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9月25日文章,原題:全球品牌要想在中國取勝光靠“顯擺”還不夠 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品位和來自中國新競爭對手的挑戰正迫使美國和歐洲公司采取新的策略,以使他們能繼續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取得商業成功。
諸如星巴克、蘋果等國際大品牌面臨的更加嚴峻的挑戰可能與貿易戰沒有直接關聯,深層原因在于新競爭格局的建立以及中產階層財富的迅速增加。“國際品牌僅僅靠顯擺不再起作用了。”咨詢公司中國市場研究集團分析師本杰明·卡文德爾說。
可口可樂公司是不得不適應這一新現實的頂級公司之一。該公司已經注意到中國消費模式發生的巨大變化。可口可樂現在一共有大約275個品牌,包含從普通可樂到更具異國風味的各式新飲料——很多都是為中國消費者量身打造的。星巴克則因不了解中國消費者習慣改變而付出了代價。今年6月,該公司財報顯示,其在中國的增長勢頭突然放緩,部分原因是其面臨當地競爭者咄咄逼人的競爭勢頭。“中國消費者越來越轉向外賣App購買食品或者飲料。星巴克在技術運用方面總是很慢,顧客厭煩了排隊等候。”卡文德爾說道。
全球汽車制造商也在爭先恐后地與中國汽車市場的變化步伐保持同步。雷諾公司亞太業務主管福蘭說,“法國汽車制造商現在面臨來自傳統競爭對手和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競爭,定價在中國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大多數消費者是初次購買汽車。最大的挑戰莫過于在提高續航性能的同時降低用戶成本。”
過去兩年,蘋果公司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輸給了當地競爭者。“近年來,蘋果公司在中國市場下滑得非常厲害。”市場分析師莫佳(音)說。“來自中國品牌的技術創新正在改變市場格局。”▲
(作者丹尼爾·沙恩,陳康譯)
環球時報2018-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