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魯民
【中圖分類號】R251.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5月-2018 年1月建立信息化平臺的科研人才績效評估體系后的100例人員為研究組,未建立信息化平臺前的100例人員為對照組,統計分析兩組人員對醫院工作的滿意度,以及實行新的績效體系后的醫療質量。
1.2 方法 研究談論醫院現行的科研人員的績效評估體系中存在的各項問題,根據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法。
1.2.1 確定專家小組。根據研究的內容,選擇在科學研究、人才管理、績效考核等方面具有一定研究的專家,醫護人員,對實驗進行分析,并通過對數據的研究得出結果。
1.2 初步績效評估體系。采用對文獻資料進行分析的方法進行優選。參考各類文獻中關于科研人才績效的評分標準,結合醫院現有的科研人才績效評估方法和各科室人才科研情況,來建立科研人才評價的指標,包括:科研能力指標、科研產出指標、所在科研平臺指標,并這針對這些治療形成專家咨詢問卷。
1.3 進行兩次問卷調查。第一個調查問卷是根據指標及權重初步擬定的評價指標體系來進行設計的。根據科研人員對醫院各項設備、服務、科研的時間與人手、對工作成果所給予的績效等的滿意程度,推算出科研人才的滿意度,進行分析討論,進而達到試驗的預期成果。第二個調查問卷是對實行新體系前后醫院的醫療質量進行對比,得出運用新體系的變化[1]。
1.4 邏輯驗證 。用一致性檢驗對問卷的各項內容以及評分細則是否符合邏輯進行驗證。
1.3 觀察指標
1.3.1 比較實施信息化平臺的科研人才績效評估體系后醫院科研人員的對于醫院績效的滿意度,主要為100-90分為滿意、90-70為基本滿意、70分以下為不滿意。
1.3.2 對實施信息化績效評估體系后醫院醫療質量的改善情況進行評分,評分內容為醫療技術、資源配置、工作效率、運行機制等。
1.4統計學方法 檢測數據用SPSS18.0分析,用()表示,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人員對績效的滿意度
對實行信息化績效評估體系的研究組以及沒有實行新的評估體系的對照組兩組滿意度對比,研究組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
2.2 實施信息化績效評估體系后醫院醫療質量評分
通過調查分析發現,實施信息化績效評估體系可以有效改善醫院醫療質量(P<0.05)
3 討論
對醫院的科研人員的績效評估體系采用全新的信息化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醫院科研人員的創造力以及提高醫院的整體實力。
3.1 以培養科研人才為目標的人才績效評價體系。人們對醫院科研績效的研究以及制定多針對于醫學科研績效評估,研究的對象基本上為醫院、學科、項目,側重于整體分析。沒有把研究方向想信息化方面轉動[2]。本文所建立的信息化科研人才績效評估體系可以發現科研人員在進行研究時存在的問題以及優勢,并借此信息將科研人才在科研方面的各項信息清晰系統表示出來,進而可以制定出適合科研人員發展的體系以及對他們應給予那些幫助,進而促進科研的進步以及醫院的發展。因此在全院實行信息化的科研人才績效評估體系可以及時準確的將相關信息反饋給科研人才,使他們根據相關信息對自己以及他人作出調整進而促進發展。此外醫院實行相關體系一方面可制定激勵政策,對研究工作進程快、效果好的的科研人才進行課題經費獎勵,提高人們對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對科研人才的分析,掌握其優勢以及劣勢,根據其特點進行合理的工作分配,使科研工作進行的更加順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達到資源的優化利用。
3.2 趨于完善的個人科研評價體系。在建立科研人才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所在科研平臺指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內容。根據現有的資料可知,社會上對與科研平臺的看法有兩種,一種是認為良好的科研平臺應是科研人才績效的優勢所在,因為科研人員所處的平臺可以作為發展的基礎以及促進前進的動力另一種則是認為科研人員所處的平臺若水平較高,對科研人才本身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往往會制約科研人才的發展,影響了科研人才的績效。本研究認為良好的科研平臺應該成為科研人員的推動力[3]。因為科研平臺是每位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所創造的成果,所以其應為績效加分。
綜上所述,基于信息化平臺的科研人才績效評估體系的構建和應用對醫院的治療的水平的進步有明顯的幫助,可以促進醫院整體水平的進步。
參考文獻
胡紅濮, 劉碩, 陳荃,等. 人口健康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 中國衛生政策研究, 2016, 9(12):6-11.
陳豪, 張萬昌, 鄧財,等. 基于WEBGIS的地震空間減災信息化平臺建設研究[J]. 災害學, 2016, 31(4):139-144.
董瑋, 王世勇. 基于TOPCARES-CDIO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之評估[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4):16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