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瑩瑩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患者在手術前由于擔心手術效果及預后質量,難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與生理上的手術應激反應。所謂應激反應,主要是動物體受到應激源影響而產生的非特異性的緊張狀態,并自主形成的病理生理功能變化。手術應激反應若不及時進行處理,將會對患者的手術效果、麻醉效果與康復質量產生影響,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做好手術室護理干預工作。今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手術室收治的腫瘤患者80例,探討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降低患者應激反應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手術室收治的腫瘤患者80例?;颊呒凹覍倬栽负炇鹬橥鈺?,排除精神異常、意識障礙、存在感染性疾病、心肝腎等功能障礙患者。將所有病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為37至70歲,平均年齡為(47.9±3.6)歲,直腸癌、結腸癌、乳腺癌、其他腫瘤的例數分別為15例、12例、8例與5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為36至71歲,平均年齡為(47.8±3.5)歲,直腸癌、結腸癌、乳腺癌、其他腫瘤的例數分別為16例、11例、9例與4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中年齡、性別、病類等均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即給予術前準備,調整手術室溫濕度,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與面部表情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手術室護理干預。①術前護理 觀看患者病歷,判斷患者生命體征;對焦慮、抑郁患者給予心理疏導;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告知其手術過程、麻醉方式、注意事項等知識,糾正患者對手術或麻醉的錯誤認識;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消除患者的陌生感與恐懼感,提高患者的手術治療信心。②術中護理 將手術室溫濕度分別調節到25℃與40%到60%;主動迎接患者,消除患者的手術室恐懼感;及時疏導患者的消極情緒與心理反應;對患者中心靜脈壓、心電圖、血氧飽和度等進行監測,若有異常則及時處理;注意遮蓋患者,減少非術區暴露身體面積。③術后護理 術后及時告知患者手術效果,對患者皮膚上的消毒液與血跡進行擦拭;將患者送回病房,確保各管路暢通,防止出現擠壓、扭曲或脫落;觀察患者并發癥情況并及時處理。
1.3 觀察指標 ①用Zung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AS、SDS)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臨界值為5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消極情緒越嚴重。②記錄患者護理后的心率、舒張壓、收縮壓等指標。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特應用SPSS20.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數據資料對比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用卡方檢驗,若p<0.05,即證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后的心率、舒張壓、收縮壓、焦慮評分與抑郁評分顯著較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手術對于患者來說屬于一種強烈的刺激源,無論是出于對疼痛的畏懼,對手術效果與預后質量的擔憂,還是礙于經濟負擔,都會對患者的心理與生理上產生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就心理應激上來說,患者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郁、恐懼等情緒,就生理應激上來說,患者主要表現為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呼吸加快、肌肉顫抖、頭痛疲乏等。這些手術應激反應的存在不僅會影響到患者治療的依從性,而且術中不斷提高的兒茶酚胺還會影響到手術麻醉效果。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的心率、舒張壓、收縮壓、焦慮評分與抑郁評分顯著較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主要是因為給予了觀察組患者手術室護理干預。通過為患者提供心理疏導、健康宣教、調節室溫、遮蓋身體、監測生命指標等都能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生理舒適度,繼而降低手術應激反應。綜上所述,對行手術的腫瘤患者給予手術室護理干預不僅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而且還能穩定患者的心率與血壓,降低手術應激反應,改善患者預后效果,臨床上應用很有價值。
參考文獻
李玉蘭. 手術室護理干預對腫瘤手術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J]. 當代醫學,2013,19(15):124-125.
何雯雯,林惠勤. 手術室護理干預對腫瘤手術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研究[J]. 當代醫學,2018,24(12):176-177.
唐海燕. 手術室護理干預對腫瘤手術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10):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