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利霞
(樂山市市中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四川 樂山 61400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患者持續存在的一種心力衰竭狀態。此病患者以乏力、呼吸困難和體液潴留為主要的臨床表現。協同護理是基于Orem(奧倫)自理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此護理模式是在責任制護理的基礎上,充分調動現有的人力及物力資源來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引導其在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健康決策能力的同時積極參與的健康護理方法[1]。為了進一步探討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協同護理的臨床效果,筆者的團隊對在樂山市市中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4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協同護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間在樂山市市中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將這94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A組和B組。在A組的47例患者中,有男27例,女20例;其年齡為50~76歲,平均年齡為(60.5±4.3)歲;其中心功能分級為Ⅱ級的患者有21例,為Ⅲ級的患者有26例。在B組的47例患者中,有男26例,女21例;其年齡為50~76歲,平均年齡為(61.2±4.2)歲;其中心功能分級為Ⅱ級的患者有22例,為Ⅲ級的患者有2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為:1)患者的病情均符合《內科學》第8版中有關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2]。2)患者均簽署了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3)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溝通和認知能力。4)患者均無精神病史。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為:1)患者患有惡性腫瘤疾病。2)患者患有先天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疾病等心臟疾病。3)患者患有嚴重影響其生活的軀體疾病。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方法是:為患者使用利尿劑、硝酸酯類和強心劑等藥物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方法是:1)遵醫囑為患者使用藥物進行治療。2)叮囑患者合理地安排飲食。3)向患者介紹與其所患疾病相關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對B組患者進行協同護理,方法是:1)組建協同護理小組。⑴協同護理小組成員由科室醫生與護理人員共同組成,包括主治醫師1名、護士長1名、責任護士4名。⑵協同護理小組成員均需具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主治醫師主要負責監管患者病情的治療。護士長主要負責管理護理協同工作。責任護士負責對患者實施協同護理方案。2)對患者進行護理。⑴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指導患者家屬盡量滿足患者在精神和生活方面的需求。鼓勵患者多與其他病友進行溝通交流,共同分享彼此與病魔抗爭的經驗。⑵密切觀察患者呼吸困難、水腫和發紺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嚴格控制為患者輸液的速度和劑量。觀察并記錄患者24h液體的出入量。記錄患者體重的變化情況。⑶對心功能分級為Ⅱ級的患者,應限制其活動,增加其休息的時間。對心功能分級為Ⅲ級的患者,應嚴格限制其活動,增加其臥床休息的時間,在夜間睡眠時用高枕。⑷告知其以低鹽、低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食。其每日公鹽的食用量<5g,應少食多餐、避免過飽、多食用水果和蔬菜。告知其戒煙戒酒。⑸在患者進行治療期間,應密切觀察其治療的效果和用藥的不良反應。在使用洋地黃類藥物對其進行治療時,應在用藥前、用藥中和用藥后詢問其有無異常的情況,并隨時監測其心率。若患者用藥后的心率<60次/min或存在藥物中毒癥狀時,應立即停止為其用藥。在使用擴血管類藥物對其進行治療時,應注意調節對其進行滴注的速度,以免其因滴注速度過快而導致其發生血壓驟降。在使用利尿劑類藥物對其進行治療時,應盡量在白天用藥,以保證患者的睡眠。協助患者完成超聲心動圖檢查、心電圖檢查、血電解質檢測等檢查。⑹指導患者注意休息,告知其要避免因過度疲勞而加重心力衰竭的癥狀。叮囑患者適當進行有氧活動,如打太極拳、進行散步等。囑咐患者根據天氣的變化增減衣物,注意防寒保暖。⑺為患者做好預防并發癥的護理,避免其發生呼吸道感染和體液潴留等并發癥。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自護能力量表的評分和明尼蘇達心功能不全生命生活質量量表的評分。1)使用自護能力量表對患者的自護能力進行評估。此量表由4個項目組成,包括自護能力、健康知識、自我責任和自我概念,總分為172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自護能力越強。2)使用明尼蘇達心功能不全生命生活質量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此量表由4個項目組成,包括社會限制、體力限制、情緒和癥狀,分數越低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護,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自護能力量表的評分更高,其明尼蘇達心功能不全生命生活質量量表的評分更低(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自護能力量表的評分和明尼蘇達心功能不全生命生活質量量表評分的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自護能力量表的評分和明尼蘇達心功能不全生命生活質量量表評分的比較(分,)
組別 例數 自護能力量表的評分明尼蘇達心功能不全生命生活質量量表的評分自護能力 健康知識 自我責任 自我概念 社會限制 體力限制 情緒 癥狀B 組 47 27.0±3.6 41.8±4.2 19.9±4.2 22.6±4.2 5.6±1.2 7.2±1.2 8.5±1.2 9.2±2.0 A 組 47 23.5±4.2 37.0±4.6 15.6±2.8 18.0±3.6 10.5±1.4 9.2±1.6 11.5±2.0 12.5±3.0 t值 3.687 3.756 3.658 3.645 4.056 3.203 3.320 3.45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內科的常見病。此病患者具有病情危重、預后差、死亡率高等特點。協同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的一種由“醫護人員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護理、由患者家屬監督患者進行自我護理,或由患者與其家屬協同完成護理活動”的三位一體的新型護理模式。此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病情監護、進行基礎護理、健康教育,要求患者協同其家屬進行自我護理,使其全面掌握健康的行為方式和進行自我護理的技能,從而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并可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彭玉蘭[4]的研究表明,用協同護理模式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護理,護理人員通過檢查患者各項自我護理活動的落實情況,通過對患者的自我護理活動進行指導,可明顯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有研究表明,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協同護理,可使患者充分認識與自身疾病有關的知識,糾正其以往對自身疾病的錯誤認知,改善其因自身疾病而產生的不良情緒,提高其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5]。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經過治護,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自護能力量表的評分更高,其明尼蘇達心功能不全生命生活質量量表的評分更低。這說明,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協同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提高其自護能力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