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鮮
(廣西崇左市婦幼保健院,廣西 崇左 532200)
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婦科疾病。發生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產婦易出現性生活障礙、排便障礙、壓力性尿失禁、陰道壁膨出及子宮脫垂等臨床癥狀。有研究表明,對發生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產婦實施康復護理,可有效降低其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進一步研究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崇左市婦幼保健院對60例發生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產婦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崇左市婦幼保健院進行治療的120例發生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產婦。將這120例產婦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60例產婦的年齡為25~35歲,平均年齡為(28.15±2.24)歲;其中,首次懷孕的產婦有48例,再次懷孕的產婦有12例。觀察組60例產婦的年齡為25~34歲,平均年齡為(28.24±2.56)歲;其中,首次懷孕的產婦有47例,再次懷孕的產婦有13例。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產婦進行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1)對產婦進行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及時了解產婦的心理狀態和存在的不良情緒,同時對其性格、愛好等方面的情況進行分析,并根據其具體情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2)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護理人員為產婦講解發生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原因及治療方法,促使其積極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3)囑托產婦的家屬在物質和精神方面多為產婦提供幫助和支持,降低其心理壓力,緩解其不良情緒,提高其對疾病治療的自信心。對觀察組產婦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實施康復護理的方法是:1)指導產婦進行盆底肌收縮功能訓練。⑴指導產婦收縮其盆底肌肉并保持5s,之后放松其盆底肌肉并保持5s,不斷地重復上述的訓練內容。⑵產婦每次訓練的時長應保持在10min以上,每日訓練2次,持續訓練的時間為10d。2)叮囑產婦排空大小便,并指導其取半臥位,使用盆腔生物反饋電治療儀對其進行康復訓練。⑴將盆腔生物反饋電治療儀的治療參數進行調整,將電流強度設置為0~70 mA,將頻率設置為25~75 Hz。⑵將接通電源后的盆腔生物反饋電治療儀的探頭置入產婦的陰道內,對其陰道進行12s時長的電刺激,之后暫停6s。⑶暫停結束后,根據生物反饋電治療儀所顯示的壓力梯形波,指導產婦快速收縮盆底肌肉并保持4s,之后使其逐漸放松其盆底肌肉,直到治療儀的壓力梯形波的圖像顯示為基線水平,然后暫停10s。⑷每次對產婦進行康復訓練的時長應保持在20min 54s以上,每日訓練1次,持續訓練的時間為10d。3)根據產婦的具體情況,為其制定個性化的訓練方案,對其訓練的強度和時間進行適當的調整。4)若產婦在進行康復訓練的過程中出現呼吸困難、劇烈疼痛、局部出血等情況,應立即通知臨床醫生,以便及時對其進行對癥治療。
護理結束后,觀察兩組產婦盆底功能障礙的轉歸率、各項臨床指標的評分和其對護理滿意度的評分。將產婦的盆底功能障礙的轉歸情況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1)顯效:實施康復護理后,產婦的盆底功能恢復正常。2)有效:實施康復護理后,產婦的盆底功能有所改善。3)無效:實施康復護理后,產婦的盆底功能沒有好轉。總轉歸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20.0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觀察組產婦的盆底功能障礙的總轉歸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對盆底功能障礙轉歸情況的對比
接受護理前,兩組產婦各項臨床指標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觀察組產婦各項臨床指標的評分更高(P<0.05)。詳見表2。
表2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產婦各項臨床指標評分的對比(分,)

表2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產婦各項臨床指標評分的對比(分,)
組別 例數 時期 盆底肌力平均分級的評分 盆底肌電位的數值(μV) 排尿功能的評分 生活質量的評分對照組 60 護理前 1.31±0.21 10.26±2.71 3.42±0.71 42.02±0.66護理后 3.14±0.69 13.46±3.25 6.92±0.25 83.11±0.62觀察組 60 護理前 1.32±0.21 10.16±2.56 3.54±0.56 42.24±0.65護理后 4.72±0.32 16.43±3.51 8.25±0.51 92.15±0.61
接受護理后,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觀察組產婦對護理滿意度的評分更高(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對護理滿意度評分的對比(分,)

表3 兩組產婦對護理滿意度評分的對比(分,)
組別 例數 對護理技術的評分 對護理態度的評分 對護理環境的評分對照組 60 83.42±2.77 80.42±3.13 81.61±2.51觀察組 60 95.51±2.41 95.51±3.61 96.62±3.71 t值 8.274 9.024 10.761 P值 <0.05 <0.05 <0.05
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發生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產婦會出現排尿異常、性生活障礙、子宮脫垂等并發癥,易對其身體狀態和生活質量造成較大的不良影響[3-4]。康復護理可有效地幫助發生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產婦恢復正常的盆底功能[5-6]。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對發生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產婦實施康復護理,可有效地提高其盆底肌肉的收縮能力,改善其排尿功能,提升其生活質量[7-8]。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發生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產婦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