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澤菲 陳秋雨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2
高齡患者患股骨頸骨折和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對患者自身有一定的不良影響,針對特殊性,在臨床研究中要從實際情況入手,做好病癥分析工作,及時采取合適的方式進行干預和治療。手術階段的護理指導是重點,在整個分析中要明確注意事項,做好后續護理指導工作,提升優勢。圍手術期針對性護理的優勢突出,為了分析高齡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圍手術期護理方式和效果,選擇近一年我院收治的84例高齡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結合護理方式差異分為甲組和乙組,分別采用的是常規性護理和圍手術期針對性護理,護理后對效果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近一年我院收治的84例高齡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結合護理方式差異分為甲組和乙組,分別采用的是常規性護理和圍手術期針對性護理,護理后對效果分。兩組分別是42例患者,甲組中男女比例為2:1,年齡區間在60-76歲,平均年齡(67.6±0.2)歲。乙組男女比例為3:1,年齡區間在61-74歲,平均年齡(67.5±0.1)歲,兩組患者資料分析后差異不明顯(p>0.05)。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甲組采用的是常規性護理方式,按照護理要求進行。乙組采用的是針對性護理方式,如下:(1)心理護理。在本次研究中需要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指導,給予必要的幫助和鼓勵。由于患者生活受到影響,心理護理后能減少心理壓力,讓患者主動接受日常護理,提升優勢。針對手術階段存在的各種問題,在后續護理干預的階段要結合實際情況向患者接受相關材料類型,提升依從性[1]。(2)健康評估。對于老年患者而言,健康評估是重點,部分患者手術耐受性比較差,進行健康評估后進行綜合性護理指導。根據實際護理要求可知,在整個分析階段要對血糖進行控制,對于有肺氣腫的患者,鼓勵進行上身運動,避免出現感染的現象[2]。(3)提供營養支持。營養支持是個重要的過程,需要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改善全身身體情況。對于電解質紊亂的現象,必要的情況下給予低流量吸氧,術前進行抗生素滴注。(4)康復鍛煉。適當的康復鍛煉是重點,為了避免出現股骨頭脫位的情況,要進行適當的伸展運動。為術后進行牽引治療,避免出現過度內收的情況。
1.3 評價指標 顯效:患者不存在異常現象,病情恢復。有效:整體效果明顯,生活質量提升。無效:整體效果不突出,恢復效果不明顯。總有效率指的是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實驗使用SPSS21.0軟件包,對計量資料使用T值計算,計數資料使用計算,當P<0.05.視為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進行分析,乙組和甲組的有效人數分別為是39例和31例,總有效率分別是92.8%和73.8%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分析 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分析,乙組和甲組出現異常反應的患者分別是2例和7例,不良反應率分別是4.7%和16.7%,乙組的不良反應率低于甲組,對比后差異明顯(p<0.05)
3 討論
高齡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對患者自身有一定的影響,患者年齡比較大,容易受到影響。在整個手術干預的階段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做好病癥分析工作,及時采取合適的護理方式,減少不良影響[3]。針對性護理指導是個重要的過程,以患者為中心,在護理階段按照流程實施。在后續護理階段功能性鍛煉是關鍵,為了避免出現康復護理不到位或者異常等情況,需要進行適當的肌肉訓練和關節訓練。出院后的指導也是重點,要讓患者掌握護理的注意事項,在整個鍛煉過程中遵循個體化原則,告知患者手術復查時間,進行功能性檢查,家屬也及時陪伴,滿足患者要求,提升自身治療效果,盡快恢復[4]。乙組和甲組的有效人數分別為是39例和31例,總有效率分別是92.8%和73.8%。乙組和甲組出現異常反應的患者分別是2例和7例,不良反應率分別是4.7%和16.7%,乙組的不良反應率低于甲組。說明對高齡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方式,效果明顯[5]。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指導在高齡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中有重要的作用,能讓患者盡快恢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吳桂清,何小玲,沈海凌.高齡股骨頸骨折45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福建醫藥雜志,2015,37(03):167-169.
徐俊.高齡不穩定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01):68-70.
葛多娟.16例高齡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全科醫學,2011,9(12):1989-1990.
李新姣.高齡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圍手術期護理及康復[J].中醫正骨,2005(01):61.
張錦玉.高齡股骨頸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圍手術期的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04(0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