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想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一定要探索如何切實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達到有效課堂教學應有的水準和高度。教師可通過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創建有效的學習氛圍;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生活情境;強化交流和合作,倡導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方式;注重積極教學評價,提升學生學習信心等方式和教學手段讓有效教學落到實處。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數學教育的一個發展趨勢。所謂“有效教學”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量最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近二三年來數學教育工作者對有效性課堂教學進行了積極的嘗試與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還沒有達到有效課堂教學應有的水準和高度,使得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變成一句“空話”,依然是:“濤聲依舊”,“穿新鞋,走老路”,“越來越不會教學了”。因此,探索如何切實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位數學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要做到“有效教學”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創建有效的學習氛圍
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在數學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創設平等、自由、相互接納的學習氣氛,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展開充分的交流、討論、爭辯和合作,教師要耐心地聆聽學生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針對性的引導,把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放在指導學生的能力提高上。教學活動中面對的學生數學能力參差不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是對差生,教師的態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棄對他們的努力,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努力創建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二、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生活情境
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興趣,激發探索新知訓的積極性,從而主動有地參與學習。例如:在教學《從三個方向看》時,我先讓班上最帥氣的那個男生站起來,然后請了班上在這個男生不同方位的同學來看這個男生,你看到了什么?這個活動來源于學生,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住了,覺得很有趣,又很好奇,這節課講的是什么呢?老師為什么叫我們看這個同學呢?一個小活動一下就把整個班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被叫起來的同學也很自豪。
三、強化交流和合作,倡導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方式
傳統的教學觀認為: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把學生當作被動地接受地接受知識的“客器”,現代的教學觀認為,教學就是教師有效、合理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不斷創造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實踐,去動手操作,去觀察分析,去合作交流,發現和創造所學的知識。人人經歷數學再創造的過程,人人體驗數學規律的生成和發現的過程,使成功的喜悅人人有機會去分享。為此,我們以強化小組交流與合作的核心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促進各個層次的共同發展。
具體作法: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學習興趣小組,每個組有一名組長,組員有4-6人左右,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這樣安排,使學生之間的溝通更加直接,增強了學生相互的交往機會,有利于小組內成員的交流與合作。小組內的交流與合作學習要以協同活動為中介實現,因此,教師在組織小組交流與合作的教學活動中,應把需要討論,互相啟發,反復推敲的問題布置給學生,讓小組圍繞問題進行交流與合作學習。教師不僅要指導組內交往,而且要引導組際交流,不僅要交流不結果,更要重視交流學習方法。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例如在教學《直線·射線·線段》這一節課中,在探究直線.射線.線段的聯系和區別時,讓學生4個人為一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討論,記錄員做好記錄,一是它們之間的聯系是什么?二是它們有什么區別?這一環節在小組的討論下,通過合作交流,集體的力量把它們的聯系和區別找了出來,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不需要老師去強制告訴學生,他們自己就能夠找到,這樣更強化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四、注重積極教學評價,提升學生學習信心
“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更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是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的宗旨。有效的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教學評價堅持以鼓勵為主,評價語言要做到真誠而富有藝術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和贊揚一定要發自內心,讓學生從心底里感覺到老師是真心欣賞。同時教師的評價應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課而異,因發生的情況而異,因活動而異,創造性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使學生在評價中獲得成功的滿足與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提升自主學習的信心,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將會引起我們更多思考與關注,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新課標所倡導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將是我們每位數學教師堅定不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