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英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腦出血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主要是患者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情況。該病發病較急且病情嚴重,容易因血腫壓迫周圍組織導致患者顱內壓急速上升,并出現頭痛、嘔吐等癥狀,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針對該病除了加強治療之外還需要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措施。今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腦出血急性期患者80例,探討預見性護理在該類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腦出血急性期患者80例,患者經腦出血急性期診斷標準[2]結合CT檢查、核磁共振檢查得以確診。患者及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存在嚴重心肝腎臟器嚴重疾病患者、腦疝癥狀患者、深度昏迷患者。將所有病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為45至78歲,平均年齡為(60.5±3.7)歲,出血量為7到46ml,平均出血量為(32.6±3.2)ml,出血部位中基底節區、丘腦、腦葉、其他等分別有22例、8例、5例、5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為44至77歲,平均年齡為(60.4±3.8)歲,出血量為7到45ml,平均出血量為(32.7±3.3)ml,出血部位中基底節區、丘腦、腦葉、其他等分別有21例、9例、6例、4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中年齡、性別、出血量與出血部位等均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是病情觀察、生命體征監測、住院護理與用藥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預見性護理。①加強溝通 護理人員要與患者親切交流與熱情溝通,告知該病的相關知識,讓患者能夠對腦出血早期癥狀有效識別,并能夠及時的采取措施預防。②運動護理 指導患者進行提肛運動以穩定機體功能,加強對運動幅度的控制,以防劇烈運動或過度勞累。若患者在運動時出現不良反應則立即停止,等血壓、脈搏、心率等穩定后再進行適當的運動。③腹部護理 每日對患者進行2到3次腹部按摩,即將手掌小魚際肌在肚臍附近推拿按摩,提高患者的胃腸蠕動能力與消化吸收能力。④排便護理 確保患者能有充足的睡眠,囑咐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護理人員要在患者早餐后30min內囑咐患者及時排便。⑤并發癥護理 適當抬高床頭以防二次出血;定期為患者翻身或采用氣墊床,以防患者出現壓瘡;囑咐患者多飲水且使用高纖維食物,以防便秘;引導患者自行排尿以防導尿管感染;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防患者肺部感染;對發熱患者進行物理降溫,以防腦疝。
1.3 觀察指標 ①用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交于患者填寫,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護理滿意度越高。②記錄患者的住院時間。③并發癥主要是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壓瘡、便秘、腦疝等。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特應用SPSS20.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數據資料對比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用卡方檢驗,若p<0.05,即證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較高,并發癥發生率與住院時間顯著較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現如今我國腦血管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其中以腦出血較為常見。腦出血發病較急且病情嚴重,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活質量。
雖然我國對腦出血急性期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但患者在長期臥床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嚴重并發癥,因此醫護人員必須做好護理工作。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較高,并發癥發生率與住院時間顯著較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主要是因為預見性護理是現代醫學護理理念的重要內容,它變被動為主動,積極了解患者病情,評估患者病情進展,針對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時的采取預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確保患者能盡早康復[3]。
綜上所述,針對腦出血急性期患者給予預見性護理不僅能夠降低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盡快康復出院,而且還能夠提供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程度,改善護患關系,臨床上推廣應用很有價值。
參考文獻
謝月英. 預見性護理在急性腦出血患者急診急救中的應用[J]. 中國醫藥指南,2017,15(31):269-270.
朱穎利. 預見性護理干預在腦出血急性期中的效果評價[J]. 中國醫藥指南,2018,16(03):210.
張莉. 預見性護理在腦出血急性期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6):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