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載波
(東方市東方醫院,海南 東方 572600)
進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內固定術和半髖關節置換術都是臨床上對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的常用方法[1]。本文以近三年來東方市東方醫院收治的82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探討用PFNA內固定術和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該病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間東方市東方醫院收治的82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將這82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41例/組)。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2例、女19例;其年齡為66~91歲,平均年齡為(77.03±5.02)歲;在他們中,骨質疏松singh指數的分級為5級的患者有8例,為4級的患者有13例,為3級的患者有12例,為2級的患者有5例,為1級的患者有3例;其中,骨折的AO分型為A3型的患者有4例,為A2.3型的患者有15例,為A2.2型的患者有18例,為A2.1型的患者有4例。觀察組患者中有男23例、女18例;其年齡為65~89歲,平均年齡為(75.87±3.88)歲;在他們中,骨質疏松singh指數的分級為5級的有9例,為4級的有11例,為3級的有12例,為2級的有6例,為1級的有3例;其中,骨折的AO分型為A3型的患者有5例,為A2.3型的患者有17例,為A2.2型的患者有15例,為A2.1型的患者有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骨質疏松singh指數的分級及骨折的AO分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的3~10d內,采用半髖關節置換術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方法為: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協助其取側臥位。在患者髖關節的后外側做一個長約10~12 cm的切口,緊貼其骨面切斷其外旋肌群的附著點和股方肌的上部,然后切開其后關節囊,取出其股骨頭。用鋼絲按“8”字型固定患者的股骨大粗隆,在導向器的協助下用鋼絲環扎固定其股骨小粗隆,然后對其股骨進行擴髓,并向其髓腔內置入大小合適的骨水泥假體。在完成上述的操作后,為患者放置引流管,然后關閉其切口[2]。采用PFNA內固定術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方法為: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協助其仰臥于牽引床上,并將其患肢略微內收。在C型臂X線機的輔助下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閉合復位,待復位滿意后,在其大轉子的上方做一個長約4~5 cm的縱切口。在C型臂X線機的引導下,將導針從患者大粗隆的頂端鉆入其骨髓腔內,并對其進行擴髓,然后為其安放主釘、置入及鎖定防旋刀片,并擰入遠端的交鎖釘。在完成上述的操作后,為患者關閉切口[3]。
手術結束后,觀察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和手術持續的時間,對比其髖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用Harris評分量表評估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颊叩脑u分<10分,表示其髖關節的功能喪失,其骨折部位存在劇烈的疼痛感;患者的評分為10~19分,表示其髖關節的功能受限,其骨折部位存在明顯的疼痛感?;颊叩脑u分為20~29分,表示其髖關節的功能部分受限,可影響其正常的活動,其骨折部位仍存在疼痛感?;颊叩脑u分為30~40分,表示其髖關節的功能基本恢復正常,不影響其正常的活動,但其骨折部位仍存在輕度疼痛,且可在其活動量增加時加劇?;颊叩脑u分>40分,表示其髖關節的功能恢復正常,其骨折部位無疼痛感[4]。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手術持續的時間較短,其術中的出血量較少,其Harris的評分較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持續時間、術中出血量及Harris評分的對比 ( ±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持續時間、術中出血量及Harris評分的對比 ( ±s)
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ml)手術持續時間(min)Harris評分(分)對照組 41 401.43±98.21 100.32±28.55 23.54±2.09觀察組 41 112.43±39.01 70.43±15.54 35.98±4.11
老年骨質疏松患者骨骼中的鈣質可大量流失,其骨質可發生代謝性病變,其股骨在受到外力的擊打時較易發生不穩定型骨折。這類患者骨折的部位若位于股骨粗隆間,則多為嚴重的不穩定型骨折,需及時接受手術復位及內固定治療[5]。近年來,臨床上常用半髖關節置換術和PFNA內固定術對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患者進行治療。不過,實踐證明,用PFNA內固定術治療該病的效果要優于半髖關節置換術。這是因為:1)進行半髖關節置換術的實質是將患者發生病變及骨折的關節置換為人工假體。該手術操作較為繁瑣、持續的時間較長、患者在術中的出血量較大。而且,這類患者患有骨質疏松,故術后其易出現髖內翻及骨折部位不愈合等并發癥,從而無法達到預期的療效。2)進行PFNA內固定術是利用防旋髓內釘對患者發生病變和骨折的關節進行內固定,并利用生物力學的原理增加其患處骨質間的緊密性,從而提高其治療的效果。而且,該手術操作較為簡便,患者在術中的出血量較少,更利于其術后康復[6]。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患者用PFNA內固定術進行治療可減少手術對其造成的創傷,促進其髖關節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