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寒,馬潤偉,張大勇,章家綱
(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云南 昆明 650021)
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是一種嚴重的主動脈夾層性疾病。無論患者患有的主動脈夾層起源于哪一個部位,只要累及其升主動脈即可判定其患有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進行手術是臨床上治療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的主要方法[1]。目前,臨床上常將低溫停循環順行性腦灌注技術應用于對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進行手術的過程中。為了探討中度低溫停循環順行性腦灌注技術在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手術中的應用價值,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在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進行手術的96例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關于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的診斷標準[2],其均不存在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的并發癥。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在觀察組中,有男性29例,女性19例,其平均年齡為(53.42±10.50)歲。在對照組中,有男性30例,女性18例,其平均年齡為(54.02±10.4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這些患者入院后,均由同一組外科醫生對其進行升主動脈置換術、內覆式改良主動脈弓置換術及降主動脈支架系統植入術。在進行手術前,為觀察組患者使用中度低溫停循環順行性腦灌注技術進行治療,為對照組患者使用深度低溫停循環順行性腦灌注技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對這些患者均進行常規的氣管插管及全身麻醉。在分離、顯露患者右腋的動脈后,在此處的動脈內插入灌注管。開啟體外循環機,對患者進行血流降溫操作,使用冰帽對其進行頭部降溫。當患者咽部的溫度達到33℃時,阻斷其主動脈,切斷其升主動脈,向其兩側冠狀動脈的開口內灌注1∶4的冷含血心肌保護液。當患者的心臟停搏后,再對其進行降溫操作。當觀察組患者鼻咽部的溫度為25℃~28℃、對照組患者鼻咽部的溫度為22℃~24℃時,對其右腋的動脈進行選擇性的腦灌注操作,進行腦灌注時的流量為5~10ml·Kg-1·min-1。然后,在清晰的視野下對患者進行手術。
1)記錄兩組患者手術中阻斷主動脈的時間、進行腦灌注的時間及建立體外循環的時間。2)記錄兩組患者手術后清醒的時間、氣管拔管的時間及入住ICU的時間。3)手術后,評估兩組患者是否出現認知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的評定標準是:如果患者出現延遲蘇醒、癲癇、腦栓塞、昏迷、偏癱、截癱、焦慮、煩躁、譫妄中的任意一種情況即可診斷其存在認知功能障礙。
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手術后,觀察組患者建立體外循環的時間、入住ICU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手術后清醒的時間、氣管拔管的時間均早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阻斷主動脈的時間、進行腦灌注的時間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情況的比較
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的病情危重,需要及時接受手術治療。近年來,臨床上對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常進行改良的主動脈弓部手術[3]。研究發現,對該病患者進行改良的主動脈弓部手術可在一定程度上損傷其神經系統的功能。因此,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是否對該病患者的腦組織進行有效的保護是評估其手術效果的重要指標[4]。目前,臨床上在對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進行改良的主動脈弓部手術前,常用低溫停循環順行性腦灌注技術對其進行治療,從而保護其腦組織的功能。但是,低溫會導致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出現凝血功能障礙及炎癥性反應。因此,在實施低溫停循環順行性腦灌注技術的過程中,溫度的選擇是保護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腦組織的關鍵[5]。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采用中度低溫停循環順行性腦灌注技術進行手術的患者其建立體外循環的時間、入住ICU的時間均短于采用深度低溫停循環順行性腦灌注技術進行手術的患者,其手術后清醒的時間、氣管拔管的時間均早于采用深度低溫停循環順行性腦灌注技術進行手術的患者,其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率低于采用深度低溫停循環順行性腦灌注技術進行手術的患者。這說明,在進行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時使用中度低溫停循環順行性腦灌注技術對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地保護其腦組織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