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淑芬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隨著我國社會水平的發展,護理已經由原來的確保患者的基本生化指標正常,到現在的“以人為本”的轉變。護理要求越來越個性化、專業化,需要針對患者自身的情況進行個性化的護理,介入護理應運而生,并不斷得到發展。介入護理雖然出現時間短,但是發展十分迅速,通過患者個體的特點將科學的護理方法結合起來,為每一位患者都能提供最有效的護理服務。在腦血管介入治療日漸完善的現在,介入護理可以保障患者的精神層面以及生理層面減少痛苦[1]。針對我院護在腦血管介入護理治療中的效果,進行了有關的研究,具體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進行腦血管介入治療的患者,共40例。納入標準為,經影像學診斷為腦血管疾病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對于有精神病史或不能配合問卷調查的患者進行了排除。根據隨機數表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平均年齡50.31歲,對照組的平均年齡為50.4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情上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可以進行比較。
1.2 護理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對實驗組患者采取介入護理的方式,具體護理步驟如下:(1)采取信息。首先患者入院之前要詳細的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例如患者的身體情況、生存質量、既往病史、生活習慣等,必要時需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從而制定患者個人的護理方式和原則。(2)心理護理。從心里護理的角度來說,患者進行手術前有較大的心理壓力,需要護理人員發現以及疏解。護理人員要多傾聽患者的想法,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同時還不能忽視家屬的想法,要讓家屬做到幫助患者一同樹立治療的信心,共同消除焦慮情緒。(3)術中護理。手術過程中患者需要在護理人員的陪同下一起進入手術室,并且需要護理人員協助患者調整到舒服的體位,便于醫生操作。同時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協助醫生,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監控以及干預。在手術過程中一旦出現瞳孔散大或意識模糊的情況,需要立刻停止手術,并進行有關處理后再根據患者的狀況決定是否繼續手術。(4)并發癥的護理。對于出現腦血管痙攣的患者,需要加強患者的瞳孔檢查以及確定患者的意識是否清醒。對于存在腦灌注綜合癥的患者,由于血管高度狹窄,長期以往出現了補償。再介入治療后,大量的血液流入原先缺血的位置,可能會導致腦灌注綜合癥的發生。手術之前就要對患者進行腦血管的檢查,手術之后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是否存在嘔吐、昏迷、瞻望等現象,一旦出現需要及時告知醫生進行有關處理。最后,患者可能伴有下肢靜脈血栓,由于在治療之后會對手術一側的肢體采取制動的措施,對于患者來說會有十分不良的影響,導致患者出現血栓,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肺栓塞。因此對于這一類患者,護理人員就要定時觀察患者皮膚溫度以及顏色,對于足背動脈的情況和顏色進行記錄和比較,一旦出現異常需要對手術包扎位置進行調整,并與醫生商議后進行有關的處理。
1.3 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腦血管介入手術的療效,分為有效和無效兩方面。有效為手術后,患者病情得到明顯的好轉,無效為手術后患者的身體狀況無明顯好轉甚至更糟糕。同時對護理滿意度也進行了評分,分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錄入數據后,用SPSS 21.0進行統計學分析,對總有效率以及滿意度等進行卡方檢驗,定義P<0.05時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從上述兩表的數據結果分析來看,實驗組的有效率要高于對照組,有85%的患者在治療后得到了好轉,而對照組患者只有55%的患者好轉。而從滿意度上來看,實驗組有28人表示滿意,2人表示一般,滿意率達到了100%。而對照組的患者有10人表示滿意,7人表示一半,滿意率達到了85%。且P均<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腦血管疾病目前以老年人多為常見,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腦血管疾病發病的癥狀不明顯,有明顯裝置的時候已經進入了較為嚴重的狀態,如果治療不及時將會危及生命。同時,腦血管疾病如果治療的效果不好,會導致病情反復或者加重,因此如何妥善的治療腦血管疾病一直是一個比較熱門的問題。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介入治療的水平也在不斷的上升。對于腦血管介入術的使用可以明顯的改善患者的血運不暢,達到擴張血管的作用。同時計算機的控制可以達到較高的治療準確性,具有微創、精準的特點,相比于傳統的藥物治療更佳迅速和便捷,減少了疾病的復發率[2]。
介入護理是在充分了解每一個患者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治療的方法。充分的體現了護理當中以患者為重的護理思想。腦血管介入術由于其技術要求高,因此對于術后和術中的護理要求也比較高[3]。相比于傳統的護理,介入護理的護理人員在工作時需要與腦血管的介入治療相配合,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以及心理狀態,必要時給予心理疏導。焦慮的情緒不利于血液的流動,會影響患者的依從性以及治療效果,所以介入護理更多的是一種心里護理,讓患者更佳積極的參與到治療中來,是介入護理的最終目的。
通過本次實驗發現,在腦血管介入治療時使用介入護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療積極度,提升手術的有效性,增加患者的滿意度,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任婷婷.介入護理對腦血管介入治療效果與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30):69-71.
馬梅林.介入護理在腦血管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7,49(07):884-885
李潔.介入護理在腦血管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7,34(06):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