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宇
(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心電圖室,上海 201600)
冠心病是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心律失常是該病患者較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室性過早搏動、心房顫動、房室傳導阻滯等。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若未能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可嚴重危及其生命,故對該病患者進行早期診斷與治療具有重大的意義[1]。有研究表明,對冠心病患者進行DCG檢測可有效地提高其間斷性心律失常、短暫性心律失常的檢出率[2]。本文主要探討對冠心病患者進行DCG檢測在診斷其心律失常中的價值。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在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接受心電圖檢查的14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對這140例患者均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和DCG檢查。在這140例患者中,有男性97例,女性43例;其年齡為39~78歲,平均年齡為(58.12±4.17)歲;其冠心病的病程為2~6年,平均病程為(3.46±0.94)年。其中,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有87例,合并Ⅱ型糖尿病的患者有29例,合并高脂血癥的患者有31例。
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其病情符合冠心病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3]。2)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3)患者均接受常規心電圖檢查和DCG檢查。4)患者存在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腦動脈供血不足、腎動脈供血不足及腸系膜動脈供血不足。5)患者的心功能不全。其排除標準是:1)患者曾進行心臟疾病手術。2)患者正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藥。3)患者患有竇性心動過緩、心房顫動、病態竇房結綜合征。4)患者存在意識障礙。5)患者的肝、腎功能不全。
對這140例患者均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和DCG檢查。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的方法是:1)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并告知其放松身心。2)為患者使用十二導聯同步心電圖儀(生產企業為日本光電,型號為8420K)進行檢測,紙張速度為25 mm/s,確保進行GCG時的基線平穩,成像清晰。3)完成掃描后,由專業醫師對檢查的結果進行統計和分析。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后,這140例患者均立即進行DCG檢查。進行DCG檢查的方法是:1)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并告知其放松身心。2)為患者使用動態心電圖儀(生產企業為荷蘭飛利浦公司)進行24h不間斷的檢測,檢測的內容包括活動情況、臨床癥狀和用藥情況。然后,通過計算機回放,由專業醫師對檢測的結果進行分析。
觀察并對比用這兩種檢查方式檢查心律失常的檢出率。使用常規心電圖檢測缺血性ST-T改變的診斷標準為: T波小于同導聯R波的1/10,且ST段水平下移>0.05mV。為冠心病患者使用DCG檢測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為:1)以等電位基線為標準,ST段呈現水平型或者下降型,且下降的距離>0.1mV。2) ST段持續下移的時間在1s以上。3)相鄰兩次心肌缺血發作的時間間隔<1s,且ST段的測量為J點后 80 ms。
使用SPSS18.0軟件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這140例患者使用常規心電圖檢查心律失常的結果是,患有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有26例,患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有36例,其心律失常的檢出率為44.29%。對這140例患者使用DCG檢查心律失常的結果是,患有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有35例,患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有59例,其心律失常的檢出率為67.43%。與使用常規心電圖檢查的心律失常相比,使用DCG檢查心律失常的檢出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用這兩種檢查方式檢查心律失常檢出率的比較 [n(%)]
冠心病的發病率較高。該病可嚴重危害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嚴重者可因突然發作而猝死。因此,對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進行早期診斷與治療十分重要。目前,臨床上常采用常規心電圖檢測對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用常規心電圖檢查心律失常具有簡便、無創、性價比高等特點,但進行這種檢查只能記錄1~3min內患者數十次的心臟周期性的波動情況,漏診率和誤診率較高[4]。進行DCG檢測可精準地記錄患者心臟活動的全過程,通過全面地分析其異常心電圖的晝夜分布規律、用藥后的治療效果,進而提高其心律失常的檢出率[5]。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使用常規心電圖檢測心律失常的檢出率相比,使用DCG檢測心律失常的檢出率更高。這說明,對冠心病患者進行DCG檢查診斷其心律失常的準確率較高[6]。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患者進行DCG檢查在診斷其心律失常中具有較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