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春利
摘要:在我國經濟步入快速增長的時代,西部經濟的發展成為各界關注的重點,貴州作為我國西部的一個重點發展省份,其主要的發展對象還是農村和城郊地區。近期貴州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全新的增長點主要是以特色農產品為主要發展方向的農村特色經濟。因為農村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制約了農村特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要想加快貴州農村特色經濟的發展,就必須先提高貴州農村特色經濟產業化的發展水平。
關鍵詞:貴州農村;特色經濟;經濟產業化
一、前言
近年來,貴州作為中國西部大開發的的一個重點省份,其農村特色經濟發展相對較快,逐漸出現了一批具有貴州地方特色的產業基地,在有貴州地方特色的農產品面市以后,農村特色經濟已經成了貴州經濟發展中的全新亮點,也為這些貧困地區的人民提供了一條全新的致富道路。由于我國貴州農村特色經濟發展起步較晚,規模還不是很高,農產品加工大多屬初(粗)加工,技術相對較簡單,設備單一,其加工鏈較短,各種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增值也不高,最終制約了農村特色經濟的發展規模。
二、貴州農村特色經濟的發展現狀
農村特色經濟主要是指利用農村當地特有的動物和植物以及其他資源進行種植業、養殖業、服務業以及加工行業等多項經濟活動,進而獲取經濟利益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涉及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貴州省的農村特色經濟主要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發展,經過了三十年的發展,貴州農村特色經濟已經發展成為了規模較大、多項格局全面發展的全新發展模式。
貴州作為我國西部的一個特色省份,特色農業資源十分豐富,有豐富的野生動物,名貴的中草藥作物等多種特色資源的存在,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暖風和、雨量充沛、雨熱同期,所以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鮮明地區特色和顯著優勢的特色地區產業,隨著貴州當地農村特色經濟的全面發展,全省的經濟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全新發展局面,例如經濟來源由單一的糧食經濟向多種經營模式轉變,地區特色經濟發展有了新的發展方向,主要的經濟來源已經由傳統農業轉變為特色經濟,而最重要的是,對于貴州地區的扶貧計劃,我們找到了全新的產業依托,有了一系列脫貧致富的發展新思路,特別是在這幾年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貴州農村特色經濟儼然已經成為了貴州整體經濟發展中的主要部分,是未來最有潛力的增長點。
當前,對于貴州農村的農民來說,特色農產品已經成為了除農業和種植業以外的另一項關鍵經濟來源,甚至這幾年隱約有了成為了收入的主要來源的趨勢,而且隨著農村特色經濟的發展,為農村的富裕勞動力產生了全新的就業渠道,解決了農村勞動力過剩以及農民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小孩留守的這兩大難題,而且,農村特色產業經濟的存在還能夠拓寬農民的收入來源,使得貴州農村的家庭人均收入產生了飛躍式的增長,甚至在有的地方,特色經濟已經超過了農業,成為了主要的經濟來源,而在貴州這種總體發展水平并不是很高的地區,大力發展農村特色經濟為貴州省實現全面脫貧致富,實現全省脫貧,全民脫貧提供了一條全新的發展思路。
由于貴州地理位置主要是在我國的西部內陸,并且省內山區眾多,與外界進行經濟交流并不方便,所以盡管貴州農村特色經濟有所發展,但整體而言相對滯后,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首先是農村特色經濟涉及的范圍并不是很廣,所以能夠開發到的農村特色經濟產業有限,有許多特色的農業資源并沒有被完全發掘出來,所以不能夠充分發揮其資源豐富的優勢;其次是農村特色經濟還未進入規模化發展的模式,盡管特色農業產業在農村早就有所涉及,但是絕大部分地區都還沒有將其發展成為一個真正規模化的產業鏈,經營仍然是以農戶之間的分散經營為主,所以區域性主導產業優勢不明顯;最后是作為龍頭企業的企業自身的產品研發能力不足,所以最終生產的特色農產品在全國的消費市場上競爭能力有限。
總體而言,貴州農村的特色經濟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促進全省經濟產業結構優化整合以及增加全省農民的收入等方面都有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農村特色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并不是很高,所以針對飛速發展的產品消費市場,農村特色經濟的發展進入所謂的瓶頸期。
三、促進農村特色產業經濟發展的新思路
