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婧,吳淑如
(惠州中心人民醫院,廣東 惠州 516000)
近視性弱視是臨床上較為少見的眼科疾病。此病患者多為兒童。近年來,隨著各種電子設備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也出現了兒童視力水平下降的嚴重問題。近視性弱視患兒的臨床表現為視力水平明顯下降。屈光不足是引起近視性弱視的主要原因[1-2]。臨床上對近視性弱視患兒主要是采用閃爍紅光療法+近距離功能訓練綜合方案進行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本次研究主要對比用短小遮蓋法+閃爍紅光療法+近距離功能訓練綜合方案與完全遮蓋法+閃爍紅光療法+近距離功能訓練綜合方案治療近視性弱視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間惠州中心人民醫院收治的102例近視性弱視患兒。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3]:1)患兒的病情經檢查后,均被確診為近視性弱視。2)患兒家長對本次研究的治療方案均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了參與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是[4-5]:1)患有其他眼部疾病的患兒。2)合并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3)合并有血管性疾病的患兒。4)無法配合完成本次治療的患兒。在這102例患兒中,輕度近視性弱視患兒有35例,中度近視性弱視患兒有59例,重度近視性弱視患兒有8例。將這102例患兒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51例患兒中,有男性27例,女性24例;其年齡為4~14歲,平均年齡為(8.26±1.23)歲;其中單眼近視性弱視患兒有26例,雙眼近視性弱視患兒有25例。在觀察組的51例患兒中,有男性28例,女性23例;其年齡為4~13歲,平均年齡為(8.14±1.08)歲;其中單眼近視性弱視患兒有25例,雙眼近視性弱視患兒有26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兩組患兒均使用閃爍紅光療法+近距離功能訓練方案進行治療,方法是:1)用SJ100雙目多功能弱視矯治儀(由廣州市視加醫療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為粵食藥監械(準)字2009第2260055號)對患兒進行治療,進行治療的時間為每次8min。2)采用描畫的方式對患兒進行近距離功能訓練,每天1次,每次治療10min。在此基礎上,為對照組患兒增加完全遮蓋法進行治療,方法是:用2∶1遮蓋法對患兒的健側眼睛進行遮蓋,在遮蓋2天后打開1天,每天遮蓋2~4h。對患兒進行遮蓋的時間盡可能地與對其進行近距離功能訓練的時間相結合。為觀察組患兒增加短小遮蓋法進行治療,方法是:為單眼弱視的患兒遮蓋健側眼睛;為雙眼弱視的患兒,交替遮蓋雙眼;對雙眼視力差超過2行的患兒,要先遮蓋其視力較好的眼睛,在其雙眼視力差消除后,再對其進行交替遮蓋。每天遮蓋2~4h。對患兒進行遮蓋的時間盡可能地與對其進行近距離功能訓練的時間相結合。
觀察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及其球鏡屈光度、柱鏡屈光度和等效球鏡屈光度。1)將患兒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⑴顯效:經過治療,患兒的矯正視力恢復到5.0或5.0以上。⑵有效:經過治療,患兒的矯正視力與治療前相比提高2行或2行以上。⑶無效:經過治療,患兒的視力與治療前相比無明顯變化[6-7]。2)進行治療前后,為患兒測量球鏡屈光度、柱鏡屈光度和等效球鏡屈光度。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17.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與對照組患兒相比,觀察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的比較[n(%)]
經過治療,與對照組患兒相比,觀察組患兒的球鏡屈光度、柱鏡屈光度和等效球鏡屈光度的改善程度均更高,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球鏡屈光度、柱鏡屈光度和等效球鏡屈光度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兒球鏡屈光度、柱鏡屈光度和等效球鏡屈光度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球鏡 柱鏡 等效球鏡對照組 51 -4.86±3.36 -1.76±1.08 -5.83±4.02觀察組 51 -5.58±4.03 -2.03±1.20 -6.38±4.06 t值 4.562 4.569 4.878 P值 <0.05 <0.05 <0.05
臨床上對近視性弱視患兒主要是采用遮蓋法+閃爍紅光療法+近距離功能訓練綜合方案進行治療。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經過治療,與對照組患兒相比,觀察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及其球鏡屈光度、柱鏡屈光度、等效球鏡屈光度的改善程度均更高。此研究結果與薄春民[8]的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與使用完全遮蓋法+閃爍紅光療法+近距離功能訓練綜合方案相比,為近視性弱視患兒使用短小遮蓋法+閃爍紅光療法+近距離功能訓練綜合方案進行治療的效果更為理想,可明顯提高其視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