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峰
(南昌市洪都中醫院,江西 南昌 330029)
老年人是股骨骨折的主要發病人群[1]。臨床上主要使用手術治療股骨骨折。老年人機體的各項功能衰退,通常合并有多種慢性疾病,其對麻醉的耐受性較低[2]。因此,在對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時,應為其選取一種最佳的麻醉方案。為比較對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在術中進行腰硬聯合麻醉與全身麻醉的效果,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間在南昌市洪都中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7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對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為:1)患有腰部的感染性疾病。2)進行氣管插管較困難。3)對治療的依從性較差。4)患有腰椎病變或畸形。5)因各種原因退出本次研究。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A組(n=36)和B組(n=36)。A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58.33%),女性患者15例(41.67%);其年齡為60~79歲,平均年齡為(68.3±4.2)歲。B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55.56%),女性患者16例(44.44%);其年齡為60~80歲,平均年齡為(68.5±4.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A組患者進行腰硬聯合麻醉。具體的方法是:用硬膜外穿刺針對患者L3~L4間隙進行穿刺。在硬膜外穿刺針到達硬膜外腔后,退出針芯,插入筆針式腰穿針(25G),刺入蛛網膜下間隙。待腦脊液流出后,注入7.5mg濃度為0.75%的重比重羅哌卡因。退出腰穿針。向患者的頭端置入3 cm的硬膜外導管。經硬膜外導管注入3~5ml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將麻醉平面維持在<T8的水平。麻醉期間,若患者發生低血壓,則為其靜脈注射10mg的麻黃素;若患者的血紅蛋白水平<100mg/L,則立即為其輸注適量的紅細胞;若患者發生心動過緩的情況,則為其靜脈注射0.3mg的阿托品。術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鎮痛泵對其進行鎮痛。將30ml濃度為0.75%的羅派卡因和200ml的生理鹽水加入到鎮痛泵中。自控鎮痛泵的單次負荷劑量為5ml,連續量為3ml,鎖定時間為10min。
對B組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具體的方法是:為患者靜脈注射0.04mg/kg的咪達唑侖、0.3μg/kg的舒芬太尼、0.2mg/kg的順阿曲庫銨和0.3mg/kg的依托咪酯進行麻醉誘導。待患者的肌肉完全松弛后,對其進行氣管插管。手術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為其使用舒芬太尼和維庫溴銨維持麻醉。術后使用靜脈自控鎮痛泵對其進行鎮痛。將100μg的舒芬太尼、40mg的氯諾昔康和100ml的生理鹽水加入到鎮痛泵中。自控鎮痛泵的單次負荷劑量為5ml,連續量為2ml,鎖定時間為10min。
記錄兩組患者麻醉起效的時間、術畢至完全清醒的時間。觀察兩組患者發生肺部感染、低血壓、頭暈嗜睡及惡心嘔吐等并發癥的情況。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A組患者麻醉起效的時間及術畢至完全清醒的時間均短于B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麻醉起效的時間及術畢至完全清醒的時間(min,±s)

表1 兩組患者麻醉起效的時間及術畢至完全清醒的時間(min,±s)
組別 例數 麻醉起效的時間 術畢至完全清醒的時間A組 36 6.09±1.74 10.26±2.53 B 組 36 11.02±2.58 19.63±2.61 t值 9.5054 15.4664 P值 0.0000 0.0000
A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情況[n(%)]
股骨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疾病。臨床上通常使用手術治療該病。老年人臟器的功能衰退,其對麻醉的耐受力差。若對進行手術治療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實施全身麻醉,其在接受麻醉誘導和氣管拔管時的應激反應比較強烈,其血流動力學指標的波動幅度較大,易對其心血管系統造成影響,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3]。對進行手術治療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實施腰硬聯合麻醉的起效快,麻醉效果好,麻醉藥物可直接作用于其脊神經,對其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較小,其術后不易發生并發癥[4]。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與進行全身麻醉相比,對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在術中進行腰硬聯合麻醉起效快,其術后蘇醒的速度快,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