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穎
【中圖分類號】R428.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1 病歷簡介紹
患者系絕經后女性,79歲,G5P5,因“檢查發現盆腔腫物3年,腹脹腹痛1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3年前因便秘于我院檢查。行彩超發現盆腔囊性占位,大小5.5x3.2x5.1cm,進一步行CT檢查提示雙側附件區囊性占位,考慮卵巢腫瘤可能性大,但患者未予重視,未在我院進行治療。患者1年前開始無明顯增大,尿量較前減少,大便困難,多于開塞露后方能排便。下肢明顯水腫,行走困難,不能平臥,近一周無法獨立下床活動。為進一步治療來我院。患者患病以來精神差,睡眠差,便秘,尿量少。5年前行白內障手術。T:36.5℃,P:81次/分,R:22次,Bp:131/86mmHg。雙肺呼吸音粗,雙下肺可聞濕羅音。腹圍116cm。腹部包塊充滿整個腹腔,高至劍突,質中。雙下肢腫脹。
1.2 診斷:盆腔巨大包塊代診:卵巢惡性腫瘤?高血壓 慢性肺部感染
1.3 擬定手術:予8月24日行全麻下剖腹探查術
2 手術經過:
剖腹探查術 患者早晨8:50于平車送入手術室,進行雙人消毒后10:20手術開始,手術于下午15點58分結束。術中見大量粘稠狀液體,巨大包塊大小約30cm,腹腔內可見腫瘤廣泛種植轉移。患者術中行盆腔巨大包塊切除術,子宮及雙附件切除術,闌尾及大網膜切除術,腸粘連松解術,輸尿管松解術。輸液2500ml,尿量700ml,失血600ml,輸入3u紅細胞懸液。麻醉復蘇后與16:35轉入ICU。
3 護理要點:
3.1 術前訪視 由于患者年齡特殊,病情復雜,特安排專人訪視,在手術前一天,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手術通知單上的內容,以面對面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訪視,并且訪視材料準備充分,及攜帶訪視記錄單。[1]提前到病房了解患者病情,采用照片及圖畫等方式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術前教育,用護理評估工具對患者進行術前評估采,提出主要護理診斷:①營養失調(高于機體需要量)②氣體交換受損③活動無耐力④有壓瘡的危險⑤跌倒的危險。訪視護士與運送人員準備好運送物質,病房護士提前準備推床及氧氣枕、攜帶式心電監護儀與急救物資,防止運送途中發生意外。
3.2 立即建立多個通道 患者入室后,建立第一通道左手手背置入18G留置針,右手手臂置于16G留置針;評估其外周循環極差,雙下肢重度水腫,上肢手背及手臂血管不充盈,巡回護士立即協助麻醉醫師行右側頸部中心靜脈置管并貼以標識;便于患者快速進行補液和輸血,利于區分麻醉醫師給藥和輸液。
3.3 改善有效通氣,減少心臟負荷 洗手護士給予患者頭高足低位,減輕患者心臟負荷,利于患者有效通氣,將氧氣枕立即更換為面罩吸氧;患者氧飽和度從90%改善到100%。巡回護士協助麻醉醫生氣管插管。手術開始氣腹穿刺成功后,調整體位頭部比腳部低15°[2],巡回護士在手術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氧飽和度。
3.4 防止壓瘡與跌倒 患者年齡較大,皮膚情況極差,盆腔包塊巨大,活動能力受限,再加上與患者溝通交困難 巡回護士立即通過采用護理工具(摩爾斯跌跌倒評分、諾特壓瘡評分)提示患者為壓瘡跌倒高危類型并填寫于評估表中;多人協助將手術單平整墊于患者背部及臀部;巡回與洗手護士安置其腹腔鏡體位后采用硅膠體位墊,置于患者臀部 踝關節處,頸部,腰部,及手臂的部位防止壓瘡發生。給予約束帶置于手臂和雙腿,預防跌倒。術后立即給予患者約束并協助轉運;術后專人訪視,觀察病人皮膚是否出現壓紅,衣服是否干燥平整,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協助患者翻身,及時更換床單衣褲。
3.5 預防腹腔壓力驟減并發癥 患者盆腔包塊巨大,上達劍突下,雙側達腋中線,實際體積17kg,盆腔內壓力巨大壓迫膈肌,累及于心臟、肺部及膀胱等臟器;實質為粘液性交界性囊腺瘤;盆腔內充滿粘液性液體。為防止引流液體及取出盆腔腫物時,腹腔內壓力驟減,術前提前測量患者腹圍及體重,了解麻醉評估風險;術中體位不宜頭低足高;巡回護士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配合麻醉給予控制血壓及心率等藥物;抽取囊液時,采用兩套負壓引流裝置交替引流,監督操作醫生控制引流速度,防止發生腹壓驟減,大量血壓流入腹腔導致大腦缺血休克,而各內臟血管擴張大腦缺血而引起大出血。術后回訪人員記錄24h腹腔引流量,觀察其性質,幫助至于頭高腳低體位,鼓勵患者活動翻身,利于腹腔引流.
3.6 防止低體溫發生 患者眼瞼內陷,肢端溫度較低,外周循環極差,總白蛋白32.9g/l,營養狀況極差,盆腔的長時間暴露,以及大量液體輸入和多次盆腔沖洗,加大了發生低體溫的機率。因此術中采用了輸液加溫器,以及充氣式保溫毯置于患者胸部以上并遮蓋肩頸部[3]巡回護士在手術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情況及肢端溫度,及時更換溫度過低的盆腔沖洗液。術后立即給予被子保暖
3.7 防止電解質紊 患者術中需要大量沖洗液沖洗盆腔,減少癌癥種植;術中出血較多需要大量補液,維持循環。術中輸入液體共計2500ml,其中晶體1500ml、膠體1000ml;沖洗液共計19700ml,其中10%GS14500ml,0.9%NS5200ml。為防止發生水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巡回護士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詳細并及時記錄出入量[4],控制輸液速度,觀察尿量。必要時提醒麻醉醫師給予利尿劑。
4 總結
此次手術風險極大,患者病情罕見,患者年近80,手術持續5個小時,經過我們手術室護理人員全力的協助,手術順利完成,術中患者病情穩定,未出現并發癥及意外發生。通過手術室護理人員術前訪視的及時評估與診斷,術中預防性護理措施,術后專人每日回訪直至患者出院,嚴密監測病人病情,積極給予患者及家屬健康教育,協助患者翻身活動。患者于術后三周順利出院,入院及手術后無壓瘡跌倒發生,生命體征穩定,未發生開腹術后并發癥等良反應。
參考文獻
張悅1夏玲2姜云2 外科手術中低體溫的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2.(9)
曾鳳艷1,李春艷1,李宏偉1,王群2,龐湃2肝硬化腹腔積液患者電解質紊亂的護理{j} 現代護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