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
【內(nèi)容摘要】音樂課幾乎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課程,但要真正上好音樂課,達到預期的效果,就必須要求教師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總結(jié)得失,才能成功。音樂教師是音樂課堂的組成者、管理者,更是引領(lǐng)者,是引導學生們邁入更廣泛音樂世界的師長,由于小學生年齡特點,音樂課堂必須寓音樂、娛樂于一體,給學生創(chuàng)造的空間,這樣才能讓學生喜之、愛之、久之。
【關(guān)鍵詞】課堂紀律 音樂素養(yǎng) 活動形式 活動空間
一、課堂紀律是前提
課堂紀律是音樂課的保證,如何管控好天生活潑且好動的小學生是音樂課堂課題之一。我的想法是要讓學生喜歡我,讓他們盼望上音樂課。起初我嘗試與學生交朋友,幾乎與學生親密無間,一個星期下來,學生上課隨便講話、上課下位等等,不良現(xiàn)象層出不窮,經(jīng)訪談:學生認為我管理不嚴格、張老師好說話、我與張老師是好朋友等等,孩子們幼稚的心理充塞著他們大腦,于是我變得“兇”起來,紀律好了,但學生不動了,活潑勁沒有了,課堂“死氣沉沉”的,教師上課沒味了,學生課上沒趣了。課后我和幾個同學交流、談心、得出結(jié)論:不喜歡教師兇巴巴的,喜歡嚴管理但又“放任”的教師,課堂上逐漸調(diào)整策略。當學生課堂行為不規(guī)范影響他人時我會給予眼神提醒,會給予嚴厲制止,批評,不會滿臉笑容的處理一個經(jīng)常調(diào)皮的學生,說到做到,切忌說了做了,如果這樣給學生的印象就是教師說說而已。賞罰分明對于處理課堂不規(guī)范學生,能起立竿見影的效果,對學生起著引領(lǐng)作用,表揚與批評相結(jié)合,剛?cè)岵嗟靡徽谩?/p>
二、音樂素養(yǎng)是關(guān)鍵
音樂教材是國家根據(jù)音樂課程標準科學編定的,適用于不同年齡不同能力的小學生,具有普及性的特點,但在音樂教學實施過程中,常常就有點偏離軌道,遠離編排初衷了。音樂課程的實施,學校為了了解音樂課程實施的效果,學生掌握的程度,教師教學的質(zhì)量等等,就必然要對該學科考核,最后就形成學校對班級音樂學科考核,教師對學生個體考核,音樂學科中有許多顯性的可以考核的,隱性的不方便考核。例如歌曲獨唱等很好考核,音樂素養(yǎng),音樂鑒賞等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不便考核,那么顯性的考核教師就多教,拼命教,隱性的內(nèi)容就少教,甚至不教,以此類推,最后音樂課就演變成了唱歌課,教師教一句唱一句,課本上的音樂欣賞、學生間的音樂活動,樂理知識的講解就弱化了,變成可有可無了,這樣就大大縮減了音樂課的內(nèi)涵,弱化了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如此這般,小學六年下來學生往往就會唱幾首歌,我覺得是挺傷心悲哀的,耐人深思。“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是每個教育人必須遵循的教育法則。就是說你教會學生唱了這幾首歌,那么其他沒有教的歌呢?沒有教的歌以后會嗎?這不得不引起我們遐想。我覺得:教唱歌曲是顯性的,但如果教唱學生識譜,對于學生來說可是萬能的。有了這個能力還怕其他的千萬首歌曲,老歌新歌還怕老師沒有教過的歌曲不會唱?這樣教出來的學生音樂素養(yǎng),就會從量變到質(zhì)的飛躍,有了識譜這個能力,以后可以說什么歌曲都會唱。
三、活動形式是根本
課后我常常與學生聊天時問學生:你喜歡上音樂課嗎?學生說:喜歡是喜歡,但累死了。大部分孩子提出一節(jié)音樂課下來嗓子難受死了,孩子們簡單的一句話,讓我深思,對啊,音樂課一成不變的教唱模式,練聲、教唱,從課始唱到課尾,能不難受嗎?要想改變這種課堂模式這對我來說不能不說是一次挑戰(zhàn),必須變呆板為多樣。與孩子們的交談中,純真的孩子們給出了我最佳的答案,有的孩子說,希望老師在教學課本知識的同時再教唱一點流行歌曲,有的孩子還希望老師在教學唱歌時,增加點表演環(huán)節(jié),適合喜歡表演的學生上臺,有的希望了解音樂背后的故事、歌曲的旋律等等,總之近二十年的音樂教學,我盡力做到孩子們提出的合理要求,因為那樣的老師才是他們喜愛的。當我問到孩子們平時喜歡什么樣的音樂時,他們回答讓我震驚,有的喜歡輕音樂,有的喜歡民歌,有的喜歡搖滾,有的喜歡鄧麗君,王力宏、李健等等,五花八門,原來每個孩子心中都有各自的一塊音樂小花園,但是這片小花園似乎又與音樂課堂無關(guān)。固然,孩子們的要求,促使我對音樂知識的挖掘,挖掘那些與音樂無關(guān)的人與事,挖掘出音樂背后的歷史故事、愛情傳奇,每每我與孩子們在聽這些故事的同時,孩子們都會全神貫注,淚眼朦朧,不得不令我整理思緒:讓孩子們過多種學習形式,接觸到不一樣的音樂,呈現(xiàn)那樣的音樂課堂,才是孩子們真實的音樂天堂。
四、多給點空間是保障
音樂課堂時常看到這樣的一種情景:老師板著臉,學生也緊繃著臉,端正的坐在座位上,教師在一遍遍的教唱歌曲,學生有氣無力很不情愿學唱,整個課堂沒有一點生機……其實此時此景,睿智的教師是應該洞察,活動的形式太乏味,太呆板,此時教師是活動的主導,學生是被動接收。我一貫認為:課堂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引領(lǐng)者和組織者,如果音樂課堂變成了一個“警察”強制下灌輸性的教學課堂,那樣培養(yǎng)的學生只是一個可憐的小寵物,沒有創(chuàng)造力。其實孩子們應該是天真燦爛的、充滿活力的小小鳥,應該飛翔于藍天之上,孩子們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是老師都難以想象的。
做一名音樂教師不難,而做一名學生喜愛的音樂教師,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孩子們是祖國未來,素質(zhì)教育的重任需要我們承擔,只有做到用心教,多聆聽才能讓孩子們真正喜歡音樂課。
【參考文獻】
[1] 陳曉燕. 基礎教育研究,2017.
[2] 魏建彬. 小學數(shù)學教育,2016.
[3] 傾聽花開的聲音.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世明雙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