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梅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四川 瀘州 646000)
慢性腎小球腎炎是原發于腎小球的一種免疫性疾病。該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排蛋白尿、排血尿、出現高血壓及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減退。使用貝那普利治等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效果一般。目前臨床上推薦使用貝那普利和中藥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紅花黃色素具有擴張冠狀動脈、抗氧化、保護心肌、降血壓及免疫抑制等多種功能[1]。為探討使用貝那普利和紅花黃色素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效果,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將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收治的172例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納入本次研究。對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其病情符合臨床上關于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標準。2)其病程>1年。3)未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4)未患有其他腎病。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甲組(n=86)和乙組(n=86)。甲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5例(63.95%),女性患者31例(36.05%);其年齡為26~60歲,平均年齡為(47.20±5.52)歲;其病程為1~5年,平均病程為(2.71±0.82)年。乙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3例(61.63%),女性患者33例(38.37%),其年齡為27~61歲,平均年齡為(47.70±5.17)歲;其病程為1~5年,平均病程為(2.65±0.77)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具體的方法是:將患者每天對鈉鹽的攝入量控制在1~3g,將優質蛋白的攝入量控制在0.5~0.8g/(kg·d)。將患者的收縮壓控制在130 mmHg以下,舒張壓控制在85 mmHg以下。對發生貧血、感染的患者進行對癥治療。讓患者每天口服1次雙嘧達莫,每次服150~300mg。同時讓兩組患者均每天口服1次貝那普利,每次服10mg。在此基礎上,為乙組患者加用紅花黃色素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將150mg的紅花黃色素粉針劑(含80mg的紅花黃色素)加入到250ml的生理鹽水中,為患者靜脈滴注,每天滴注1次。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5天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治療2個療程。2個療程之間需間隔5天。
治療后檢測兩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血漿白蛋白的水平。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完全緩解:治療后,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200mg,其腎功能恢復正常。基本緩解:治療后,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較治療前減少≥50%,其腎功能基本恢復正常。部分緩解:治療后,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較治療前減少25%~49%,其腎功能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較治療前減少<25%或在增加,其腎功能未得到改善。總有效率=(基本緩解例數+完全緩解例數)/總例數×100%。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乙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BUN及Scr的水平均低于甲組患者,其血漿白蛋白的水平高于甲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s)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s)
注:*與甲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24h尿蛋白定量(g) BUN(mmol/L) Scr(μmol/L) 血漿白蛋白(g/L)甲組 86 1.41±0.31 16.43±2.12 162.37±12.26 27.79±3.07乙組 86 0.71±0.29* 6.33±2.16* 122.05±11.77* 36.65±3.13*
乙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甲組患者,P<0.05。詳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
慢性腎小球腎炎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腎病。該病起病緩慢、隱匿,任何年齡段的人均可發病。其中,中青年男性發生慢性腎小球腎炎的幾率較高。貝那普利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該藥能阻斷血管緊張素Ⅱ生成,避免血管收縮,減少醛固酮的生成,緩解水鈉潴留的情況,從而保護其腎臟,減少其蛋白尿,緩解腎損害[2]。紅花黃色素是一種國家級新藥。該藥能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微循環障礙,減少纖維蛋白的沉積[3]。將貝那普利和紅花黃色素同時用于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能通過不同的機制改善患者的腎功能。
總之,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使用貝那普利和紅花黃色素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改善其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