機制的穩健運行。保障過程有收集情況,手段運行實施,反饋結果,改進措施等,充分發揮該機制的作用。
四、結語
雖然外部性理論在不斷發展完善,但是目前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政府干預和市場調節兩種手段的合理分配。如果過度主張運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可能會導致交易成本過高。如果過分強調經濟主體的協商談判,又會使得經濟主體的談判成本過高,有時甚至無法進行,從而使外部性無法解決。因此,政府在什么情況下解決什么樣的外部性以及市場在在什么情況下解決什么樣的外部性以及將兩者相互結合使用是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2.外部性產生時的經濟價值及成本大小的確定問題。比如負外部性產生,會產生大于私人成本的社會成本,但是有的社會成本很難確定,用經濟價值很難估量出來;或者是交易費用的界定不僅包括談判和簽約的費用以及保證合約執行的費用還包括界定和保護產權的費用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確定。
3.非經濟主體產生外部性的問題。我們認為非經濟活動也能對外部產生一定的影響,因而也具有外部性。但是非經濟活動與經濟活動的外部性有何異同以及如何處理和解決非經濟活動的外部性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4.外部性內部化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存在著一些阻力使得外部性非內部化,尤其是政治的非內部化的外部性,典型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為追求經濟增長而對不斷惡化的地區環境熟視無睹。
在外部性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但是伴隨著社會的進步,理論會不斷得到發展完善,越來越適合各國的國情,從而研究這個問題對我國企業、社會的發展產生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金書秦,宋國君,郭美瑜.重評外部性:給予環境保護的視角[J].理論學刊,2010,(8),37-41.
[2]羅士俐.外部性理論價值功能的重塑-從外部性理論遭受質疑和批判談起[J].當代經濟科學,2011,(2).
作者簡介:王春舒(1989- ),女,碩士,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