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鵬飛
【中圖分類號】R5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高血壓是一種臨床常見病,主要是由于體循環動脈壓增加所致,以原發性高血壓為主。在中醫領域中肝陽上亢型是高血壓最常見的一種癥型,該病的發生與患者年齡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高血壓患者多伴有腦組織、腎臟、心臟、血管等臟器的損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較大威脅,且生活質量明顯降低[1-2]。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為了分析天麻鉤藤湯加減應用在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治療中的效果,特隨機選定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患者130例研究,進行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本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對象:隨機選定本院收治的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患者130例,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為研究時段,遵循隨機數字表法的分組原則,分觀察組、對照組,每組樣本容量65例。觀察組女性29例,男性36例,年齡界限在46-80歲,平均年齡為(63.06±9.26)歲;病程在2-10年,平均病程為(6.25±2.26)年。對照組女性30例,男性35例,年齡界限在48-79歲,平均年齡為(63.27±9.14)歲;病程在3-10年,平均病程為(6.05±2.14)年。兩組基線資料相比,P>0.05,不具統計學差異,可比較。診斷標準:均滿足《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均存在舌質紅、脈強、急躁易怒、頭痛、眩暈耳鳴、面赤等癥狀。納入標準:①滿足上述診斷標準者。②病情穩定者。③自愿參加本次試驗者。排除標準:①研究前接受過其他降壓治療的。②肝、腎功能不健全的。③存在藥物過敏史的。④合并其他器質性疾病的。⑤合并心衰、腫瘤者。⑥臨床資料不完整者。⑦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⑧存在精神障礙、溝通障礙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予以吲達帕胺(國藥準字H19993532;生產企業:河南天方華中藥業有限公司;規格:2.5 mg*),口服,每次2.5mg,每日1次;予以厄貝沙坦(國藥準字J20130049;生產企業:賽諾菲制藥有限公司;規格:0.15 g),口服,每次0.15g,每日1次,療程2個月。
1.2.2 觀察組:常規西醫治療方法與對照組一致,予以天麻鉤藤湯(藥物劑量隨癥加減):予以懷牛膝15g、桑寄生15g、黃芩15g、山梔子10g、石決明15g、夜交藤15g、益母草10g、鉤藤15g、天麻15g。心煩易怒、口苦面赤、肝火旺盛者:予以夏枯草、龍膽草。伴眩暈者:加牡蠣、羚羊角。伴陰虛者:加何首烏、枸杞子、生地。每日一劑,水煎服,分2次服用,療程2個月。
1.3 觀察指標
1.3.1 血壓:包括所有研究對象治療前后的DBP(舒張壓)、SBP(收縮壓)。
1.3.2 EF-1、NO:包括所有研究對象治療前后EF-1(血管內皮素-1)、NO(一氧化氮)。
1.3.3 臨床療效:顯效:DBP下降20mmHg以上,且基本恢復正常。有效:DBP下降10mmHg以上,19mmHg以下,血壓明顯降低。無效:DBP下降9mmHg以下,血壓變化不明顯。前兩者之和,除以總例數,即為總有效率[3-4]。
1.3.4 不良反應:統計并計算所有研究對象治療期間腳踝部水腫、惡心嘔吐、面部潮紅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24.0軟件統計,計量資料(血壓、EF-1、NO),用 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臨床療效、不良反應),以n/%表示,行 檢驗,P<0.05,具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血壓變化情況對比 DBP、SBP:兩組治療前不具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顯著較對照組的低,P<0.05,具統計學差異
2.2 兩組EF-1、NO變化情況對比 EF-1、NO:兩組治療前不具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EF-1顯著較對照組的低,NO顯著較對照組的高,P<0.05,具統計學差異,見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臨床總有效率:觀察組的顯著較對照組的高,兩組分別是96.92%、80.00%,P<0.05,具統計學差異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不良反應發生率:兩組分別是3.08%、4.62%,不具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的不斷變化,高血壓的發生率有了明顯增加的跡象,且發病人群有年輕化趨勢,給家庭以及社會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5]。高血壓屬于中醫領域“眩暈”等范疇,中醫認為該病主要是由于情志不暢、飲食不節、勞累過度、體虛偏盛導致患者機體陰陽失衡、氣血失調、氣機升降失常、風火內生、痰淤交結,進而引發高血壓[6]。肝陽上亢是高血壓最常見的一種證型,患者主要表現為舌紅苔黃、肢體麻木、耳鳴、口干苦、失眠多夢、急躁易怒、頭目脹痛、眩暈等,治療主要以平肝潛陽、滋補肝腎為治則[7]。
天麻鉤藤湯中的天麻具有平抑肝陽、平息肝風的作用,鉤藤具有清解肝火、息風止痙的作用,桑寄生具有滋養肝腎的功效,黃芩以及石決明均具有顯著的清肝熱作用,益母草可起到養血活血的功效,牛膝具有陰血下行作用,夜交藤養精氣、固腎本,梔子具有清熱、去火的作用,諸藥聯合,協同作用,可發揮獨特的引血下行、平肝潛陽、清火熄風作用,且中藥性味溫和,不會給機體造成明顯的毒副作用。本文研究示:觀察組治療后DBP、SBP、EF-1顯著低于對照組的,治療后NO以及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具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不具統計學差異,P>0.05。在高德南[8]研究中,總有效率試驗組(天麻鉤藤湯加減)、對照組(常規西醫治療)的分別是96.67%、83.33%,試驗組的顯著較高,P<0.05,與本文研究結果不謀而合,證實了天麻鉤藤湯加減在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治療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可作為該病首選的治療方法,在臨床中借鑒、參考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患者采納天麻鉤藤湯加減治療,有效改善了患者血管內皮功能,血壓明顯下降,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安全性更高,臨床值得信賴并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趙愛英, 姜布平. 天麻鉤藤湯加減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78例[J]. 陜西中醫, 2015, 36(4):425-427.
胡銳德. 天麻鉤藤湯加減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療效分析[J]. 內蒙古中醫藥, 2014, 33(8):24-24.
楊志富, 李梓. 天麻鉤藤湯化裁治療肝陽上亢型原發性高血壓的臨床研究[J]. 現代實用醫學, 2016, 28(2):197-199.
楊玉玲. 天麻鉤藤湯治療肝陽上亢型原發性高血壓的效果研究[J]. 當代醫藥論叢, 2017, 15(17):180-181.
王冬毅, 丁慶學. 天麻鉤藤湯加減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患者的臨床療效研究[J]. 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5.6(21):74-75.
韓鈺疇. 天麻鉤藤湯加減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的臨床療效[J]. 基層醫學論壇, 2016, 20(19):2683-2684.
覃洲煥. 天麻鉤藤湯加減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的臨床分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53):10623-10624.
高德南. 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應用天麻鉤藤湯加減治療的療效[J]. 中國處方藥, 2017, 15(8):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