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安林,彭吉國,張 倩,張煇悅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20醫院手術室,四川 綿陽 621000)
小兒的安全意識不強,在生活中若接觸各種工具和危險物件,較易發生手外傷[1]。由于手外傷患兒正處于生長發育期,故在對其進行治療時的技術要求較高。另外,因小兒的心理不成熟,在對其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不能耐受任何不適。因此,為接受手術治療的手外傷患兒選擇安全、高效的麻醉方案就成為了兒科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對接受手術治療的單側手外傷患兒實施靜脈全身麻醉聯合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20醫院收治的64例單側手外傷患兒。在這64例患兒中,有男性34例,女性30例;其ASA(美國麻醉師協會)分級為 I~Ⅱ級;其年齡為1~8歲;其體重為9~28 kg。將這64例患兒隨機平均分為A組和B組。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對兩組患兒均進行手術治療。術前,對A組患兒進行全身麻醉,方法是:1)用1mg/kg的氯胺酮和0.1mg/kg的咪達唑侖對患兒進行靜脈注射。2)待患兒安靜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即開始對其進行手術。3)在對患兒進行手術的過程中,其若出現體動或呻吟等情況時,需立即為其加用0.5mg/kg的氯胺酮。對B組患兒進行全身麻醉聯合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方法是:1)用1mg/kg氯胺酮和0.1mg/kg的咪達唑侖對患兒進行靜脈注射。2)待患兒安靜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采用一針法對其進行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當進針時出現突破感或觸及椎板時將針頭稍向后退,在回抽無血液及腦脊液后,為其注入0.5ml/kg濃度為0.25%的鹽酸羅哌卡因。3)在對患兒進行手術的過程中,若其出現體動或呻吟等情況時,需立即為其追加0.5mg/kg的氯胺酮。
觀察兩組患兒氯胺酮的總用量、術畢至麻醉蘇醒的時間及其并發癥(包括躁動、惡心、嘔吐等)的發生率。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IBM SPSS Statistics 20.0.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量資料經正態性檢驗,非正態分布的資料以Median(P25-P75)形式記錄,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A 組患兒氯胺酮的平均總用量為30mg ,其術畢至麻醉蘇醒的平均時間為5h,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1.25%(其中有6例患兒出現躁動的癥狀,有4例患兒出現惡心、嘔吐的癥狀)。B組患兒氯胺酮的平均總用量為16.65mg ,其術畢至麻醉蘇醒的平均時間為2h,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9.37%(其中有2例患兒出現躁動的癥狀,有2例患兒出現惡心、嘔吐的癥狀)。與A 組患兒相比,B 組患兒氯胺酮的總用量更少,其術畢至麻醉蘇醒的時間更短,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氯胺酮的用量、術畢至麻醉麻醉蘇醒的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小兒的安全意識尚未建立或不完善,在家長照護不力的情況下易發生外傷,其中以手外傷居多。臨床上對手外傷患兒主要是進行手術治療。受年齡因素的影響,手外傷患兒在接受手術治療的過程中,易因疼痛、出血等原因不能很好地配合手術操作[2]。氯胺酮具有麻醉起效快、鎮痛作用強,麻醉蘇醒的時間短等特點,是臨床上最為常用的全身麻醉藥[3]。咪達唑侖不僅具有良好的催眠 、鎮靜效果,還可預防和治療因麻醉藥所致的驚厥 、中毒等應激反應[4]。有研究表明,聯用氯胺酮和咪達唑侖對接受手術治療的患兒進行麻醉,可有效地提高藥物的協同作用,減少這兩種麻醉藥的用量,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5]。有研究表明,在對小兒進行中型手術或小型手術時,聯用氯胺酮和咪達唑侖對其進行靜脈麻醉的效果顯著,且安全性高。有研究表明,在對小兒進行大型手術時,由于對其進行手術的用時較長,在術中需反復為其追加氯胺酮,這不僅會增加其發生心肌抑制和呼吸抑制的風險,還可增加因其唾液及支氣管分泌物增多所致誤吸的風險[6]。尤杰等[7]的研究表明,氯胺酮可誘發小兒大腦產生神經退行性變,易使其發生認知功能障礙。有研究表明,對進行上肢手術的患兒進行全身麻醉聯合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不僅可有效地提高其術后鎮痛效果,還減少其麻醉藥物的用量[8]。由于小兒的肌肉不發達、組織疏松、肌間溝的解剖結構明顯,故對其進行局部浸潤麻醉的效果良好[9]。黃建華等[10]的研究表明,對接受手術治療的手外傷患兒實施靜脈全身麻醉聯合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具有以下優點:1)此麻醉方法可明顯減少患兒氯胺酮的總用量,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2)此麻醉方法能夠使患兒進行充分的睡眠,確保其手術的順利進行。3)此麻醉方法可有效地抑制患兒的手術應激反應。近年來,隨著超聲影像引導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在超聲儀的實時監控下對患兒實施局部麻醉的方法被廣泛地應用于兒科臨床治療中。有研究表明,在超聲的引導下采用一針法對患兒進行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具有操作簡便快捷的特點,適用于在未配備神經刺激器的基層醫院推廣使用[11]。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A組患兒相比,B組患兒氯胺酮的總用量更少,其術畢至麻醉蘇醒的時間更短,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這說明,對接受手術治療的單側手外傷患兒進行靜脈全身麻醉聯合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減少其氯胺酮的用量,縮短其麻醉蘇醒的時間,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