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粉琴
(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第一人民醫院,甘肅 張家川 741500)
子宮肌瘤又叫子宮纖維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為常見的良性腫瘤。目前臨床上尚未明確子宮肌瘤的發病原因[1]。有研究者認為,雌激素是促使子宮肌瘤生長的主要因素。子宮肌瘤患者多為育齡期女性,可出現陰道出血、下腹部疼痛、不孕癥、白帶增多等癥狀[2]。近年來,臨床上對子宮肌瘤患者常進行腹腔鏡手術及有針對性護理。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對接受腹腔鏡手術的子宮肌瘤患者進行有針對性護理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間在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第一人民醫院進行腹腔鏡手術的120例子宮肌瘤患者。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22~58歲,平均年齡為(40.11±9.8)歲;其病程為3~6年,平均病程為(4.51±1.8)年。試驗組患者的年齡為21~57歲,平均年齡為(39.9±9.9)歲;其病程為2~6年,平均病程為(3.99±1.5)年。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其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理解能力;2)其不存在嚴重的婦科腫瘤。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在這些患者的圍手術期,均對其進行入院宣教、心理護理、生活照護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試驗組患者進行有針對性護理。進行有針對性護理的方法是:1)在進行手術前,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完成各項常規檢查。遵醫囑使用500~1000ml溫度為39℃~41℃、濃度為0.2%~0.5%的肥皂水對患者進行灌腸。檢查患者下腹部、腹股溝處、外陰部位、大腿上1/2段皮膚的完好性,并為其備皮,用記號筆在患者足背部的動脈進行標記。在手術前1d,告知患者要吃流食,在手術前4~6h告知患者要禁食、禁飲。遵醫囑對患者進行陰道清潔處理,為其插導尿管。2)進行手術后,護理人員將患者送回病房。協助患者臥床、取仰臥位,使其頭部偏向一側,以防其出現頭痛的并發癥。在次日清晨,再為患者取半臥位。護理人員每隔2h為患者翻身1次,并為其按摩下肢的肌肉。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當患者可以下床活動時,監督其每天進行2次腿部肌肉的伸展運動,每次運動30~45min,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指導其增加每次運動的時間。護理人員注意觀察患者的手術部位是否出現出血、滲血的情況,保持其手術切口處敷料的清潔、干燥,仔細觀察其下肢皮膚的溫度、足背動脈的波動情況。患者的下肢若出現疼痛、麻木、運動障礙、皮膚表面變得蒼白等情況,說明其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應及時遵醫囑對其進行溶栓治療。護理人員告知患者要從吃流食、半流食逐漸過渡到吃普通食物。待患者排氣后,告知患者要多吃富含蛋白質、纖維素的食物,以促進其切口的愈合。告知患者可多吃紅棗、薏米等具有益氣補血功效的食物,不要吃辛辣的食物,不要喝牛奶、吃甜食,以免引發腹脹。患者若出現腹脹的癥狀,可遵醫囑針刺其雙側的足三里穴。護理人員定時為患者測量體溫。在手術后的3d內,患者的體溫若升高但未超過38.5℃,可指導患者多喝水。患者的體溫若超過38.5℃,應使用冰袋、溫水擦浴法對其進行物理降溫,或遵醫囑為其使用百服寧進行治療。患者若出現肩背酸痛的癥狀,應指導其取膝胸臥位,以使氣體向其盆腔聚集,從而減少對其膈肌的刺激。護理人員嚴密監測患者的脈搏、面色及皮膚的溫度。患者若出現面色蒼白、皮膚濕冷、切口滲血、腹脹、陰道出血等癥狀,應立即通知醫生進行處理。3)在患者出院當日,護理人員告知其在手術后2個月內要禁止進行性生活、盆浴,在手術后3個月內不要進行劇烈的運動及重體力勞動,在出院后1個月要返院復查。同時,告知患者進行盆底功能鍛煉的方法,出院后如果出現陰道大量出血、腹痛、發熱的癥狀,應及時入院就診。
接受治護后,統計兩組患者切口感染、腹腔出血、腹脹的發生情況。使用SF-36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該評分表包括心理功能、社會功能、情感功能、軀體功能四項內容。患者SF-36量表中每項內容的評分越高,說明其對應的情況越好[3]。
使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護后,在試驗組患者中,出現切口感染的患者有2例,出現腹腔出血的患者有3例,出現腹脹的患者有1例,其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0.00%。在對照組患者中,出現切口感染的患者有8例,出現腹腔出血的患者有10例,出現腹脹的患者有7例,其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41.67%。試驗組患者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SF-36量表中的心理功能、社會功能、情感功能、軀體功能的平均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F-36量表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SF-36量表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情感功能 軀體功能對照組 60 16.37±4.3 12.22±3.5 17.18±5.4 14.28±5.5試驗組 60 25.23±4.1 16.98±2.5 22.17±6.6 18.45±7.4 t值 11.5 8.5 4.5 3.5 P值 0.01 0.01 0.01 0.01
子宮肌瘤是一種激素依賴性腫瘤。該病患者可出現陰道出血、腹部包塊、下腹部墜脹、白帶增多、不孕癥、貧血、紅細胞增多癥、低血糖等癥狀。進行腹腔鏡手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子宮肌瘤的常用方法。為了確保子宮肌瘤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的效果,應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在本次研究中,在試驗組患者的圍手術期,對其實施有針對性護理。結果顯示,該組患者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其生活質量好于對照組患者。具體的原因是:1)在進行手術前,對患者進行胃腸道準備、備皮,可有效地確保其手術的順利進行。2)進行手術后對患者實施飲食護理、健康指導、體位護理、出院指導均可避免其出現手術后并發癥。
綜上所述,對接受腹腔鏡手術的子宮肌瘤患者實施有針對性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