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娟利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前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醫療水平也隨之取得長足發展。粘膜下腫瘤患者、早期消化道癌患者以及消化道息肉患者的傳統治療方式主要以進行剖腹手術為主。然而,當今社會,并不需要進行剖腹手術,只要在內鏡下進行切除就進行治療。內鏡粘膜下切除術(EMR)的創新發展就形成了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ESD具有安全性高、創傷小、不良反應少等獨特優勢,可以有效切除整個大塊病灶,既可以達到和剖腹手術幾乎相同的治療效果,又有效規避了傳統剖腹手術風險。因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院選擇內鏡黏膜下剝離術來治療消化道疾病。本文選擇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實施內鏡粘膜下剝離術治療及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和護理效果,現進行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擇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間來我院住院治療的10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進行研究。其中,80例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年齡:(37~51)歲,平均年齡:(41.5土2.2)歲,原發性疾病:60例早期胃癌、20例腸道腫瘤、20例胃間質瘤。入院之后幾乎所有患者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不安、緊張、焦慮、恐懼等消極情緒。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療方法 100例患者都采用內鏡粘膜下剝離術治療法進行治療。
在術前,了解、掌握患者疾病病情,按患者實際情況制定相應ESD方案。在術中,采用左側臥位、全身麻醉,在為患者插入胃鏡之后再正式開始剝離手術。
1.2.2 護理方法 主要包括術前護理、術中護理、術后護理三個方面。(1)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因為大部分患者對內鏡粘膜下剝離術的基本信息、治療流程以及相關注意事項不夠了解,所以極易產生不安、緊張、焦慮、恐懼等消極情緒,致使在后續治療中,患者配合度不高,醫患關系緊張,不利于ESD的順利施行。所以,在術前,護理人員必須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告知患者ESD的基礎信息、治療流程及相關注意事項,增進患者對手術的對了解程度;向其講訴治療成功案例,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而提升患者治療信心,提高其治療配合度[1]。②檢查護理。在手術之前,告知患者必須配合醫師開展包括心電圖、血常規、血型、血生化、出凝血時間、尿常規在內的項目檢查,并監督其進行。對于凝血功能有障礙患者、重度貧血患者,應首先進行相關治療矯正,第二步才是手術。③生活護理。術前8h不能進食、飲水、抽煙等等,在此期間必須保證患者處于空腹狀態;保證患者術前充足的睡眠;此外,對于施行腸道手術患者,必須在術前進行腸道清潔,主要包括藥物清潔、灌腸清潔兩種方法。(2)術中護理 ①在術中,保證手術醫生和手術護理人員有效配合。在進行麻醉時,要求護理人員協助患者采用左側臥位,便于醫生進行麻醉操作;在麻醉之后,要求護理人員時刻觀察患者基本生命體征變化情況,主要觀察患者心率、呼吸、瞳孔、血壓、血氧飽和度、意識等等;在患者發生不良反應時,立即查明原因、及時做出積極處理。②在術中,以防治患者出血為主要方向。出血是在ESD治療中出現頻率最多的常見并發癥,因而,在術中關注重點應放在防治出血。要求護理人員在血管出血前進行凝固處理,密切注意內鏡下的機體指標及圖像變化情況,若發現不良反應即刻做出處理,并報告手術醫生。(3)術后護理 ①術后(1~2)d,告知患者不能進食;在開始進食時,率先使用流質食物,慢慢遞加飲食量;此外,在飲食過程中注意為患者攝入營養。②在術后,告知患者相關事項,采取措施協助患者防治感染、出血等不良反應,囑咐其家屬注意為患者補充營養;監督患者注意臥床休息,定期進行檢查,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出血、穿孔、嘔吐、黑便、腹脹、腹痛等異?,F象,如有發生及時做出處理[2]。③在出院時,為患者及其家屬詳細闡明相關注意事項、術后恢復方法,并提醒患者定期進行復查。
1.3 評價指標 患者最終治療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進行數據分析,使用()表示計量資料,用t進行檢驗;用檢驗計數資料; 若P<0.05,則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100例患者的手術均順利完成,病灶均完整切除,其中有2例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發生創面出血現象,采用壓迫止血后出血現象停止,其余98例患者均無不良反應癥狀,術后1周后均痊愈出院。
3 討論
近年來內鏡粘膜下剝離術技術愈發精湛,將其應用于消化道疾病患者的治療中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再加上在術前、術中及術后的優質護理,既有利于協助手術醫生成功完成手術,又能有效減小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在此次研究中100例患者在入院之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消極情緒,通過術前溝通護理,成功促使患者化被動治療為主動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有2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創面輕微出血),護理人員及時進行壓迫止血,促使出血有效停止;護理人員對患者飲食的重視,有效避免了因過早進食或者飲食不當造成的術后創面出血或感染等不良反應,同時注意為患者攝入營養也有效促進了患者康復,最終致使患者治療有效率高達100%,不良反應發生率也降低至2%??偠灾瑢如R粘膜下剝離術治療法與優質護理有效結合起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韓延風, 李玉漩. 淺析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在消化道腫瘤治療中應用的新進展[J]. 中國傷殘醫學, 2016, 24(6):69-70.
姜琳, 孫曉濱, 任春蓉,等. 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治療消化道黏膜下腫瘤的護理配合[J]. 現代臨床醫學, 2017, 43(4):3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