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寧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互聯網金融模式逐漸發展壯大,并對傳統的金融模式產生巨大沖擊。給商業銀行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需要其深入思考和研究,突破發展瓶頸期。本文在對互聯網金融分析的基礎之上,淺析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具體挑戰,并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字: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挑戰;應對措施
伴隨著云計算技術、大數據以及移動支付的廣泛運用,使互聯網金融變得更加快捷和方便,也在悄然變化中成為支撐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骨干部門。由此給傳統商業銀行帶來了一股市場技術改革新風的同時,更是對傳統商業銀行帶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
一、互聯網金融分析
1.互聯網金融本質分析
互聯網金融作為全新的金融模式,與傳統商業銀行的借貸融資業務不同,也不同于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業務,而是獨具互聯網特色的全新業務模式。縱觀我國目前的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態勢,不難發現,互聯網金融在其初期階段主要是以移動支付為主要的代表,最為大家熟悉的是當下人人必不可少的“支付寶”,可以使人們足不出戶的辦理各種轉賬、提現、消費等事項,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探究其本質仍然屬于金融中介的范疇。
2.互聯網金融主要特征
(1)依托互聯網為載體
互聯網存在的基礎并不一定是金融體系的繁雜與龐大,更多的是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撐。例如將收集而來的客戶信息經過專業的信息化處理,不僅可以全面了解到客戶信息,還可以進行一定的信用判定,解決客戶小額貸款的誠信問題,增加彼此雙方的信賴程度,從而謀求更好的發展。
(2)金融服務趨于長尾化
互聯網金融服務是采取長尾化的發展策略,由點及面的擴大市場規模,逐步深入的方式。在發展初期僅僅是依靠便捷支付取得大眾的信任,由此發現金融市場的商機,并逐步深入到信貸、網絡融資等其他金融業務,在取得客戶認可的同時激發客戶的隱性需求,開創了個性化的商業經營模式。
(3)金融服務高效便利
隨著“第三方支付”的崛起,省去很多支付過程中的麻煩,使人們的支付方式更加便利,對于支付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只需一個電話就有專業人士解答,使支付效率大大提高。由于互聯網金融依托互聯網為載體,因此在對客戶信息準確把握和定位后,形成的客戶信息視圖和評價體系幫助網絡金融體系做出業務決策的同時,也能使網絡金融機構精準把握客服的需求,提供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務。
二、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
1.大量信貸客戶流失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搶占了大量的銀行業務,導致傳統商業銀行出現大量的信貸客戶流失,很多傳統業務也逐漸被互聯網金融侵占。探究其中的原因,正如上文中提到的互聯網金融特點,不僅是利用網絡技術的依托,而且傳統商業銀行的信貸成本遠大于互聯網金融的信貸成本,使得更多的客戶選擇成本較低且方便快捷的互聯網金融機構。
2.第三方支付機構崛起
以阿里金融、京東金融、騰訊金融為代表的新型互聯網金融勢力的不斷擴張,對傳統商業銀行造成了比較大的沖擊和影響。隨處所見的“第三方支付”崛起就是最好的證明。人們從不熟悉到逐漸接受,最終成功進入日常生活。因此對于傳統商業銀行的依賴程度逐漸降低,傳統商業銀行的發展受到沖擊。
3.金融服務模式的顛覆
傳統的商業銀行主要是以柜臺人工服務為主,辦理業務往往需要在銀行大廳排隊叫號,消耗大量的時間。但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則克服了傳統商業銀行的這一缺陷,采用線上的服務模式,24小時隨時溝通與服務的策略,更加方便了客戶的日常業務辦理。而且網絡金融體系是授權辦理,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最大程度上促進了資金的流動。
三、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措施
1.固本強基,先發制人
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帶來新的社會機遇的同時,也開始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我國金融行業的主導機構,商業銀行應當在加強自身實力的基礎上,把握金融行業整體的平衡發展與安全問題,加強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在實踐操作中要注重與互聯網金融的深層合作,要重點防控客戶信用、客戶資源等關鍵性問題,防止在缺乏具體行業監管標準和經驗的情況下,滋生腐敗與市場混亂的局面。
2.強化內控,尋求聯盟
內部控制好與壞關系到商業銀行的未來發展,因此在互聯網金融沖擊如此巨大的基礎上應當強化內控,建立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提高經營管理策略,以謀求良性發展。同時,商業銀行應借力互聯網金融的信息技術,結合自身優勢的同時,推進電子支付手段的優化,打造多渠道、多方式、更便捷的客戶服務,提升客戶體驗。
3.加強金融創新
傳統商業銀行長久為人們信任的原因在于它自身的安全性,在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傳統商業銀行也應該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并與互聯網金融合作,加強金融服務的創新。互聯網金融最容易為人詬病的是網絡支付與授權的安全性問題,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應強強聯合起來,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客戶的信用承諾保障,不斷創新風控的新方法與新思路,通過授信方式變革,提升資金的利用效率與資金的安全性。
4.拓寬渠道,尋求新的增長方式
在互聯網金融時代的背景下,傳統商業銀行應當更加注重對客戶的人性化服務和關懷。首先全面洞察客戶的需求并結合自身優勢,依托大數據時代的支持,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從而提升客戶體驗。再者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安全性與效益型是金融行業發展的基石,金融服務渠道的不斷擴寬可以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從而吸引客戶,提升整體的綜合效益。由此商業銀行可在創新與發展中尋求新的增長點,更好的為客戶服務。
四、結論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雖然開始擠占傳統商業銀行的市場,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并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傳統商業銀行的資金優勢與社會地位是互聯網金融所不能企及的。但是互聯網金融的沖擊恰恰給商業銀行敲醒了改革創新的警鐘,相信商業銀行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與互聯網金融有機結合,定會創造新時代下的共贏局面。
參考文獻:
[1]付衛康.國有商業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模式帶來的挑戰[J].金融經濟,2017.02.037.
[2]倉明,鞠玲玲,孟令杰.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商業銀行效率的影響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6(6):62-65,34.
[3]雷智軍.互聯網金融時代下完善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思考[J].中國商論,2015(3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