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淵
摘 要 作為交通運輸要道的公路,在我國各個地區的經濟建設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而提升公路的經濟效益是當前公路管理工作中亟須達到的目標。本文主要通過分析當前我國公路經濟效益提升過程中遇到的阻礙因素,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策略,致力于促進公路經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公路經濟 制約因素 策略分析
一、公路經濟效益的制約因素
(一)公路管理體系中的漏洞
公路建設與維護的資金目前均由政府撥款,并落實到具體省市相關機構進行日常管理。這種管理模式雖然強化了國家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聯絡與互動,促進了地方行業發展,增強了國家與地方共同管理的主動性,但也形成了一定的負面作用。例如,國家撥付與地方計劃需求之間不匹配,與地方經濟發展難以融合,劃撥經費的使用情況難以落實等。不僅不能達到原有規劃中的成效,還造成地方經濟發展受限,公路經濟效益也難以得到保障。
(二)公路建設和養護資金不足
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逐漸增長,公路經濟的發展也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因而在公路建設及其養護方面的投入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這方面的資金預算遠落后于現實中的需求。同時,公路建設項目由于時間跨度大、資金占用量高,相關經費在計劃與實際之間產生巨大的不平衡。尤其是在施工行業人工成本與原材料價格不斷提高的大環境之下,公路建設與養護的投入嚴重不足,增加了公路管理部門與施工單位的經營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路的建設與健康發展。
(三)人員組織架構與員工意識待優化提升
我國現有的公路體系中普遍存在人員冗余的情況。由于在發展初期,項目多、人員需求量大,各個部門編制架構迅速擴張。而在項目完工之后,這批員工進入了工作待分配階段,形成了大量的剩余勞動力。人員配置臃腫的公路體系難以維持經營,造成了項目投入與創新思路受阻,使應有的社會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另外,受到早期計劃經濟思維的影響,公路體系管理者無論是在思想意識上,還是專業認知上都無法很好地適應當前的市場經濟體制,并從自身出發,做出內控制度的調整與完善。受此傳統思想浸染的工作人員,在主觀能動性與工作積極性上有所缺失,形成了“大鍋飯”的惰性思維,難以從自身、本崗位、本行業的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提出合理有效的改善建議。最后,在專業素質與綜合技能參差不齊的公路建設施工隊伍中,公路的施工質量堪憂。若頻繁出現質量問題會造成維修維護需求增長,勢必大大增加公路管理不必要的成本開支。
(四)相關法律規范制度不完善
國家及地方政府出臺的一系列公路管理規范制度與法律法規,是引導并做好公路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向與依據。如果在制度條款上存在漏洞或不完善的地方,將給公路日常管理帶來諸多不便,引起爭議甚至造成經濟損失。從我國當前公路管理條例實施情況來看,還存在亟須完善的部分,如公路建設工程款項的撥付、預算管理機制、建筑施工工人薪資結算等。這些都直接影響了公路管理的切實執行與實施成效。因此,完善我國公路管理規范刻不容緩。
二、有效提升公路經濟效益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公路系統管理制度
公路經濟效益的持續增長,離不開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能力的引導。首先,要針對當前公路管理體系中的不足與需要調和的矛盾著手,進行相應的調整與完善,制定科學合理且與現實發展相適應的管理制度,確保其切實可行與可操作性。其次,增強公路管理相關部門管理者與負責人的意識,摒棄傳統模式中固化的管理方式與思維,廣開渠道加強學習交流,提高領導水平,指引公路經濟的穩步增長。
(二)強化公路管理意識,合理利用有限的建設維護資金
加大對公路維護的工作力度,以保證質量為優先原則,通過合理的公路日常維護與保養,增加使用年限,降低維修支出以控制成本,提升經濟效益。另外,除了通過國家撥款外,另辟渠道增加公路建設與維護資金來源,對于現有的資源合理分配,提高其利用率至關重要。
(三)建立健全的公路管理法律體系
構建完善的公路管理辦法與體系,需要通過不斷借鑒、學習,持續保持該系統的科學先進性,并在該思想體系指導下開展公路管理工作,做到立法與執法并重。切實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保障公路管理系統的科學合理性。
(四)精簡組織架構,充分調動主動積極性
科學合理地解決剩余的勞動力是促進公路經濟效益提升的有效途徑,有關部門可以通過外包項目、服務、勞動力的方式,在不影響公路建設項目實施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人員編制。另外,通過對業務、能力、工作態度意識的考核,優勝劣汰,保持員工質量、精簡崗位與人員。最后,積極借鑒學習外界優秀的管理團隊及項目管理經驗,突破傳統理念的束縛,端正工作和學習態度,以此提高員工的主動積極性,促進公路經濟效益的增長。
三、結語
制約我國公路經濟效益提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當前公路管理機構需要將這些問題與自身的管理和營運現實相結合,找出合適的完善策略并嚴格實施,積極促進內部員工的工作創新意識與主觀能動性的增強,將公路管理意識與理念傳達、落實到每個職工身上,全員參與到提高公路經濟效益的建設中,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再添新生力量。
(作者單位為臨夏縣交通運輸局)
參考文獻
[1] 逯愛華.淺析公路經濟的制約因素及解決措施[J].經貿實踐,2017 (18):129.
[2] 趙玉花.公路經濟的制約因素與解決措施微探[J].科技經濟導刊,2017(24):203.
[3] 周贇.新時期公路經濟的制約因素以及解決方式研究[J].財會學習,2017(2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