對于建設貴州農村特色經濟,最好的發展方向是加快其產業化的步伐,爭取能夠盡快做到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為基礎,以經濟組織為依靠并且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提供完善服務為手段,最終通過實現生產、加工、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模式,來實現農村特色經濟的產業化。加快特色農業產業化的步伐主要包括下面幾項內容:(1)產業的主導性:農業產業化主要強調的還是市場在農業產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即要求市場內的所有要素在進行市場配置時都能夠按照在市場上面的需求進行分配,然后最好能夠根據市場的需求量來決定進行特色農業生產的內容和數量;(2)產業之間的依托性:農業的產業化,實質還是在以農戶作為發展的基礎,同時在當地的領頭羊企業和相關合作組織的中介作用下,實現農戶自身與特色農產品之間的間接聯系作用;(3)產業之間的整體性,進行農業產業化的關鍵還是在于能否將農產品生產與加工涉及到的生產、加工、銷售這一條生產鏈之間形成一個相互之間有所聯系的整體,各個環節之間能夠保證相互配合、協調發展。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我們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努力,主要涉及三個方面:
首先,我們需要通過農業產業化實現貴州農村多種資源的優化組合,構建能夠有效和穩定運行的農村特色經濟運行機制,這個環節,最主要的是能夠保證人力、物力、資源以及科技等多個方面的資源要素完成合理的優化配置,需要將市場手段與政府手段結合起來,才能夠保證建立起一個穩定的農村特色經濟運行機制,即一方面需要我們遵循市場的發展規律,嚴格發揮市場對于資源的配置作用,另一方面,要努力將市場的資源實現由只關注生產轉為重點關注基礎設施的建設,最終保證能夠建立與當前農村特色運行機制相貼合的經濟運行機制。
其次,要對產業化實現創新,無論是技術創新、產品創新還是管理創新,都是我們提高農村特色經濟經營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們實現農業產業化的內在要求,為了實現創新,我們需要打破之前各個環節相互脫節的管理體制,將涉及到的每個環節都能夠串聯起來,也將農戶、企業以及中間商等多個利益相關方聯系起來,實現利益共同享有而風險共同承擔的新型管理模式,同時要進行特色農產品生產的過程中,利用現代化的手段,提高整個環節的科技水平和最終產品的技術含量,不能夠滿足于對產品進行簡單的第一步加工,而要努力增加產品附加值,增強特色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最后,通過農村特色經濟產業化的實現,來達到改變農村特色經濟的傳統發展模式,使其能夠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邁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當前貴州農村特色經濟發展在轉型之際需要追求的重點目標,也是當前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所以選擇怎樣的發展方式將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貴州農村特色經濟能否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根據當前農業產業化的基本規則,要正確的處理好速度、質量與效益三者關系,協調好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相互關系,實現統籌兼顧式發展,保證實現農村特色經濟產業化的最大效益和最長遠發展,也能夠使得農村特色經濟實現從簡單的開發資源模式向以效益為中心的經濟開發模式轉變。
四、結語
總之,經過上述的簡單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貴州農村特色經濟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是產業化程度不高這一原因從根本上制約了實現長遠發展的腳步,最終只能夠導致起步早但是經濟效益低以及發展格局有但是最終效益并不高的尷尬局面的產生,所以,為了能夠突破貴州農村特色經濟發展的瓶頸,加快農村特色經濟的產業化進程,提高其產業化經營水平將是貴州農村特色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吳敏.促進貴州農村特色經濟產業化的思考[J].貴州社會科學,2016(11).
[2]任婧,馬賢惠.特色優勢農業支柱產業問題的思考——以貴州省茶產業研究為例[C].貴州省高效生態,2015.
[3]史開國.對加快我國農業產業化進程的探索與思考[J].貴州社會科學,2015(3).
[4]姜廣東.關于我國農業產業化幾個問題的思考[J].財經問題研究,2016(09).
[5]盧艷.我國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環境保護問題的哲學思考[D].武漢科技大學,2016.
[6]黃欽珍,黃興義.搶開發先機興優特產業—加快發展貴州中藥產業的思考[J].農村經濟與技術,2015(11).
(作者單位: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發展和改革局)