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妮,張 靚,陳倞倞
(貴州省人民醫院干醫科綜合病房,貴州 貴陽 550002)
糖尿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1]。相關的文獻指出,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能夠顯著提高其生活質量,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和再入院的發生率。為了進一步探討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對其再入院情況的影響,筆者對貴州省人民醫院收治的7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了分組對照研究。
選取貴州省人民醫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這76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其血糖、血壓、血脂的水平穩定。其本人及其家屬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中排除對治護的依從性較差、病情不穩定的患者。采用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將這76例患者分為常規組與研究組,每組各38例患者。研究組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6例;其年齡為61~86歲,平均年齡(72.1±4.3)歲。常規組患者中有男性23例,女性15例;其年齡為60~86歲,平均年齡(72.2±4.4)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
在兩組患者住院接受治療期間對其進行常規的健康教育,在其出院時告知其出院后需要注意的事項。在此基礎上,對研究組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方法是:1)護理人員告知患者進行自我護理的方法,囑咐其家屬發揮監督作用。護理人員每周對患者進行1次上門隨訪或電話隨訪,以了解其病情的變化情況。2)在隨訪期間,護理人員詳細地向患者講解嚴格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以改善其遵醫行為。定期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胰島素注射培訓。由于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易發生低血糖。護理人員應囑咐患者在用藥后外出時,必須隨身攜帶高糖食物(如巧克力、餅干等)。告知其若出現全身乏力、饑餓及面色發白等低血糖表現時,應立即攝取高糖食物或糖水。3)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按時自行檢測血糖。囑咐其盡量多吃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食物,督促其戒煙戒酒。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指導其進行慢跑、散步等有氧運動,以增強其免疫力。4)護理人員定期與患者進行深入的交流,鼓勵其堅持控制好血糖水平。指導患者家屬多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撫。5)護理人員告知患者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和干燥。對于長時間臥床的患者,告知其每隔2h變換1次體位,并指導其家屬對其骨隆突部位進行按摩,以防止其發生糖尿病皮膚潰瘍。告知患者盡量選擇穿著寬松、舒適的鞋襪,注意保持足部的衛生,以防止發生糖尿病足壞疽。
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再入院的發生情況。
將本研究所得數據錄入SPSS 21.0軟件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出院后1年內,研究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占5.26%)因發生糖尿病皮膚潰瘍而再次入院,有3例患者(占7.89%)因發生心腦血管病變而再次入院,其再入院的發生率為13.16%(5/38);常規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占5.26%)因發生低血糖而再次入院,有4例患者(占10.53%)因發生糖尿病皮膚潰瘍而再次入院,有4例患者(占10.53%)因發生心腦血管病變而再次入院,其再入院的發生率為26.32%(10/38);研究組患者再入院的發生率低于常規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出院后1年內兩組患者再入院的發生情況
糖尿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以往在糖尿病患者出院前臨床上主要是對其進行一次性的出院指導。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一次性健康指導難以糾正其多年養成的生活飲食習慣,加之其記憶力較差,在出院后其遵醫行為會大打折扣[2]。有研究指出,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能夠有效地了解其在院外的遵醫情況,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保持其血糖水平的穩定[3]。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在出院后1年內,研究組患者再入院的發生率低于常規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可降低其再入院的發生率,提高其生活質量,改善其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